2005年3月31日

龙芯可以这样用

最近又听说龙芯的新品了,据说达到了P4 1G的水平,不过我对于这样的产品不大抱有什么期望,虽然其是通用CPU,但是由于各种原因不能够支持Windows,而绝大部分的用户采用的操作系统是 Windows,所以其在零售市场上的路已经断了,而且现在的频率只有1G,而象Intel以及AMD的早就已经超过3G了,所以对于绝大部分终端用户来讲,去购买一台龙芯的计算机是不可能的,因为他们使用的大部分功能龙芯好象都没有办法满足,虽然是说制作是通用CPU,但是由于不支持Windows,那样其实与专用CPU差不多了,因为Linux本身就可以支持各种CPU,从ARM到PowerPC到各种各样的CPU,因此支持Linux的通用CPU其实并没有什么意义。现在的市场上的通用CPU好象有Intel的系列,AMD系列是占有绝大多数市场的,威盛生产的汉芯,还有全美达的,以及龙芯了。与前面的几者相比,龙芯好象是一点优势都没有。与Intel AMD相比没有意义,而汉芯据有低功耗,而且有威盛的支持,仍旧可以用于各种场合,而全美达在笔记本电脑中还可以占用一席之地,在市场上我都有看到前面四家厂商的产品,Intel,AMD的PC与笔记本都有。威盛的CPU的PC和笔记本电脑也有,全美达的CPU也被用于许多的低功耗超便携笔记本中。而龙芯的产品到现在为止我没有看到过。因此在通用CPU市场上竞争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我不是很清楚现在中芯国际已经卖出了多少块龙芯,也不知道他们都用于什么的计算机中。不过我倒是想到一个主意,那就是走个人服务器的路。现在的宽带已经非常的普及了,几十块钱包月,反正是按月份算钱,因此二十四小时在线也没有什么问题,现在不是流行搞网站吧,或者是个人的Blog吗?在那些免费的ISP那里申请总是不爽,要受各种的限制,也不能够随心所欲的发表文章或者是上传内容之类的。而申请虚拟主机也要受到各种限制,如不支持某种CGI了或者是有多少容量的限制以及还要忍受不时的停机维护之类的,有时候甚至你申请了之后而服务商走人的事情,钱自然是没有办法要回来的了,而放在人家机器上的内容自然也一并没有了,那才是欲器无泪呢。毕竟将东西放在人家的手里总是不如放在自己手里放心一点,而且自己宽带中的上传带宽几乎一直是空闲着,这样是一种非常大的浪费。为什么不利用起来呢?自己在家里架设一台服务器。既然是服务器当然与手中的台式机不同了,虽然也可以拿你现在手中的台式机来架设,而且功能强大,但是也有很多的问题,如一般的PC并不是很稳定,你的Windows即使什么也不干据说也要四十八小时之后就要重新启动一次,更何况你一直用他来上网,同时玩游戏呢?你不想你的服务器一两个小时就重新启动一次吧。而且手中的计算机经常中毒,这对于服务器来说可不是什么好事情。
还有就是PC一般的功耗都非常的大,从开机开始就全速开着风扇,300瓦的功耗虽然不是很高,但是二十四小时开机的电费仍旧不是一个小数目。
因此在自己使用的PC上架设一台个服务器并不是很合适。不过如果可以买来一台便宜的专用服务服务器是不是就可以解决了呢?一般的小公司或者是是个人的网站不会有很大的流量,也不会有很多的并发访问,如果你的并发访问超过六十,你的网站这么流行,肯定有钱买一台专用的服务器了。我这里说的是一些流量很小的小公司或者是个人。如每天的访问量在一千以下,这对于大多数的非门户网站来说,是很高的访问量了。这样的访问量,没有必要买一台上万元的高级服务器吧。而用一台很低频率的服务器就足够了。我以前见过联想出的一种NC,好象是采用的是方舟的CPU,大概是32M的内存,运行的是 Linux,功耗只有25W,而据说龙芯功耗只有1w左右,相对于现在的上百W的P4来说,用这样的产品作出来的服务器肯定是非常的适合的冷静的,没有任何的机械部分,安静,而且由于Linux的稳定性,长期运行也不没有什么问题。其他的象显示器之类的根本不需要,我觉得如果出这样的一款产品给一些想在自己的家里架设一台小小的服务器的人应该很有市场前景。如果可能,我倒时想买这样一个产品,价格应该是在千元左右吧,内置了Linux再加上Web服务器, PHP,Perl之类的就可以专门做为我的Blog服务器了,那样我就可以不用天天来BlogChina.com,而安装上我喜欢的WordPress,按照自己的想法进行设计,怎么用都可以。不过我没有在市场上找到这样的产品。昨天我刚刚在一家网站上看到了德国一家厂商生产的PicoTux,是采用了 Intel的ARM 50到200M的CPU,安装的是uClinux,32M内存,装有网卡,价格只有130美元,当时我就想如果有我也有这样的一台多好。不过看来国内的厂商并没有这样前瞻性与创新性,也没有这样的魄力去推出一款产品来测试一下市场。他们更习惯向人多的地方去抢食吃,听说他们都集中在NC上,不过我并不看好 NC的前途,因为你想要政府的部门的公务员用NC,在上班的时间用Linux,那你就是剥夺公务员们上班玩空档接龙的乐趣,你让他们做什么去呀。他们可是掌握着买与不买的权利,前一阶段北京政府的政府软件采购风波,国产软件的败阵我想与那些公务员们玩不上空档接龙很有关系的。

关于Google对搜索欺骗清除的一些建议

相信许多人现在都在谈论Google对于那些搜索引擎中的欺骗进行清理的消息,其实我觉得早就应该这样做了,因为我早就发现进行Google搜索的时候,无论是英语单词还是汉语,好象排在前面的条目经常是中国的一些乱七八糟的空洞的网站,这些网站在网络上就象垃圾堆一样,里面堆放的是不断重复的关键字,什么内容也没有,而有一些网站我点开之后,结果是什么百度的搜索结果或者是嵌套的搜索引擎的搜索结果,我不知道那些做搜索引擎优化的公司是一些什么人或者是做这些网站的人是一些什么样的人,但给我的感觉是一种比刑事犯罪更加卑劣的一些人,这种人已经没有什么道德了,虽然现在以道德进行评判已经不再是标准了,但是这些人的行为我的个人感觉是够上刑场的份了。现在的垃圾邮件已经立法了,我觉得对于搜索引擎欺骗也应该进行立法,因为这是比发送垃圾邮件更加严重的事情。我很早以前就开始使用Google了,其主要原因是在于其公平性,这也是我弃用百度的原因,只因为我听说百度搞什么关键字购买,我就知道他不能够给我想要的了。所以我使用Google,不过由于搜索欺骗的存在,因此Google的公平性也受到了挑战,不过这场战争从来就没有停止,Google终于开始向他们回战了, 这是自Alexa之后的新的回应,我觉得很有必要,这对于其形象来说相当于一次洗脸,不过目前看来效果并不是很理想,因为我在Google使用的时候仍旧会看到那些关键字垃圾堆占在前面的位置里。我觉得很有必要在Google的搜索结果加上一条小小的信息,那就是举报垃圾网站,只要用户看到这样的网站占据了搜索引擎的前面,而且被这样的网站欺骗了,就可以点下旁边的链接,将这样的网站举报上去,然后Google可以进行专门的处理,或者是人工,或者是由计算机对其网站进行重新分析,将他从搜索结果中搜索出去。虽然这项工程可能会给用户带来一些麻烦,不过这是自愿的功能,相信许多被这样的关键字墓场欺骗过的人都有一种愤慨,从而会很愿意的帮助Google将这样的网站清理出去的。我建议 Google不妨这样一试,因为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而且这种通过用户的回应来进行清理的话,目标会相对的集中,结果会比计算机的自动清理更加优良。因此不妨一试。

2005年3月30日

Gnome 桌面将超越Apple

一直以来Linux最让人诟病的我想是没有一个合适的桌面系统,没有漂亮的桌面。我想这在以前可能是这个样子的,不过自从有了KDE和Gnome之后, Linux在桌面技术上逐渐赶上并超过了微软的Windows,谁如果现在还说Linux没有Windows漂亮,那他一定是没有用过Linux了,不用算那些黑客们以及Linux精心打造的个性化的桌面主题,仅仅是各种发行版自带的最大众化的默认主题我相信已经比Windows XP漂亮了,不信的话你可以找来Fedora,SuSE,RedFlag等试一下,或者是一些LiveCD来测试一下,而Gnome也发行一种专门的演示 Gnome的LiveCD,可以让你体验漂亮的Gnome桌面技术,现在的最新的Gnome是2.10版,而这仅仅是现在。从Gnome的开发者那里我们更是得到了下一代Gnome的趋势,那就是全面超越Apple及Windows Longhorn 的渲染技术,它可以使你的桌面更加生动。看过Apple的Mac OSX的人一定为其的漂亮桌面所吸引,如动态的换用户,象炊烟一样升起的窗口,以及窗口缩小时的如同电影中收到瓶子里的妖怪一样的技术。这些都是靠后端的渲染系统完成的。这些技术将很快出现在Gnome里面,而且不止这些,Gnome还有更先进的技术,如你可以将窗口半透明,让窗口象一块舞动的布条一样晃动,菜单弹出的时候不再是突兀的出现,而是可以有动态的飘动的样式等,切换桌面时可以更加动态。总之,让你感觉窗口不再是方方的了,而是一个可以有各种体形的漂亮女人了。这些技术并不是空谈,而是已经成为现实了,在http://www.gnome.org/~seth/blog/xshots可以看到作者在自己的Fedora系统上的演示,这样的技术与微软演示的下一代Windows技术已经先进了许多了,也已经超过了MAC OS X的桌面了。
以后谁再说Linux桌面技术不行,你完全可以将这些演示给他看。我觉得微软已经被Linux超过了。无论是那一方面。

基于FireFox打造一套办公套件

已经不知道多久没有使用过Office系列工具了,象Word,PowerPoint,Excel可能是微软Office里面使用频率最高的吧,不过我估计已经很久没有使用过了,上一次使用是什么时候也已经记不清楚了。不过我觉得很是正常,因为我现在的工作完全可以脱离Office软件,如果是一般的文字操作,输入的话可以用最基本的文本编辑器,最简单有微软的NotePad,不过我经常使用的是EditPlus,因为他更适合于使用。也是顺手的缘故。如果真的是需要有格式化的文本,我觉得HTML网页就很不错,相对于有限的Word文档来讲,HTML网页的显示功能,以及样式设计远远超过了 Word。可以说是Word中你要做到的样式,在HTML中也能够做到,一个Word文档要达到的功能,HTML都可以完成。而HTML页面的优点更是远远的多于Word,如不需要特殊的软件就可以打开,跨平台的浏览,可以使用各种编辑器进行编辑,可以包含各种信息。而且如果加上XML和CSS, JavaScript的功能,更是可以完成以及超过Office的所有的功能。我们可以分析一下Offie套件的功能。Word是一个排版工具,主要用来制作各种打印格式的文件。但是Word文档无法跨平台,也无法保证显示样式,也就是说无法达到"所见即所得"(这里是指在电脑屏幕上显示的与打印出来的一致,目前好象只有Adobe的PDF文档及开源的Tex可以达到这样的功能,而Word并不能达到这样的功能)。如果你使用网页编辑器,上述功能都可以取得,而且可能比Word更加易用,跨平台,可以插入各种样式,结合CSS,使用标准的XHTML更可以取得比Word强大的多的功能,而达一这些功能并不需要一个上百M的安装程序,只要一个文本编辑器就可以完成,如果你喜欢文本编辑器,也可以使用象Nvu,BlueFish等等大量的网页编辑器,这些免费的小巧的工具完全可以让你轻松编写出各种样式的页面,而且可以如我现在使用的BlogBus线上编辑器就可以编辑,完全不逊于Word。当然了, HTML页面显示与打印的时候也可能不会一致的,这与Word是一样的,不过如果你使用标准的XHTML,可以通过XSL转化成任何标准的样子,而不会有任何的损失,但一般情况下,在屏幕上显示的内容与打印内容并不会存在可察觉的非常大的差别,对于非出版社用户而言,已经足够用了,而如果是对出版社而言, Word其实也是不可接受的,他们一般会采用PDF格式或者是Tex格式。因此在这一点上,网页编辑器完全不输于Word。
接下来的可能就是PowerPoint演示工具是最常用到的了,不过采用XML,CSS,JavaScript也是完全可以达到相同的功能的,现在有开源的S5系统,只有几十K的CSS模版,就可以让你用来制作出应该于各种浏览器的演示文档,而且FireFox也有S5 工程,使用FireFox制作演示文档,Opera有Opera Show,可以通过按下F11就开始演示文档,而这样的产品完全是符合标准的,各种演示效果完全看你的个人能够,既可以最简单,也可以非常复杂。不过相对于PoiwerPoint来讲,制作起来可能不如PowerPoint一样的直观方便。不过基于网页编辑器可以通过编写这样的一个程序来完成,如果基于 FireFox可以通过Plug-in来添加这样的功能。
再接下来是Excel的功能了,Excel的功能与HTML中的Table标签的功能类似,不过HTML中显示起来比较有效,不过功能不如Excel,不具有高级功能,不过如果通过添加一个嵌入式的数据库服务器,如HSQL或者是Sleepycat的,再加上一个比较好的前端界面,则完全可以制作出强于 Excel的电子表格软件。而且标准统一,不会产生专有格式的问题。
其他的如Access之类的功能很少有人使用,而且Access本身也只是一个桌面数据库,许多数据库系统都非常强大,如MySql之类的,更有嵌入式数据库可以比Access更好的完成数据库的需要。
如果以FireFox为基础,建立一套办公套件,以HTML/XML为格式,采用CSS/JavaScript SQL技术等可以打造出一套轻量级的办公套件。而且使用起来更加的方便。打造这样的一套系统并不是很大的工程,现在的FireFox的插件开发功能已经非常强大了,而且有许多的用户的支持,因而如果有这样的套件,肯定可以得到更多的用户的支持,同进也是FireFox的拓展市场的重要砝码。

2005年3月27日

用Flash实现Linux操作系统

刚刚看过了Lispire,也就是以前很出名的Lindows,后来被微软给逼的改了名字,以于Lispire5.0的内容我没有什么太多的要说的,因为其实已经非常好用了,简单比Windows更好用,已经超过了WindowsXP了,不过最让我感觉亲切是该公司网站上用Flash技术制作的一个演示模型,觉得非常的好。大家可以在这里看到,现在的Linux发行版这么多,多的让用户不知道如何选择了,不过我相信许多初级用户一定希望找到一个可以最易用的,而我在刚刚接触Linux的时候,也是选择最易用的,不过除了Linspire之外,我还没有在任何的其他Linux发行版的网站上看到Flash演示,顶多是一些官方的截图,这已经是不错的,对于一些象操作系统之类的软件,用户的体验往往是最主要的,因为这是用户每天都要面对的,是用户最好的体验,除非是Linux打算永远只呆在服务器里,不用面对最终用户,不过看来情况不是那个样子的。我们不能够要求用户来做什么,而是我们能够为用户做些什么。因此一个简单易用的界面很有必要。 Linux的发行版如此之多,不象Windows仅此一家,你要想用户选择你的产品,那么一个很好的让用户了解你将是最好的推销。目前为止,除了 Lispire之外,我尚未看到其他的发行版向桌面用户很好的推销他们的产品,他们并不是不想占领桌面用户这个巨大的市场,而是没有找到方法,仅仅几张截图说明不了大的问题,最好是一个演示,我并不是说Lispire的演示很好了,只不过Lispire比其他的领先了一步了,而其他的发行版根本尚未觉醒呢。
现在的情况是如果想要向最终用户演示,目前多数采取的方法是用户下载相应的ISO软件,刻录成光盘,安装,然后体验,这是一个风险非常大的步骤,尤其是一些初次接触Linux的用户,那几乎意味着将计算机系统毁掉重来。因此就有了LiveCD的方式,不过LiveCD的方式仍旧是要求用户下载将近700M 的光盘内容,象SuSe甚至用DVD来做成LiveCD,如果不是去商店或者是盗版市场去购买一张LiveCD,那就只有自己去下载了,虽然现在宽带比较普及了,不过下载这么巨大容量的光盘内容仍旧不是一件容量的事情,何况还要刻盘,在多个Linux发行版之间进行比较。如果不是服务器端的用户,多数的桌面用户希望能够第一时间的体验到软件的操作。这才是最重要的,一个交互式的操作远比几张截图好的多了。Lispire采用了演示的方式,用户不能够互动,这仍旧不是很完美,因为如果用户能够象在实际操作中一样的操作,就非常完美了。借助于现在的Flash技术,就比较容易做到这一点了。这只是给用户一个伪系统,并不是一个真正的Linux系统,但是用户仍旧可以在这个系统里面体验一些基本的功能,体验Linux发行版带来的最佳体验。而不需要一个 LiveCD或者是在自己的计算机上进行死亡实验。
这只是一个Flash制作的互动的演示系统,也许用户并不能够在上面安装软件,但是最基本的操作将会是于实际操作一样的。但是用不着开发一个复杂的完整的系统,只是一个互动的演示,这样系统如果对于Linux社区来说是很有必要的,如果可以开发这样的一个框架,可以在此基础上,由各个Linux发行版的制作者根据自己的需要简单的进行调节,就可以用来演示自己的发行版,可以将图标,桌面内容,互动方式,几个小时就做成一个互动的演示。这对于Linux的发行版制作者来说是一件非常好的礼物,他们可以不再仅仅使用截图来演示自己的系统了。而是一个互动的Flash。这超越了Lispire的简单的按步骤的演示,是一个更加智能实用的演示系统。
这样的系统我在SlickEdit里看到这,我觉得很有用。不知道有没有Flash高手愿意为Linux社区制作这样开源产品呢?

2005年3月26日

一个管理CD/DVD的工具--光盘管理器

看一看你的手中有多少CD/DVD了,我是指盘片。我并不是一个DVD/CD发烧友,我只关心软件,可是我手中的软件之类的光盘已经有超过百张了?我是指手中剩下的,而不包括已经被划的没有办法再读取的,以及不知道丢到那里去的。有朋友是音乐发烧友,手中的盘片估计已经超过了千张了。我不知道他是如何管理的,我只知道这百张盘片已经让我很头痛了,虽然我不是经常使用,但是每用一次都要找来找找去的,因为我不知道各张光盘里面到底是什么内容,尤其是光盘里面经常会有重复的内容,以及各个软件的不同的版本,而且有的是合集,有的是试用版,总这,这些盘片放在一起让我非常的头痛。还有一个原因也让我非常头痛,那就是盘片的划伤问题,虽然现在的CD已经比软盘健康了许多了,不过相信仍旧是寿命不长的,虽然是厂家宣称CD盘片的保存时间为50年以前,不过那是最最理想的情况下了,如果你经常使用,估计不会超过几个月就已经划伤的没有办法读取了,所以说,那所谓的50年对我们没有任何意义,没有人需要保存50年,十年以后说不定你已经无法找到能够读取CD的机器了。而现在我们的情况是我们甚至没有办法将CD保存超过一年,其主要原因是划伤问题,而划伤主要来源于我们的换盘片以及保存的时候没有办法好好的保证他的安全,而在读取的时候是根本不会划伤的,因此我们很有必要想一个完全之策来保存盘片的安全。我想最好的解决办法是减少我们的手工的步骤,在我们买回盘片之后交给一个可以信任的机器,让他们来管理,你所需要的只是使用而矣。
我相信这样的机器非常必要了。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样的需要呢?我知道我有这样的需要了。不过市场上好象并没有这样产品出现,我觉得很有必要设计一个,虽然这只是原型,不过我想很有可能会有人愿意将之变成真正的产品的。不知道我申请专利是不是可行呢?不过先研究一下,与大家研究一下。
我设计的这样的一个产品,它是一个将播放器与管理器结合起来的产品。现在的光驱读取器已经很便宜了,这样产品再加上一个二百元左右的光驱装置完全是可行的。整个系统附带一个软件,是一个专门的文件管理器,专门用于盘片的内容的管理。使用时,当盘片第一次放入的时候,自动由光驱管理软件扫描一遍,并建立索引,如文件名,文件信息,文件内容,建立时间,用户自己添加的备注,以及分类等等,这些是一次性的,专门用于以后的方便使用,以后再次使用的时候并不再是按照盘片来进行管理,而是根据内容来管理。然后,该盘片由机械装置安放在一定的位置,而这一切对于用户来讲是透明的,使用时,不需要考虑到底要放入那一张盘片,而只是搜索到自己所需要的内容,由该装置自动找到相应的盘片放到激光头前,开始读取。相信这比起用户一张张的换盘查找自己所需要的内容会方便了许多。
这样的一个系统,我相信很有市场。我已经设计出了产品的原型,可能需要更进一步的研究,做出一个实际的可以实用的产品。

2005年3月20日

315之争

看来这个315的域名归属问题真是一个大问题了。最近都要闹到法庭上见了。不过无论结果如何,相信都不是我们想要的。如果是公司胜利,那么将会有许多人不知道为什么被引起到那个网站了,许多按照习惯输入网址的人要失望了。如果是消费者协会胜利了,看起来是占我们多数的人胜利了,毕竟我们每一个人都是消费者,都希望有一个可以看起来很正宗的消费者协会网站。如果从私心讲呢,这个315我是希望能够归到消费者协会的。不过从长远看,我觉得还是消费者协会输掉这个域名更有意义一点。岂今为止,中国的法律始终于人情在掰腕子。自古以来就有法外开恩,法不责众之说,法律在中国从来没有真正的站直过。相信这不是我一个人的想法。我们需要一个能够站直的法律或者是法规。中国要走向法制社会,光喊几声口号是不是够的,但是中国的传统从来就没有尊重过法律,提到法律的时候总是自然而然的想到人情,从来没有想以,有法律之后,人情将永远是第二位的。法外开恩本身就是违法的事情,而法不责众更是一句借口,"众"并不是代表正确,也不代表真理,多少次我们已经自己证明,真理并不总是站在人多的一面,也不是站在少数人的一面,而是站在他应该在的位置,在真理面前,"众"与"寡"从来就没有位置,真理只在他所在的位置,从来不管众还是寡。
如果这次消费者协会得到这个域名,或许是在某些条款的不确定解释之下,不过我总是觉得这个域名不会非常明确的合理的归消费者协会的,如果那样,我们也就不需要在这里讨论了。如果消费者协会得到了这个域名,我会相信,公司在政府或者是政府背景的组织面前又展示了他的弱小,以及中国的法律的难以置信。因为我会觉得这是一个来自于众多,各方面的压力之下的屈服。
如果是企业胜了,我也为域名的归属感到一点点不合适,虽然中国的企业什么的事情都会做出来,但是如果他弄一个与消费者权益保护完全无关的网站,其实人们顶多错一两次,然后会转到真正的315网站,这并不会对于中国的消费者维权带来什么问题。但是如果他弄了一个模仿消费者权益保护协会的网站,或者是有误导的网站,那就是该企业的错了,相信有相关的法律对于这些事情有什么判断的。无论是版权还是欺诈都不是一个小罪名。不过,这已经与哉名的所属无关了。而且这是在法律的允许的情况下,不过我多少对于中国的法律多了点信心,相信法律就是公正的,站在他面前的无论是一个人,两个人,一千人,一万人,还是13亿人,还是一个亏损的公司,一个跨国企业,还是任何的媒体关注,法律就是公正的,他才不管是谁呢?那样虽然暂时会有人走错门,不过从长远看来,并不是一件坏事。

2005年3月18日

关于合作建立一部开源的动画片的想法

刚刚看过了去看的电影排行,很不错,几部动画片都取得了不菲的成绩,《超人特攻队》,《鲨鱼帮》,《怪物史莱克2》,《极地特快》都是成绩菲然。看来大家都对动画片非常感兴趣了。我突然想起了我很早以前就有的一个想法,那就是象开放源码的软件一样,打造一部开放源码的电影。也许这个称呼不太准确,就是一部通过互联网协作,由爱好者们打造的完整的一部电影。制作一部动画片需要上千万的投资,只有象Pixel,迪斯尼这样的大公司才负担得起,但是制作动画片的想法就不仅仅是这些公司了,估计许多人都有想过,但是,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无论是资金还是制作能力,都无法完成一部完整的影片,因此我们看到网络上各种个人制作的作品都是短短的几分钟片子。不过我想如果将这几钟合成九十分钟,就是一部完整的影片了。也许制作一部九十分钟的影片我们无法办到,如果让你制作一段三分钟的短片,你是不是可以做的很精彩呢?如果将这些短片集成到一起,不就是一部完整的影片了吗?
有这样想法已经很久了,甚至我都已经想好了故事的背景了,以及整个影片的故事了。现在的计算机的爱好者们已经有足够的能力做出一部精彩的短片了,通过 Flash就可以做到很漂亮的动画片,如果制作的精美,你根本看不出用Flash制作的影片与迪斯尼的作品有什么区别,这无须举例了,互联网上比比皆是的精彩作品已经说明问题了。如果有一个统一的脚本,统一的角色设定,以及一个完整的制作过程与指导,完全可以由爱好者们打造呈部自己的动画片的。如果考虑到现在流行3D动画,现在的 3D爱好者们也如此之多,使用3dMax等等,就可以完成一部完整的3D动画,不过这比Flash制作可能难度要大一点。不过仍然是可行的。
这样的一个工程需要一些统一的地方,毕竟这是一部由不同的人,在不同的地方制作的一部影片,如果不能有一个统一的风格,统一的剧本,统一的人物,很容易变成一个过于个性化的,不连贯的碎片连接起来的补丁式的影片。因而首先要有一个统一的剧本,这没有什么难度,我都已经弄好了一个,然后是一个统一的人物形象,毕竟如果每个镜头里的角色看起来不一样,那就很有问题了,通过制作角色的各种形象,将他作为一个共用的库,由各部分的制作者拿来使用,这样可以保证人物形象的统一。而且可以根据剧本设计几个比较有特色的,相对固定的场景,将镜头划分到几个相对的独立的场景之中,就可以保证不会有过于突兀的变化了。这样大家虽然互相不了解,但是制作出来却是一部完整的电影了。
这样的工程,我现在只是在考虑其是否可行,目前我看来是可行的,不过我也知道这里面有很大的困难,因为相对喜欢协作的程序员来讲,艺术家们似乎更富有个性,他们不喜欢与人一起工作,也不愿意看别人对他们的作品指手划脚,将这些天才但是特立独行的艺术家们聚焦到一个工程上来,还真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另外象版权,以及工程维护等都是要考虑的。不过我认为版权采用Creative Common的版权比较合适。而工程维护与作为指导的Director都是要慎重考虑的。
只是还有一个问题了,那就是一般影片放映之前是保密的,而这样的一部电影却是在众人的眼中一点点清晰起来的,会不会失去神秘感,从而失去了观众呢?不过我相信,在完成象音乐,配音等后期制作之前,电影仍旧是很粗糙的,我仍旧然喜欢一部完整的电影。

2005年3月15日

Use Picasa,throw off Acdsee

使用Picasa,扔掉ACDSee。我正在使用Picasa,是因为从Google那里看到的,这也是Google的一个产品,虽然是收购的,不过确实不错,秉承了Google的一贯的易用的特点。使用起来非常的方便,而且更加人性化,我更喜欢它那平滑的滚动,漂亮的界面。高效的索引,这一切都让我感觉足够用了。这个只有2M的小软件,功能并不比ACDSee差,而且使用起来更加的方便。我其实使用ACDSee也就是用来浏览图片而矣,其他的功能我很少用到,甚至可以说是从来没有用过。使用Picasa来浏览管理图片,足够了,而且就目前的功能来说,甚至比ACDSee更加的强大,它的监视功能可以随时探查到图片的变化,及时更新,第一次安装的时侯会扫描整个硬盘,将所有的图片找出来,而不是ACDSee那样要自己查找图片的存放位置。另外,就是一个功能就是Label的功能,我们总是希望将图片分门别类的存放,但是以前的存放好象只有采用分目录的方式,如果一个图片想放在两个类别下面,就只有重新复制一份或者是使用快捷方式,前者造成空间的浪费,而后者则会造成快捷方式的失效问题。Picasa采用标签的方式,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一个图片完全可以位于不同的标签下,这对于使用者来说,很方便。
Picasa还有图像处理功能,不过简单的很, 除了图片旋转及缩放之外,其他的都聊胜于无,不过,与网络的结合却是非常的紧密,与Gmail,Blogger.com,Hello等完全结合在一起,可以相互配合,一起工作。
有了Picasa,我已经决定将ACDSee卸载了。

关于BitTorrent式浏览器的应用

前几天写过一篇文章,想将BitTorrent的原理与浏览器结合起来,但是当时想法是通过这样的浏览器来加速网页浏览的速度,不过当时自己也感觉并不是很有前途,因为毕竟网页的内容不会很大,一个图片即使再大,随着宽带的普及,将也不再是问题。不过,现在我在想,这样的技术还是有前途的,因为随着各种技术的应用,将来的网页会走向多媒体的方式,Flash,音乐,电影,等都会在网页中呈现,而且这样趋势还刚刚出现,这些内容的加入,使网页的加载速度降低了,同时,也加重了服务器的负担,如果将BitTorrent用在这样的网页方面,将会很大的提高用户体验,降低服务器的负担。相信这应该算是一项应用前景吧。

危言耸听的中国Blog

在BlogChina.com上看文章总感觉危机四伏,因为看一看那些大的吓人的题目,总是让人感觉这是一个充满危机感的人群,因为一个个写的题目都大的吓人,什么"为中国经济把脉","百年中国懊悔录","2005年社会蓝皮书——中国农民的"幸福感觉",揭穿中国第一谎言,盛大死去的机会,这些题目是刚刚在BlogChina.com的首页上摘录的,看到这些题目,总觉得是在大学的论坛上,或者更象是人民大会堂里议政一样。但是如果你真的被这些题目吸引,去文章内容的话,你会很失望,因为整个文章看下来,你会觉得不知所云,都只不过是一些人的一家之言而矣,或者是软件广告,或者是故作高姿态的讽刺,或者是一些不知所云的分析,但是真正的有价值的东西并不多,因为那些所谓的分析之类除了煽风点火之类的话之外,真正的符合逻辑的没有几句,估计作者连自己也没有办法说服。
Blog本来应该是表达个人想法的地方,虽然是公开的,但毕竟应该是比较个性化的。但是在中国,Blog好象已经成了报纸一样的东西,所谓的个性化已经被新闻媒体的夸大的特性被抹的一干二净了,好象BLog不再是个人的日志,而成了所谓的第几媒体。而各位写Blog的人,也不由自主的失去了自我,成了新闻记者了。这是中国的BLogger的幸运还是悲哀。我估计与中国几十年来的新闻不自由有关,正因为有了BLog这个可以做记者者的机会,大家于是蜂涌而上,终于可以过一下当记者的瘾了。Blog在中国只不过是报纸的另一张皮而矣。

2005年3月14日

给笔记本装个把手

经常抱着笔记本走来走去,因为距离比较近,所以不想将它装入包里之后再移动,那样子太麻烦了。不过这么贵重的东西,只能够捧在手里小心翼翼的,因为不仅仅是一台笔记本,更有许多资料与源代码在里面,虽然谈不上价值连城,但是一旦坏了,也是一件非常麻烦的事情。可是不知道笔记本电脑的设计者是怎么想的,外面光溜溜的,笔记本如果不用包的话,拿起来并不是很顺手,因为你发现现没有地方可以把持。可能笔记本的设计者们认为人们一般会从包里拿来出使用,然后用完之后就会又放回包里,没有考虑到象我这样的拿着它走来走去的室内移动用户。因此也就从来没有想到给笔记本一个顺手的把手。
我考虑如果给笔记本安装一个把手的话会更好,现在的笔记本如果裸露着的话,实在是要小心翼翼的,如果要从这个房间到另一个房间,只能够捧着了。而不能够方便的象提工具箱一样提起来,可能是因为工程师们考虑到一般使用者是白领,所以从来没有想到将笔记本设计成象维修工提的那个工具箱的样式,不过我实在是觉得工具箱的方式使用起来更方便。因为我希望能够将计算机合起来就可以移动,而不是装到包里之后才可以放心的走动。给笔记本添加一个把手应该是很容易办到的事情,但是却方便了许多。因为我可以随时将其提起来就走,而不用担心会滑到地上,损失惨重。希望下一台笔记本上可以多一个把手,让我移动起来更加放心一点。

2005年3月12日

我如何退出?

注册,同意,注册成功,登入,使用。现在的网站几乎都是这样的步骤,如果你要想使用网站的主要功能,你就必须要完成这些步骤。但是如果我不想用了呢,有没有地方提供我注销呢?现在的网站如果不注册的话几乎大部分的功能都没有办法使用,其实有时候你并不是真的想成为他的会员的,例如,也许你只是想到某个论坛看某条消息,或者是通过Google找到了某个可以解决的方法,但是许多网站,尤其是论坛,都要求你注册之后才能够看这些内容。于是我们违心的去注册,看完了,然后离开。然后再也忘记要注册的是什么?甚至根本不记得自己曾经注册过,下次再次来到这个论坛的时候,再次注册,再次重复上述的步骤。我不知道经历过多少次这样的事情了。但是好象都没有提供注销的方式,也就是说一旦你成为他的会员,你就这辈子再也没有办法离开了。这是不是不公平呢?在银行开个户,当我们不需要的时候还可以注销这个户头,为什么互联网的帐户不提供注销呢?
由次带来的后果是什么呢?因为注册的时候要求用户提供资料,而在注册的时候用又必须你同意那些卖身的协议,就是无条件服从的协议,虽然现在都讲什么霸王条款,但是消费者协会并没有评点一下互联网上的那些用户协议,对于安装软件的协议也从来没有点评过,如果你仔细阅读过那些协议,可能就会知道那并不是什么公平的协议了。如免责之类的,而这些正版软件可是你花几百块钱买来的。说远了,我们继续说注册,你注册之后就会受到协议的限制,而同样的协议,对于他们则几乎没有什么约束力了,不信你读一次用户协议看一看,看一看你有什么权利和他们的权利。
现在的问题是,我一旦注册之后,就再没有办法离开了。这是不是有点问题呢?你看一看现在的Sina,163,Yahoo,MSN以及各种各样的论坛及邮箱提供者还有各种各样的需要注册的地方,那一个地方提供注销了呢?为什么不让注销呢?因为他们要展示用户的注册数,有多少用户注册了相关的服务,这是向VC展示实力的一个方面,表示有多少人关注你,但是里面真正的活动用户又有多少呢?就以BlogChina.com为例,这是我的Blog统计信息文章:84 评论:15 访问量:2973 访问量排名:在193422个博客中,您名列第3543,加油!文章数排名:在193422个博客中,您名列第1430,继续努力!你看一看文章数的排名,就知道里面有多少活动用户了。
如果我不再需要了,为什么不让我注销呢?现在我看到可以注销的帐户似乎只有Gmail提供了注销的选择,虽然我并不想注销我的Gmail,但是我对于 Google的服务的完整性表示满意。这是一种态度。

下一个门户是Google-Google推出了新闻定制页面

不要将Google仅仅当作是搜索引擎,我相信,Google马上会成为新一代的互联网门户网站的。我不知道已经有多少人将Google定义了浏览器的首页了,估计应该不是一个小数目。随着Google的触角的伸展,现在的邮件,新闻,桌面,新闻组,Blog(相当于个人网页),购物搜索等等,这些服务虽然现在是独立的,但是已经离整合不远了。现在Google又推出了新产品,可以定制的新闻页面。相信许多人与我一样,喜欢到新浪上去看新闻,或者是去新华网上看新闻。不过那里的新闻更新总是要速度的,而且新闻也是很多,你必须要许多新闻中找出自己感兴趣的。不过我想以后我登录新浪的机会会大在的减少的。因为Google News推出了新闻定制服务。这是一个全新服务,以前Google推出过Google Alert,是通过将Google的新闻搜索定制的关键字输入到Google中,然后一旦有了新闻,就会通过Email来通知你,我试用过这个功能,不过后来因为没有习惯去邮箱里读新闻,所以后来就放弃了。不过现在不需要再到邮箱里面读新闻了,因为你可以在浏览器里面定制自己的新闻页面。Google刚刚推出的新闻定制服务,可以通过几下简单的鼠标拖拉,定制你自己的新闻页面。这样功能以前在Yahoo和MSN里看到过,不过很受限制,因为你只能够在有限的几个栏目里面添加相关的新闻栏目,但是Google 不同,它是让你通过关键字来分类栏目,你要吧定义任意数目的关键字,添加任意数目的新闻栏目。Google就可以将新闻以分栏的形式显示给你。我相信有了这项服务,许多到网站上读新闻的人会转向Google的新闻搜索。因为他太个性化了,你可以定义自己的页面,那就是你自己的门户,这是Google的新创意之一。新闻有了,邮件有了,搜索有了,Blog有了,IM有了,新闻组有了,下面还需要什么,Google已经成功的拥有了一个门户网站所拥有的一切,而且还具有其他门户网站所不具备的网民的忠诚,Google已经成了互联网的新门户了。Yahoo,Sina,MSN之类的走了十年的路,Google已经在二年之内全部达到了。 这就是Google,一个新的互联网神话。

2005年3月11日

让BitTorrent走进浏览器

让BT走出文件共享,我的意思是说我们用BitTorrent的思想来做更多的事情,而不仅仅是文件共享。除了文件共享之外,我想我们还可以用他来做的更多。我刚刚有一个想法就是如果将BT的理念做到浏览器里会如何呢?你是不是经常遇到网站因为负担太重而倒下呢?相信经常使用BlogChina的人就会经常遇到要访问页面的时候会得到“服务器忙,请稍后再刷新”。这是每个网站在壮大的过程中都会遇到的,一方面担心自己的人气不够,拼命的拉人,因为虽然说眼球经济的说法已经过时了,可是如果网民不再关注你,也就意味着走到头了。但是同时,当大量的网民涌向你的时候,你就要开始担心服务器能不能够承受这巨大的访问量了。没有几个网站可以象Gooogle那样负担全世界的查询的,虽然可以简单的通过增加硬件来提高响应速度,可以这些硬件一本是成本的增长,二来是维护的难度的增大,这是一个巨大的问题,也是一个网络社会的浪费。虽然前辈的程序员告诫我们说,如果能够通过增加一条内存条解决问题,那就不要花心思去优化算法。不过我觉得,如果一个解决方案可以为全社会带来节约,这应该不算是违反软件的编写规则吧。我姑且言之,大家也姑且听之。
我的意思是通过浏览器的改造,利用BT的原理,为服务器减轻负担。将浏览器不仅仅是作为一个请求者,同时也是一个服务者。在我们目前使用的浏览器来看,都是请求服务式的,所有的工作都由服务器来承担,随着动态网页技术的产生,服务器的负担也越来越重了。而网民对于服务器的反应速度却越来越高,尤其是一些页面内容比较多的,更是让服务器难承其累。现在的客户端是请求之后,得到内容然后再丢掉。虽然浏览器都会利用一定量的缓存来保存用户访问过的内容,但是用户对于访问过的内容再次访问的机会并不是很多,如果能够将这部分内容分享给其他用户的话,是不是可以充分利用起来呢?这对于一些网站的内容的显示来讲,对于一些静态页面,或者是图片等与客户个性化没有联系的图片,多媒体内容等,就可以由其他用户来提供,而不是一定要服务器来提供,只对于一些针对用户个性化定制的内容才由服务器生成,这样的话,就可以既降低服务器的响应的时间,同时即使服务器尚未响应,也可以由其他的用户处先行取得,这对于一些大型的门户网站来讲,是很有必要的,从而不会产生由于访问量过多而造成的拥塞,而是访问的人数越多,就会响应越快的,即使有的客户无法到达服务器,也可以由其他用户的缓存里面取得自己想要的页面。
当然了,如果是一些安全页面,理论上应该是不允许访问的,访问的内容应该仅仅限于象图片,声音之类的用户共享的内容,而象一些敏感的信息,可以通过设置以防止共享,保证安全。以目前来看,IE是不可能加入这样的功能的,而且由于微软的问题,应该也不会加入这样的功能,不过可以通过其他的手段进行改进,如通过一个ActiveX插件或者是一段页面的代码。我对于JScript不是很了解,不知道仅仅依靠页面的脚本能不能加入这样的多线程下载的功能,如果那一位朋友知道的话,不妨讨论一下。Mozilla的 FireFox具有插件功能,通过这样的插件可以传递给许多人,而安装这样的插件的人越多,用户上网的速度将会越快。这样的话就可以更加快速的浏览网页,无论是对于网站来说还是对于用户来讲都是一件好事。
另外,对于IE的下载,FireFox的下载,我觉得都可以利用BitTorrent的功能扩展,虽然现在大家一般都采用专门的下载软件,如 FlashGet,NetAnt之类的,或者是使用Bittorrent,但是这两者目前都是以各自的方式进行着,其实用户对于采用那一种方式下载并不感兴趣,他们所感兴趣的就是以最快的速度下载到所需要的东西,而最直接的下载应该来自于直接在IE和FireFox里面点击下载,如果大家在下载同一个文件,那完全可以通过BitTorrent的方式来共享下载。这不会牵涉到隐私的问题,同时又免去了Bittorrent下载时需要到处寻找种子文件的问题,而且这样通过服务器端文件的保存,可以弥补 BitTorrent下载的种子丢失造成的无法下载或者是过期的问题,对于一些下载网站来讲,这是一个减轻网站负担,同时不影响用户下载体验的绝佳方式。通过在IE或者是FireFox的默认下载里面加入这样的功能,就可以多点多线程下载,当然了,这些对于最终用户来讲是透明的,他们并不需要知道自己是采用何种方式来下载。如果这样的话就可以很好的提高用户的体验了。
这些目前都是我所想到的,是BitTorrent在浏览器里面所能够做到的一些想法, 如果可以,我想可以研究一下,做出一些产品来测试一下。

2005年3月8日

尝尝苹果的滋味

一直以来就羡慕苹果的漂亮,不过没有钱去买一个漂亮的苹果摆在家里,因此只有咽口水的份,偶尔去苹果专卖店去体验一把,体味一下苹果的人性化设计。现在终于有人将苹果搬到PC上来,通过PearPC就可以完成这些功能了。虽然PearPC早就发布了,不过由于听说PearPC的模拟效率非常低,据作者说只有原CPU速度的1/500之一,看一看我的笔记本电脑,算了,1.5G的1/500之一,呵呵,只有3M,而苹果的Mac OS X可是运行在1G以上的频率的。还是别想了吧。因此一直也没有考虑过安装个PearPC体验一番。只好将Windows XP借FlyakitOSX来模拟了一番,不过虽然是苹果皮,但还是WindowsXP的味道,没有办法体验苹果的人性化设计了。只好这样过一过干瘾了。
不过在FlyakitOS的诱惑下,我还是准备装一装PearPC试一下,因为在网上看到有疯狂者在很老的苹果上体验了一把MacOSX,开机画面都要 30分钟,我虽然不象他那么疯狂,不过还是想一试这个软件的威力,是不是真的如此神奇。因此也去网上下载了一个准备试一试,由于一直找不到Mac OS X光盘镜象,却找到了一个已经安装好了的镜象,心想反正别人已经安装好了,听说安装过程也是漫长的很,既然有人已经装好了,下载下来体验一下吧。因此就下载了这个镜象版,一共六百多M,不是很多,解压下来之后占用空间3G,是一个模拟的硬盘镜象。按照上面的说法配置好之后,在命令行里输入了ppc.exe config之后就等待着Mac OS X的出现了。速度确实很慢,由于我的内存一共只有256M,因此给苹果分了一半128M,运行之后,逐渐显出了苹果的样子,但是那个小小的风车一直在转,就是不能变成鼠标的样子。也不知道等了多久,估计有二十分钟吧,才逐渐出现出现了苹果的桌面,很漂亮,可惜的是我的鼠标在里面漂来漂去,根本不能用,可能是因为效率实在是低,移一下鼠标都要过好久地反应过来。这样的情况根本无法体验了。因此只好退出了事。
不过我不太甘心,仔细看了一下输出的信息,原来我下载的这份镜像是pear0.1,是最早的版本,在PearPC中文站上看到说PearPC已经出了 0.3了,而非官方的release 0.4也已经出了,效率更高。因此想试一下换成PearPC0.4是不是会更高效一点,于是下载了0.4,解压到相关的目录下,然后运行ppc.exe config,但是由于0.4的配置文件的格式有了变化,结果没有办法运行。没办法,只好自己去修改一下了。看能不能运行,如果是在PearPC0.1下安装的镜像无法在PearPC0.4下运行,那也只好等我的计算机升级之后再说吧。经过几次的修改,参照0.1下的配置文件,终于让我将PearPC启动起来,这次很顺利,从看到苹果的启动画面到整个系统全部启动,只用了不到5分钟的时候,与上一次的将近半个小时相比可以迅速多了。而且这次一切操作都很顺利,苹果的特效也都很显示的很好,在MacOSX里面使用各种程序都很顺利,不过由于这只是一个3G的映像,也没有什么多的程序,只有几个苹果自带的程序,不过已经可以体会到苹果的设计的精心的,象我这种在PC上长大的人,操作起来一点陌生的感觉都没有,只要按照你想象的地方去找,一般都是没有错的,看来苹果的人机界面水平之高真是与Windows不可同日而语呀。使用苹果的人真是幸福,那是一种享受。
在使用的过程中,一切都很顺利,虽然我的系统配置与网上人称的3G的CPU,1G的内存差的很远,但是我在模拟器里使用的时侯,一切都很顺滑,只是到现在为止,我尚不知道如何配置网络,因此我的MacosX里面还不能够上网,只能在里面看一看苹果的设计了。等再熟悉一下,学会配置之后,配置网络就可以在苹果里面看一看他的上网是如何进行了。
经过试用,我觉得PearPC的0.4比0.1模拟速度提高了很多,不是几倍,而是几十倍的提高,象我的笔记本上都能够顺利模拟Mac OS X,一般的台式机上应该更没有问题,并不是人称的速度极度的低。大家不妨安装一下试一试,如果下载的硬盘映象里央配置的是0.1,将PearPC换成 0.4,效率会提高很多。呵呵,暂时还不会买苹果的朋友,先在WindowXP里面享受一下吧。

关于如何提高bittorrent的命中率的研究

现在的最流行的下载是什么?当然是Bittorrent了,这种被网友亲切称之为BT的程序几乎已经占有了所有的宽带用户,因为你可以用他来下载几乎所有的大型资源,这种软件用在一些小体积的文件上没有什么特殊的提高,但是用于大型的文件的下载的时候,就可以迅速的提高了。但是也存在着问题,那就是BT的种子文件的时效的问题,相信许多朋友都有在网上打开种子文件之后,结果一个种子也没有,只好再去寻找了,而且这种下载一般是在一个个的论坛转,只能够等着别人来提供,如果没有人提供,可能你等许久也没有办法找到相应的软件,偶尔找到,能不能下载完全也是问题,毕竟一个种子文件的下载者有多少人也是一个大问题,如果你是在一个人气比较旺的论坛,而且下载的文件又比较大众化,那么可能就速度比较快了。但如果你是找到的种子只是几个人下载,你很可能会遇到下载不完整的问题,而且很可能你这次下载可能永远都无法完成。这是我的经验,我用BT并不是很久,但是找到的种子无法下载的时候也遇到过几次,后来我下载的时候不再看超过3天的种子,因为很可能已经没有人在下载了。不过随着BT种子的增多,要从中找出既是自己需要的,又没有过期的种子就越来越难了。如果是在论坛里面等,那就相当于守株待兔,得到正好你想要的文件的机会可能很渺茫,尤其是一些比较专业的东西,现在的BT论坛里面主要是以电影交换为主。而象软件之类的,仍旧集中于一些下载网站。相对于下载网站的稳定性,BT就显的有些不够稳定了。
如何改进呢?我大概看了一下BitTorrent的规范,对于BT的规则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在我理解,制作种子,种子实际是一个文本文件,里面包含了文件的信息,大小,以及Tracker服务器的信息,以及文件Hash值。一个.torrent的组成如下:

元文件是采用bencoded编码的字典,包括以下关键字:

announce tracker的服务器

info 它实际上是一个字典,包括以下关键字:

Name:
一个字符串,在保存文件的时候,作为一个建议值。仅仅是个建议而已,你可以用别的名字保存文件。
Piece length:
为了更好的传输,文件被分隔成等长的片断,除了最后一个片断以外,这个值就是片断的大小。片断大小几乎一直都是2的幂,最常用的是 256k(BT的前一个版本3.2,用的是1M作为默认大小)
Pieces:
一个长度为20的整数倍的字符串。它将再被分隔为20字节长的字符串,每个子串都是相应片断的hash值。

此外,还有一个length或files的关键字,这两个关键字只能出现一个。如果是length,那么表示要下载的仅仅是单个文件,如果是files那么要下载的是一个目录中的多个文件。
如果是单个文件,那么length是该文件的长度。
为了能支持其它关键字,对于多个文件的情况,也把它当作一个文件来看,也就是按照文件出现的顺序,把每个文件的信息连接起来,形成一个字符串。每个文件的信息实际上也是一个字典,包括以下关键字:
Length:文件长度
Path:子目录名称的列表,列表最后一项是文件的实际名称。(不允许出现列表为空的情况)。
Name:在单文件情况下,name是文件的名称,而在多文件情况下,name是目录的名称。


现在的最流行的下载是什么?当然是Bittorrent了,这种被网友亲切称之为BT的程序几乎已经占有了所有的宽带用户,因为你可以用他来下载几乎所有的大型资源,这种软件用在一些小体积的文件上没有什么特殊的提高,但是用于大型的文件的下载的时候,就可以迅速的提高了。但是也存在着问题,那就是BT的种子文件的时效的问题,相信许多朋友都有在网上打开种子文件之后,结果一个种子也没有,只好再去寻找了,而且这种下载一般是在一个个的论坛转,只能够等着别人来提供,如果没有人提供,可能你等许久也没有办法找到相应的软件,偶尔找到,能不能下载完全也是问题,毕竟一个种子文件的下载者有多少人也是一个大问题,如果你是在一个人气比较旺的论坛,而且下载的文件又比较大众化,那么可能就速度比较快了。但如果你是找到的种子只是几个人下载,你很可能会遇到下载不完整的问题,而且很可能你这次下载可能永远都无法完成。这是我的经验,我用BT并不是很久,但是找到的种子无法下载的时候也遇到过几次,后来我下载的时候不再看超过3天的种子,因为很可能已经没有人在下载了。不过随着BT种子的增多,要从中找出既是自己需要的,又没有过期的种子就越来越难了。如果是在论坛里面等,那就相当于守株待兔,得到正好你想要的文件的机会可能很渺茫,尤其是一些比较专业的东西,现在的BT论坛里面主要是以电影交换为主。而象软件之类的,仍旧集中于一些下载网站。相对于下载网站的稳定性,BT就显的有些不够稳定了。
如何改进呢?我大概看了一下BitTorrent的规范,对于BT的规则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在我理解,制作种子,种子实际是一个文本文件,里面包含了文件的信息,大小,以及Tracker服务器的信息,以及文件Hash值。一个.torrent的组成如下:

元文件是采用bencoded编码的字典,包括以下关键字:

announce tracker的服务器

info 它实际上是一个字典,包括以下关键字:

Name:
一个字符串,在保存文件的时候,作为一个建议值。仅仅是个建议而已,你可以用别的名字保存文件。
Piece length:
为了更好的传输,文件被分隔成等长的片断,除了最后一个片断以外,这个值就是片断的大小。片断大小几乎一直都是2的幂,最常用的是 256k(BT的前一个版本3.2,用的是1M作为默认大小)
Pieces:
一个长度为20的整数倍的字符串。它将再被分隔为20字节长的字符串,每个子串都是相应片断的hash值。
此外,还有一个length或files的关键字,这两个关键字只能出现一个。如果是length,那么表示要下载的仅仅是单个文件,如果是files那么要下载的是一个目录中的多个文件。

如果是单个文件,那么length是该文件的长度。
为了能支持其它关键字,对于多个文件的情况,也把它当作一个文件来看,也就是按照文件出现的顺序,把每个文件的信息连接起来,形成一个字符串。每个文件的信息实际上也是一个字典,包括以下关键字:
Length:文件长度
Path:子目录名称的列表,列表最后一项是文件的实际名称。(不允许出现列表为空的情况)。
Name:在单文件情况下,name是文件的名称,而在多文件情况下,name是目录的名称。

这里面比较重要是信息就是tracker服务器的地址了。tracker服务器是整个下载的中间服务者,整个下载过程是这样子,你下载了相应的. torrent文件,通过BT客户端打开文件,BT客户端根据torrent文件里面提供的tracher地址,找到tracker服务器,向 tracker服务器注册。然后tracker服务器向你提供现在的信息,如正在下载文件的人的IP地址,他们下载的程序的部分,端口,同时你也向 tracker服务器提供你的信息,因为这样子别人才能够找到你。通过Tracker服务器,你了解了月多少人在下载这个文件,相应的状态是什么?然后,你再根据这些信息去采用P2P的方式去连接其他人的BT客户端。从这时起,才是真正的P2P下载。然后,将一个分成很多部分的文件分散开来,大家可以互相下载自己需要的,同时提供他人需要的。这样多用户交互下载。在这过程中,BT客户端仍旧要连接tracker服务器以报告自己的状态,同时了解其他的下载者的状态,一般是以几分种为周期的,这样子,tracker服务器就可以保证信息的实时性,可以保证客户端可以实时刷新数据,如果有新的客户加入,有客 户退出,可以高效的连接。而不会在某客户已经退出后,其他人仍旧在一次次的试探连接,这是很重要的。因为如果信息周期太长,说的夸张一点,几个小时才刷新一次,那些已经下载完毕的人可能早已经退出了,而一些正在下载的客户的信息还没有加入到其中,那后来的客户就会不断的试图连接那些已经退出下载的客户,而那些下在下载的客户也无法为后来人提供下载。从而下载就无法继续了。因此tracker是这个下载过程中的中间人,虽然不承担烦重的下载任务,但是承担着信息广播的重任,没有tracker,下载不无法继续了。而tracker刷新周期也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一般不会设得太大,以一分钟左右,如果太小,则会加重服务器与客户端的负担,如果太长,则会造成信息刷新不及时,无法服务于下载。总之,tracker就是一个信息公告板。
其他的客户端通过这个服务器来获得信息,
现在的Tracker服务器都是独立的,也就是由单个论坛进行维护,一般的来说,如果你在那个论坛上得到的.torrent文件,一般就是由这个论坛提供tracker服务。一旦这个tracker服务器出现问题,整个下载就无法进行下去了。
现在的tracker服务器是独立的,也就是形成一个个孤岛,说一句时髦的话说,也就是形成的是信息孤岛。因而形成了以下的问题:
种子不断的重复发布,不断的有人重复发布相同的文件,但是同是又不断的有人在寻找该文件。因此无法形成一个连续的下载。毕竟一个论坛的人气是有一定的限制的,而如果有足够的人气,则可能形成一个足够大的种子市场,世界上这么多人,
同一时刻下载同一文件的机会将会是很多的。我在一些论坛上下载文件的时候经常遇到种子数只有两三个,而相对来说,我在下载FreeBSD以及Fedora Linux 3的时候,那个种子文件已经是几个月前的了,可以下载的时候种子数仍旧达到了98多个,
我用BitSpirit来下载,可以看到下载者的来源,来自美国,澳大利亚,瑞典,日本,俄罗斯等世界各地都有,这是一个巨大的惊喜,因为这些种子是几个月前发布的,到现在仍旧有效,足见这是多么巨大的一个市场,而现在的论坛上的种子经常是几天就
无效了,就是因为人气的缘故,现在网友们下载文件的时候,可以找到N个论坛去寻找.torrent文件,但其实并不是一件好事情,因为大部分的种子都可能已经失效了。
如果这些tracker服务器可以联合起来,那样,既可以减少重复发布,也可以保证一个巨大的人气,延长种子的生存日期。
因此我认为如果可以在tracker服务器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就可以在室这样的目标,就象现在的DNS服务器或者是邮件服务器,更象以前的USNET新闻组一样,可以通过
服务器之间的交互,来共享信息。电子邮件,新闻组等现在都在遭受到垃圾信息的困扰,但是tracker服务器上保存的信息根本没有广告价值,因此应该不会受到垃圾信息的侵袭。
所以更确切的说是相当于DNS更加合适一点,通过tracker之间的交换信息,大家可以保证下载的有效性,给更多的人提供服务。而tracker服务器之间的交流信息并不多,只是当前状态的交流。
(未完待续)

2005年3月6日

不要旧的,不要重复

上网就不能不知道Google,象我这样经常在网上转悠的人更是离了Google不行。Google太强大了,以至于我认为他过分强大了,将太多的东西放在里面了。有时候找一点东西,换几个关键词都没有办法找出真正有价值的东西,例如找一个软件的使用,而找到的几乎全是软件的下载网站,更令人泄气的是有时候打开一个页面一看,什么也没有,只是链接到了一个充满了关键字的页面。我不知道那些人是如何愚弄Google 的,不过我觉得有时候google是有点太过于细致了。如果再这样下去,我更希望在Blog里面寻找东西,因为毕竟Blog的时候你面对的是一个人,而非可能只是另一个从机器堆造出来的关键字垃圾堆。我希望Google可以增加以下两条查询命令,如我输入>2004就是指我想查找2004年之后的页面,对于2004年以前的页面不要显示出来了。这样就会方便了许多,因为有时候你明知道有些东西是绝不可能会出现然更早的页面上的。例如Java是 1995年才发明的,那94年的页面是根本不会有他的描述的。
还有一项我希望能够通过比较页面来去除重复的内容,因为当你查一个东西的时候,相同的内容会出现在不同的几十个网站上,在这个CTRL+C 和CTRL+V的时代,信息已经冗余的太过了,人人都说互联网是信息的海洋,极容易迷失在里面,我认为互联网更象是一个摆满镜子的迷宫,你在里面只看到一个个虚幻的影象,而却找不到真正的人在那里。其实通过页面过滤应该在技术上没有太大的难度的,现在的邮件过滤已经做的很不错的,我的MSN邮箱和Gmail邮箱里经常摆着过滤出来的垃圾邮件,虽然有误伤,但是准确率还是在百分之九十以上的。电子邮件的过滤现在流行通过统计邮件里的关键字进行Bays统计,根据垃圾邮件里经常出现的关键字来判断垃圾邮件。这样的软件现在功能上已经很成熟了。对于垃圾邮件的识别率地非常的高,如果用在搜索引擎里面,让我们不显示重复的页面,相信几乎就没有误伤了。如果两个页面上百分之九十的内容都相同,那就可以断定这两个页面的内容是一致的,只选一个页面显示出来就可以了。这样的技术在垃圾邮件里面已经应用的很好了。如果用在搜索引擎里面,应该更加得心应手的。当然了,这会大大的减少返回的页面的数量,不知道google是不是愿意呢?不过我认为从用户体验来讲,这应该是一个好主意,即使考虑到可能会影响搜索结果,也可以做成一个开关参数,通过添加这个参数可以使用这个功能。如果Google不愿意做,其他人也可以考虑一下,做一个插件,将Google的搜索结果过滤一下再显示给用户。做成IE和 FireFox的插件。

2005年3月5日

Google suggest如果做成一个独立的产品?

一直在找一个类似于Specll Suggest的工具,不过好象到现在为止还同有找到,有的也是在金山词霸里面的附带的工具,还有就是永中Office里据说有这样的功能,就象一个输入法一样,可以即时将最接近的词语显示给用户,这样对于象我这样经常输错单词的人来说,是很贴心的功能,Google在这方面做的不错了,他的Google Suggest就是据有这样功能的一个产品,当你在输入栏里输入内容的时候,Google会自动的将最可能的搜索词显示给你,给你最好的建议,可惜的是,这个产品也只能够在Google Suggest里面使用,而无法与其他的产品一起使用,例如我在Word文档里面可能想要写英文的时候,希望有他给我最可能的单词的提示,一是能够减少我的输入错误,二也是能够提高我的输入速度,因为毕竟写错了再改的话,可是一件很麻烦的事情,况且有时候你写错的那个单词可能是另一个单词,那样 Office里面的错误拼写就一无用处了,而且不断的写错单词也不是什么好习惯,可能会给你的下一次造成错误的印象,对于英语学习来说不是什么好的事情。如果Google能够将这项功能做成独立的产品,可以让我们在任何程序里面都能够使用,那样就比较好了,就象Google的本地搜索一样,不知道 Google会不会考虑一下呢?说不定我以后可以使用Google的输入法呢。

2005年3月4日

寻找儿童用的计算机产品

春节的时候,小外甥到家里玩,刚刚八岁的小孩子,对计算机非常感兴趣,一直嚷着要玩电脑。邓小平同志不是说"计算机要从娃娃抓起"这样的话吗?那就让教她玩吧。但是当他坐到计算机前的时候,我准备好好教他,她觉得打字很酷,第一件事当然是教她怎么使用键盘了。因为一但键盘使用的习惯不好的话,以后就很难改了。所以我教她将手指如何摆放。但是问题来了,她的手实在太小了,根本够不到那些键。鼠标也握不住。首先声明一下,我的键盘,鼠标绝不是那种标准的键盘鼠标,而是笔记本电脑上那种压缩过的套件。相对于台式机上的已经是小了一号了,但是对于手只有我的手一半大小的八岁的孩子来说,还是太大了。因此,她玩了没有多久不不再感兴趣了。觉得太累了。
也是,这么小的手在键盘上移动,我看着也觉得她累。
她的妈妈一直想早早让她接触计算机,认为早一点接触计算机对她有好处,但是看到她吃力的样子,又非常犹豫,问我有没有适合儿童的计算机。我在网上查了一下,很令人失望,从硬件到软件,几乎很少有专门为儿童设计的软件或者是硬件。那些科技产品或者是银色的或者是黑色的,或者是白色的,各种新奇的设计都有,但是就是没有儿童喜欢的花花绿绿的颜色,或许设计者们认为那样太不够高科技了。我把各式各样的计算机的图片找出来让小外甥看,问他喜欢什么样的。除了有一款卡通的显示器他觉得很好之外,其他的一律评价为不知道是什么,不好玩。是啊,我们的计算机都是面向成年人的,对于成年人来说,酷是第一感觉,冷冰冰的银灰色,或者是黑色,灰色才是显示高科技的颜色。我们好象忘记了我们的未来,我们的下一代,他们现在就应该接触计算机了。相信现在的一代在儿童时候接触计算机的人并不多,其实这也是为什么中国的IT业与美国有这么大差距的原因吧。我刚刚在一篇Linux论坛的报道看到一位十三岁的小女孩今年在澳大利亚的Linux上发言,这位小妹妹从九岁起就开始使用Linux阵营里公认的比较难用的Debian,到现在已经是高手了。而我们当年多少人知道计算机是什么样子的呢?当然了,这也是因为财力所限,当年一台计算机几乎相当于现在买一套房子一样,不是一个孩子可以期望的。但是现在呢?一台计算机的价格已经降到了三千元左右了,许多人愿意为孩子花出这几千元钱,可是当我们想花的时候,却发现没有给孩子的计算机。
中国人最舍得花钱的就是为孩子,但是至今市场上为孩子们设计的IT产品很少见。其实这是一个很大的市场。我们的厂家们是不是早该考虑一下了。希望很快就会有人推出适合儿童使用的软硬件。

2005年3月2日

由IncrediMail想起的

今天看到了IncrediMail,是一个很酷的邮件客户端,用了一会,感觉最吸引人的就是它的邮差功能,看着一个可爱的小狗叼着信来到你的屏幕上,是不是很有趣呢?这是一个免费的软件,不过很是占资源,有很多很酷的功能,但是我只喜欢那个动态的邮件通知功能,其他的功能都不是很愿意使用,不知道有没有一个类似的更加简洁的工具呢?如果写一个这样的工具,不知道是不是困难呢?我想应该不会太困难吧。考虑一下,如果有时间了,不妨写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