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12月31日

搜索引擎算法改进-用户满意度评分法

自从google使用链接评分算法以来,现在的流行的搜索引擎都开始采用这种算法了。简单来说就是利用互联网的本质--链接 来打分。某一个网页的被链接次数越多,说明这个网页越流行,因为公众的投票是最好的选择。通过计算链接,就可以给世界上所有的网页进行排序了。当然了,也不是简单的谁链接多就是谁厉害,还存在着一个权重的问题,也就是分值越高的网站,他说话的分量越重,因为根据普遍原理,一个值得依赖的人的说话可信度就越高。

现在的google,百度采用的都是这样的算法。当然实际应用起来并不是这么简单的。但基本原理应该就是这样。

现在看来这种算法是非常成功的,Google ,百度等利用这种算法都取得了理想的结果,排除人工因素,这也是非常有效的。

但是在这个里面,全是基于机器的算法进行的,没有考虑过人工的因素。搜索引擎是人在用,每天有大量的用户用各种单词来查找想找到的东西。什么样的内容用户最感兴趣呢?这只有用户自已知道,因为同一个单词搜索出来的结果会因用户的不同目的而有不同的反应,有些用户找到自己想找的东西,感到非常满意。同时有些用户则可能无法在第一页找到想要的东西,需要翻几页才能对搜索结果感觉到满意,这就降低了搜索的体验。

每天大量的用户对搜索引擎进行着检验,如果能够充分利用起这些用户的作用,对于改进搜索引擎的准确度和提高搜索引擎的用户体验有着非常好的效果的。搜索引擎不仅仅给出搜索结果的链接,同时给出的还有搜索结果的预览,正是这些预览可以让有户在打开网页之前就大致知道搜索内容是不是符合他的目的,从而决定是否打开相应的页面。

在这个过程中,用户扮演着一个评价的作用,用户会根据预览内容来评价相应页面的权重。符合他的需要,用户下一步动作就是点击,不符合,用户则不会点击搜索结果。这是一个评分的过程。如果收集用户的这种评分,将关键字和符合用户要求的结果对应起来,则得出一个用户评分系统。每一次搜索都是对于搜索结果的评分。

如通过关键词”linux"搜索的用户有非常大比例点击了http://www.linux.com这个网站,说明http://www.linux.com对应着linux这个词得分非常高,符合大部分人的要求,就可以将http://www.linux.com评为10分。而另一个搜索结果http://www.linux.org仅次于他,可以根据比例评为9分。如此类推,根据所得到的结果对原有的搜索结果进行重新的排序,则用户搜索的次数越多,这个结果将会越来越准确。



另外,时间因素也可以考虑在内,如最近的用户得到的结果越具有参考价值,随着时间的推移,权重越来越低,这样更加会具有现实意义。



我称这种算法为用户满意度评分法。是在现有搜索引擎算法上的一种改进,相信这种改进会提高用户的搜索体验,让搜索结果更加接近用户的要求。

2006年12月8日

数字电视的困惑

青岛从2007年元旦开始就完全实现数字化了。今天家里刚刚装上了数字电视,254元,送一海尔的机顶盒。

刚刚试用了一会,不过觉得这个机顶盒的设计实在是不人性化。我家的电视是创维的,遥控器在大致的范围内就可以用。不需要非要正对着电视。而海尔的这个机顶盒却不行, 只能瞄准了才能使用,在刚开始的时候,我还以为不能用呢。



另外,许多键的操作不规范,遥控器上有不少的按钮,但是在每个菜单下面的操作却不同,有的可以用“返回”键退出,而有时候却不灵了。有时候是用“确定”来退出。玩了半天也不曾记住到底用那个键才能确认。



所谓的“电子邮件”,点一下之后只有一个空白的窗口显示没有邮件。难道这只能收?但是没有设置,邮件是发给谁的呢?又是一个摆设?



信息也没地方设置,只有一个选择,就是进入指定的页面。这样还有什么意思呢?虽然我不指望可以像计算机上一样的浏览,但是别给我一个指定的页面,偶尔,我也许想看一看sina的新闻。



商务就是一个股票频道,一堆数字在上面滚动。



最后说一说效果,这是最重要的,我的结论是非常差,我在浏览的时候,60个频道里面有10个左右频道是花屏的。就象是播放划的非常严重的VCD盘片一样。



现在想一想,其实电视数字化并没有什么了不起,原理与VCD,DVD播放机一样,只不过现在这台播放机是放在电视台,你只是拉根线接过来而矣。与现在的网络电视相比,可能还属于比较落后的技术,我觉得网络电视的P2P技术其实是优于数字电视的广播模式的,而且可以充分利用户的带宽。



2006年11月29日

P2P中的优先与公平政策

今天在用emule下载一个文件的时候,下载到百分之九十六却再也进行不下去了。虽然有源,但是只有两个源,我只好在好面排队了。结果这个队列一排就是两天, 直到今天才看到有了点动静。


对于此,我想到或许我们能够做点什么,对于下载文件来说,文件的各部分一般不是平均的,而是有些部分源非常多,而有些部分则源相对的少,甚至只有一个或者
是两个。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一般来说,文件的各部分被下载的机会应该是均等的,但是,去emule里看一下,你就会发现很多这样的情况,也就是文件
的很小的一点会出现断源的情况,也就是说很多人都已经下载了百分之99而最后的那一点却出现了无源或者是少源的情况,这可能与当初的emule设计时希望
大家扩大共享而强制在下载接近完成的时候延长下载时间,以为其他用户提供源吧。而由此造成的结果就是文件的某一部分源的缺失,而且随着文件的传播,这部分
越来越难以下载,结果会形成只有很少的一部分已经完成下载的用户才拥有这一点,其他人只能够在这几个人那里排队,从而越来越难以下载,而且如果唯一的源如
果不在线,其他人将无法下载,可能要等几天,几个周,甚至永远的等下去。这样的情况是我们所不希望见到的。


也许可以考虑解决一下这个问题,尽量让文件的所有部分都能够得到均等的机会,或者我们可以优先传播那些文件中源相对少的部分。在用户开始下载的时候,加入
新的规则,如机会均等的情况下,优先下载那些源相对少的部分。同时寻找下载源时,优先从完整源下载健康度低的部分,这样如果开始的时候有机会下载,应该尽
量将带宽提供给不够健康的部分。而上传时则优先提供网络上源少的部分的上传。

以上规则并不是绝对的,而是在现有的规则下进行的适当调节。对于当前的下载速度并不会降低,这样可以充分利用带宽,同时保证P2P网络的健康发展。



Technorati Tags:



powered by performancing firefox

2006年8月26日

终于解禁了

不知道什么时候起,我的BLOG竟然被GOOGLE列为了SPAM,我从来不发垃圾信息的,不过GOOGLE还算是负责,在我提出上诉之后,三天时间就答复了,并对此表示道歉,这让我本来稍微不爽的心情好了起来,GOOGLE的工作态度还是很认真的嘛。我喜欢。现在batfree.blogspot.com也可以从中国顺利访问了,我不知道这一次会持续到什么时候,但愿是GOOGLE的影响力在起作用,让中国的那些官员们终于愿意放BLOGGER一马了。不过,GOOGLE在中国政府眼里仍旧不算是乖孩子。或许还会找个理由将其封锁掉吧。

不过即使封锁掉,仍旧不会影响我们的使用的。因为现在会用到BLOGGER.com的人都有能力突破GFW了。而那些突破不了的人也从来不用BLOGGER.com。

2006年4月22日

关于文档管理的一些想法(二)

以前从来没有认真考虑过文档的管理,一般直接将文档当作普通的计算机文件,与其他的文件一样进行管理,通过文件夹来进行管理,但是随着文档的增多,这种简单的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大量文件的管理了。因为现在企业中的文档数量已经非以个计,而是以万甚至十万,百千万来计了,这样巨大数量的文档管理是一件非常艰巨的任务,而且这些文档并非单独的文件,大部分之间相互关连,结合在一起才具有相应的价值,而且由于各种原因,有大量的纸质文档需要进行处理,这些文档一般都要求保持原样,如各种签名文件和盖章文件,这些相当于图片的方式,对于这些文档的管理与其他的文字文件不一致,对于文件管理搜索需要特别处理,并不是简单的扫描进计算机就可以解决了,而是需要更进一步的处理才能满足归类、搜索等各种需要。对于这样的文档的管理与图片是一致的,可以利用与flickr一样的处理方式,而借鉴于此,更可以给其他的文档提供管理的参考。

文档涉及的属性一般为所有者,所有单位,建立时间,状态(已处理,正在处理,将要处理),摘要,关键字,相关的文件,文档类型(报告,通知,合同等),处理时间,所属项目,物理位置,处理时间提醒功能,以及权限管理功能,加密,预览,原格式打印。这些都可以通过tags来进行处理,通过这些关键字的动态加入可以为文件提供一些标志属性,从而为我们提供一个可以管理的线索。
--
I am thinking.

2006年4月21日

关于企业文档管理的一些注意点。

文档,也就是档案管理,是企业中非常重要的一种资源,从日常事务,合同施行到财务结算,文档都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且往往是唯一的凭据,一份签了名文档其价值往往于所牵连的事务价值的大小有关。有的牵扯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因而对于文档的管理应该提到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上来。
企业的文档是非常复杂,形式多样,有单一文档,也有项目文档,同时还有上下文关连的非常复杂的文档,对于这些文档的管理与利用,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因面我们要从企业的发展来看,来改进文档的管理。
文档的管理应该充分利用现有的条件来进行,进行电子化管理是不错的改进方式之一,让计算机来负担原本非常复杂的工作。因为计算机最擅长做这些琐碎的工作的。而且计算机的准确率也非人类所能够达到的。这里所说的计算机档案管理并不是一般的无纸化办公的概念,由于纸质文档的特殊性,企业中仍旧以纸质文档作为主要的载体,因而文档管理自动化并不是无纸化,而是通过计算机来管理纸质的文件,同时可以让企业整理好文档,不仅仅是往来的电子文档归类管理,更是一种资源的利用,将原来分布在各处的文档进行统一管理,同时可以从中综合出对于企业管理有非常重要作用的各种经验。文档管理好了,可以对大量的文档进行分析,而不是原来的单独文档的阅览鉴发。

企业文档的管理一个重要方面是要将文档联系起来,而不是单独的文件的扫描与计算,往往几个文件往来,共同说明一个问题,因而我们真正想要将文档管理好,就要处理好这些方式,web2.0的tag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示例,我们可以在此概念上向web2.0学习一下,充分利用这一方面来为文档管理提供一种理念。通过为各各文档提供tag,同时结合全文,搜索,可以为我们提供一个非常好用的管理方案。

留此存照,以观后效。

--
I am thinking.

百度百科不是wiki

正值wikipedia被封之际,百度推出了百度百科,很让人怀疑其动机。不过我今天暂时不讨论wikipedia被封是不是与百度有关,因为这些都是没有办法证明的事情,我只想说的是百度百科不是wiki。所谓的wiki最重要的性质在于人人要编辑,而我在百度遇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不是人人可编辑的,而是需要百度的帐户,虽然我拥有各种各样的帐户,估计到现在为止可以千计了,但是我并不拥有一个百度的帐户,所以我已经被百度拒之门外了。不过这也证明百度百科不是wiki,它直接违反了wiki的人人可编辑的精神,而将之定位于某一范围用户了。
在中国做互联网总是有各种各样的顾虑,无论多么自由的公司,到了中国来,都会缩手缩脚的,而对于中国的政策,也有人玩的很油滑,在各种各样的IT企业中,我觉得百度是最会玩的,不知道百度是不是有政府背景,但是我知道百度的崛起与google被禁是分不开的,今天同样给人以与wikipedia.org被禁与之有关的想像。我说以上这些,不外乎是说百度是一个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与政策的优秀企业公民,而作为一个人人可编辑的百科全书,百度当然希望这个"人人可以编辑"是在国家政策允许范围内的编辑,因而要求编辑者拥有百度帐户,这一来可以为自己的积累用户,二来一旦出现一些政治敏感问题,很容易会查找到最终的用户,这样一来,百度可以通过出卖用户来得到国家的谅解了,仍旧是一个优秀公民。

最后说明,我不会去编辑百度百科的,因为我不想像那些被yahoo和hotmail用户一样被出卖,因言获罪,我可不想为一个我不信任的公司做出任何的贡献。

2006年4月11日

2006年3月8日

流畅的《女抢匪》

看了吕克 贝松的《女抢匪》,那种感觉非常顺常,每个导演都有自己的风格,而吕克 贝松给我的感觉就是那种畅快淋漓,从头看到尾没有一丝的拖沓,没有一点点停顿,而且那种法国式的浪漫真是没的说,当年看《这个杀手不太冷》的时候就有这种感觉,说不出来是什么。现在想起来,也是这种顺畅的感觉。看《指环王》,杰克逊的导演是那种非常细腻的风格,但是节奏比较慢,即使看《King Kong》也是感觉场面大,但是不够刺激,那种大场面被节奏给缓解了。吕克 贝松的影片我所知道的《第五元素》,《这个杀手不太冷》,《出租车》,《女抢匪》都是很顺畅的影片,从头到尾充满了法国式的浪漫与幽默。中国导演当中,只有吴宇森给我这种感觉。

2006年3月4日

无用的Caps Lock

今天在输入的时候不知道什么时候按下了Caps Lock了,结果输入了一大段没有用的大写字母。不知道当时键盘的发明者是如何想的,为什么非要有这个Caps Lock键。至少我也觉得没有用的。我从来没有用过这个键,但是误碰到的时候却是不少,我不知道别人是怎么用的,至少我没有想出这个键的作用。我的笔记本的键盘那么挤,竟然也有Caps Lock键,实在是难以想像。而且为数不多的指示灯就有Caps Lock键的指示灯。我想也许键盘设计者们也从来没有想过这个键是不是有很大的用处吧。而且设计在很容易误碰的地方。有些东西,历史久了也就成了自然,我们也不再去考虑这个键是不是真正的有用,有没有给人带来困扰了。而我们用户也习惯了这个设计了,在误碰的时候也只埋怨自己一下而矣,从来没有想过这个键是不是真的有作用。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到网上搜索了一下,看如何才能将这个烦人的问题解决掉,果然,我发现了不止我一个人觉得Caps Lock没有用,有位朋友提供了一种方法,修改键盘映射,
在注册表里修改如下:
Windows Registry Editor Version 5.00

[HKEY_LOCAL_MACHINE\SYSTEM\CurrentControlSet\Control\Keyboard Layout]
"Scancode Map"=hex:00,00,00,00,00,00,00,00,02,00,00,00,1d,00,3a,00,00,00,00,00
这样你的Caps Lock键就成了左边的Ctrl了,需要重新启动计算机。这样倒是不错。各位需要的时候不妨试一下。

2006年2月23日

陈凯歌在无极上所犯几个错

最近讨论最多的电影可能就是《无极》了,电影看过了,虽然我觉得不满意,但是还不至于骂,也许因为我本来就没有抱多大的期望吧。
在电影远没有拍完之前,就已经可以预料到现在的情况了,因为张艺谋的《英雄》和《十面埋伏》已经在前面摆着了。
对于过度宣传的电影,这是必然的下场。我看完了电影,虽然不满意,但是我尊重导演的劳动成果,无论好坏,总有那么多人为之努力过。
《无极》算不上是优秀的片子,只能够算是不成功的商业片吧。在《无极》上,陈凯歌犯了不少的错。以下都是我个人的想法,正确与否先不论,我也不想参与到再讨论之中。
首先,陈凯歌不应该选魔幻这个体裁的片子,也就是不应该拍武侠或者是魔幻片。陈凯歌一直给人的感觉是文人导演,我对他导的片子了解并不多,完整看完的就是《霸王别姬》,《荆轲刺秦》,《和你在一起》,还有电视剧《吕布与貂婵》都是片断的看一看而矣。但是陈凯歌的片子给我的感觉是,这是一个文人导出的片子,整个片子里的文人气很浓。所谓的文人气是从骨子里来的,《霸王别姬》里的含蓄与隐喻,《荆轲刺秦》里近乎疯狂的各个角色。都是文人气的体现。这种文人气的导演本来就不适合拍武侠片(魔幻片)这样的电影。文人有一种奇怪的脾气,就是要显出自己的与众不同或者是持有自己的独特见解。我敢说在许多文人眼中,武侠小说,玄幻小说根本不入流,他们所熟悉的可能是莎士比亚的歌剧,歌德的诗。让一个导演去导演一个他不屑一顾的体裁本身就是一个错误,他想将一个通俗的故事讲的高雅,而最终的结果就是不伦不类,我估计陈凯歌选魔幻这个体裁应该与其流行有关吧,陈导可能不屑于拍武侠片这样的通俗的片子,但是作为商业片如果不是一个通俗的体裁又不会有市场,而魔幻的片子则既给了他发挥的余地,又可以让观众接受,而《指环王》的成功也让他觉得魔幻体裁的成功率比较高,因而他就选了魔幻体裁,但可惜的是他实在不适合这个体裁了,虽然他接受了这个通俗的体裁,但是却又想把这个的体裁里装入他自己的阳春白雪的东西,最终结果就是两面不讨好。
我推测陈导一直不服一个人,那就是张艺谋。张艺谋不是文人。从张导出来的电影可以看出,他比陈凯歌圆滑,无论是什么样的体裁他都能从诠释出意境来。这是经验或者是性格决定的。张就象是一个老农,无论是10岁的儿童,还是70岁的老人,无论是街边的乞丐还是庙堂的高官,他都可以与之沟通。这种是学不来的。自古以来的文人能够有此境界的我认为只有苏轼一人。而陈导不服张艺谋也是来源于文人的骨子里的傲气吧,文人可能不屑于商人的市井气,觉得自己可以做得更好,但是真正操作起来则会一塌糊涂。陈凯歌的不服直接就导致了下一个错误--魔幻的故事。

《无极》故事既不能够算武侠,也不能够算神话。在中国是无法找出类似或者是对应的内容的。但是向西方看就可以明显的看出与希腊神话相似。如果你将无极的故事换成希腊神的名字,放到希腊神话里,绝看不出是东方故事来。中国的神话向来是与生活密切相关的,中国的神是世俗化的话,与普通人的生活没有什么两样。无论是《牛郎织女》还是《白蛇传》还是最著名的《西游记》,中国的神都与生活密切相关的,有人的地方才有神,有神的地方必有人,神是为人服务的。我认为《无极》里的神并不单单是满神一个人,里面的所有的主角都是神,因为他们没有普通人的生活,光明,无欢,王,倾城,昆仑,鬼狼,你只能够从他们身上看到神的光芒而看不到人的影子,这就象希腊神话讲的是神之间的故事。但是在中国如果只讲神之间的故事,那是没有市场的,因为观众无法从这些角色身上找到共鸣,也就不会认可这些角色之间的故事。一部没有引起观众共鸣的电影是无法获得观众认可的。在中国拍史诗片却拿西方的故事,这本身就有问题。我想这与陈导是个文人有关吧。现在的小资们都喜欢谈希腊神话,而不是去讲《西游记》也是这种心理。《无极》的故事如果排成舞台剧,或许更能够得到人们的认可,因为观看舞台剧的人都有一定的艺术素养了,他们可以理解陈导的隐喻等,而对于一部面向各个层面观众的影片来讲,如果离地面太高,人们只能够敬而远之。魔幻故事在中国本来就没有市场,也许有部分人喜欢如《指环王》这样的故事,《指环王》在中国的票房也不错,但是又有几个中国人能够理解《指环王》的内涵呢?《龙与地下城》这样的故事在西方非常流行,有极为广泛的群众基础,所以在西方这样的故事人人都有一定的理解基础。你说孙悟空,中国人都知道是什么样子,而你说太阳神阿波罗,普罗米修斯,就没有几个人可以想象出是什么样子。这些都是群众的基础,宣传上说《无极》在国外受到好评,我并不怀疑,因为《无极》可能西方人更能够接受这样的故事,因为许多人觉得他与希腊神话,与莎士比亚的戏剧非常的相似。而在中国又有多少人能够接受这种希腊神话式的故事呢?

错误的演员。现在的流行都找那些大牌的演员,因为这些演员有号召力,很多人就是冲这些演员而去的。但是并不是所有的片子都适合明星演员,明星演员除了有号召力之外同时也具有副作用。一是高价,我不知道陈导的3.5亿里演员拿了多了。相信不是小数目。而且同时请了中日韩三国的演员,相信陈导从开始就想借此片炒作,而不是好好的研究一下如何拍好片子。第二是面熟,有了一定的演戏的习惯了。其实魔幻体裁的片子尤其不应该选择名星演员。因为演员自身的光芒很容易让整个电影失色。人们的注意力转移到演员的表现上。作为名星演员更是会引起与以前的角色的对比。魔幻体裁的片子本来就是需要人们的想像力来辅助的,尤其陈导的这个架空的世界,如果不给观众一定的空间与时间去想像外围的环境的话,很难融入到电影中去,尤其是中国这个没有缺少对架空世界的了解的国家。以成功的《指环王》为例,里面的演员都不是好莱坞的一线演员,很多都是名不见传的年轻演员,但是正是这些演员更容易融入到电影中去。名星演员一般都有一定的戏路,就像周星驰如果去演正剧,相信很多觉得是无法想像的。而作为一部新颖的体裁,魔幻片,选取角色更应该有所考虑。在《无极》刚拍的时候,我看了他的演员名单,我就知道这不会是一部很成功的片子,因为陈凯歌选取这些演员明显是冲着票房去的,他不需要这些演员表演的多么好,他需要的是这些演员有多少Fans,只要能够将这些演员的Fans都吸引进电影院就行了。 抱着这样的想法的拍片,电影会拍的多么好呢?

错误的观众。我所说的错误的观众并不是指观众的水平不够,而是这部片子本身定位的错误。我想人人都知道《无极》宣传的时候是作为商业大片进行宣传的。作为一部商业大片,要想票房高必须要有足够的观众。既然想票房高必然要面向所有的阶层的观众,但是想一想陈凯歌的电影是面向所有阶层观众的电影吗?《霸王别姬》几个人能够理解得了,《吕布与貂婵》几个人欣赏得来,《刺秦》的表演谁觉得是部电影。陈凯歌的电影从来就不是面向所有人的。而《无极》的宣传则是面向所有人的宣传,他希望所有的人都能够去电影院看《无极》,这本身就是错误,这么大的宣传,将不能理解陈凯歌思想的观众骗进影院,票房可能高上去了,但是这些被骗进影院的观众能善罢甘休吗?因此恶评如潮也就是自然则然的事情了,更何况如前面所说,这部片子本身就有许多问题。

错误的目标。前面说了,陈导是个文人导演,作为一个文人导演去导演一部商业片,他不想导演成一部普通的商业的片,因为他觉得自己的格调要高一点,一部纯正的商业片会降低自己的身份的。陈导想拍一部有品味的商业片。但真的要将拍出一部有品味的商业片是非常难的事情,甚至是可遇不可求,商业片以好莱坞的为最,但是好莱坞又有多少既有票房又有好评的片子呢?要想票房上成功,必然是娱乐大众。那就要以大众为目标,而不是以导演的个人思想为目标。有时候这两者是冲突的,很多电影在当时不为人理解,而后来成了经典。而陈导想法是将自己的想法融入到片子中去。可惜的是陈导并不具有这样的功力,而世界上真正能够具有这样功力的人我想现在只有斯皮尔伯格。即使是他也并没有完全掌握到其中的度,更何况从来没有拍过商业片的陈导呢?结果陈导的思想不是融入到其中去了,而是塞到电影中了。这融入到塞完全是两码事的。我以前看迪斯尼的动画片的时候总是会想,迪斯尼的动画片真是经典。他从来不会说什么大道理,但是九十分钟看完,你总会学到一些东西。不知道是什么时候听到一句话,你在九十分钟里能够讲好一件事,你就非常成功了。而陈导不只讲一件事,他还想讲很多事,因此《无极》里据说充满 了各种隐喻,像鲜花盔甲,鬼狼的衣服等,曾经有人仔细分析过,可惜是这些隐喻实在太表面了,反而真正的情节挡住了。结果是人们既没有看懂这些隐喻,也没有看到情节。
其实拍一部商业片并不丢脸,如果陈导能够认认真真的去拍一部娱乐大众的商业片,虽然不一定会有《霸王别姬》那样意义深远,但应该比《无极》的效果好。

认为大成本,大场面,大制作就是好电影。这是许多人的想法。确实许多大片都需要大成本的支撑,但是他们之间并不存在必然的联系。大的场面需要高成本,但是大的场面是为电影服务的,而不是电影为他们服务的。《无极》拙劣的电脑科技让人们一眼可以看出,而那个蚊香式的王城更是成了笑话。所谓的大场面成了生硬的风景。被好莱坞的特技惯坏的人们早已经对这不感兴趣了。相信看过《黑客帝国》之后,再有任何的大场面都会有免疫力了。 更何况现在的大场面的片子几乎天天都有,以中国的技术水平,目前很难超越。而《无极》竟然以大场面和电脑特技作为卖点。这本身就是错误,与好莱坞特技相比,《无极》的特技像是动画片里一样,甚至还不如迪斯尼的二维动画流畅。一流的电影不是卖特技,所有的一切都应该为电影服务,而不是去展示什么特技。

当作话剧来演。我把《无极》是当作话剧来看的,无论是里面的台词还是演员的表演,怎么看都是在演话剧,而不是演电影。电影与戏剧是不一样的。电影要求真实,而话剧则是要适当的夸张。对比一下二者的对白可以看得出来。电影中的对白应该与生活中的对白一样,而不是向话剧靠拢,可是陈导的片子好像离生活越来越远了。我看过一集《大明宫词》,实在难以想象里面人物的对话是在演电视剧。《无极》里的对白更是如此,而演员的表演也有点过火。相信这是陈导的要求。如果这不是电影,可能《无极》更令人容易接收点。

2006年2月21日

常用邮箱wap邮件收发的测试

测试人:Batfree@gmail.com
测试平台:Nokia 6020
服务商:中国移动山东分公司
上网方式:手机浏览器通过cmwap接入
测试时间:2006年2月21日晚
测试对象:梦网邮箱(http://wap.17288.com),Yahoo!Mail(http://wap.yahoo.com),Gmail(http://m.gmail.com),Hotmail(http://mobile.msn.com),网易(http://wap.163.com)新浪(http://wap.sina.com.cn)

现在的手机功能越来越多了,除了通话和短信之外,其他真正的有大规模应用的还真不多。虽然不是杀手级应用,但是wap已经成了所有的手机的内置功能了。目前国内通过手机上网主要应该是两种方式,移动的GPRS和联通的CDMA。虽然联通的CDMA在技术上领先,可是从用户数量及应用数量上看来,都远远不及移动的GPRS。从手机的支持来看,支持GPRS的手机也远远的大于CDMA。我对于CDMA上网没有什么了解,手中所用的手机开通的是GPRS。因此就以GPRS测试了一下。
GPRS在中国被中国移动人为的分为两种上网方式,一种是便宜的CMWAP,可以以10-20元进行包月,通过代理来上网,只能走http,另一种是CMNET,与一般的电脑上网没有什么两样。如果不是将手机作为Modem上网的话,前者更加实惠。
手机上收发邮件可以有两种方式,一种是通过客户端进行,这时候通过一个运行的程序来收发邮件。这时候需要服务器支持SMTP和POP3.必须走CMNET。
另一种就是直接上网通过wap页面进行邮件收发了。不需要客户端,只要你的手机开通GPRS,利用自带的wap浏览器就可以了。使用起来也是非常方便的。因为一切都是现成的。
比较二者,如果只是手机上进行邮件收发,还是通过cmwap登录wap页面收发目前比较实用。
我的手机是Nokia6020,属于比较低端的手机,不过使用起来还是很顺手的,支持xHTML浏览和wml页面。开通了GPRS 的CMWAP包月。因此我就在我的Nokia6020上进行了收发邮件的测试。
目前国内用户可能常用的邮箱为中国移动提供的手机号码@17288.com的梦网邮箱,163.com(yeah.net,netease.com,126.com),Yahoo邮箱,Sina邮箱,Gmail,Hotmail。因此我就对这些邮箱进行了测试。说是测试,其实就是试一试那一个最方便而矣。
首先是梦网邮箱,我用的是山东移动提供的,不知道为什么这个邮箱的后缀名是17288.com而不是monternet.com。这个邮箱很简单,就是手机号码。不过容量非常的低,只有区区的6M,但是由于是移动公司提供的,与手机相关的内容非常多,可以通过邮箱发送短信,发送彩信。因为与手机绑定,所以只有你的手机号码可用时候该邮箱才可用。如果你欠费,或者是停机,此邮箱将自动锁定。在你销号之后,这个邮箱也同时取消了。因此不适合作为个人的常用邮箱,只可以作为手机号码的附带吧。
在web页面上申请成功之后,按照移动梦网的指示,我在wap.monternet.com上一直没有找到邮箱选项。在梦网的各种导航项目中都没有邮箱这一项。后来,我尝试着输入wap.17288.com之后,才正确的通过手机登录上邮箱。并通过此邮箱发送了一封测试邮件。
该邮箱的特点是登录速度非常的快,可能是由于此邮箱是梦网内部的邮箱的缘故吧。在收发邮件的过程中都非常的顺利。
该邮箱在wap页面中可以进行设置,并设置自动登录,根据你的手机号码,不需要输入用户名和密码即可登录。这个是非常方便。这应该是源于移动天然优势。其他网站不能够像梦网这样获得用户的手机号码。
总的来说,此邮箱速度快,wap版功能完全,使用起来方便,可扩展性非常大,与手机服务中的短信,彩信联系紧密。但是容量非常的小。适合作为发送邮件的邮件箱。

2.Gmail 第二个测试的是Gmail。Gmail由于其容量大,在web上使用方便,功能多,是我平常使用最多的邮箱。自从google推出移动版的Gmail之后,更是方便了不在计算机旁边的时候邮件的收发。登录Gmail使用的网址是m.gmail.com。但是在登录的时候出了问题。我在手机上输入m.gmail.com之后,显示的页面并不是针对手机的简化页面,而是与计算机上一样的宽大的Gmail页面。与Web登录页面一样。我必须向右再向下推动滑动条才能够找到用户名和密码的输入框。这一点不知道Google是如何想的,这个首页面完全不适合手机的界面。这个页面的宽度大概是手机屏幕的6倍。在输入用户名和密码之后,我又遇到了问题,那就是无法登录,按下登录键之后,有时候显示没有找到地址,有时候直接显示验证页面之后再没有响应。我看了一下转到的没有响应的地址。是https://www.google.com/account********的页面,应该是验证页面,可能是由于我的手机的问题,我始终无法登录。后来我找到了一个曲线的方法。就是通过http://gmail.google.com登录。在输入http://gmail.google.com之后,显示的也是与输入m.gmail.com一样的页面。这时候输入用户名和密码。点击登录。可以顺利登录。我想应该是服务器转换的问题,用m.gmail.com登录的用户也要转到www.google.com去验证用户信息。我的Nokia6020可能不允许这样的转接。在登录之后,我的页面一直没有显示出来。估计转到的页面是Web上那个复杂的页面。在这时候用户验证已经完成,可以断开网络了。现在再次通过http://m.gmail.com就可以顺利登录了。应该是已经下载了相应的cookie。现在可以在手机上进行邮件的收发了。wap版的Gmail与web版的是内容是同步的, 只是针对手机的小屏幕进行了优化。在mGmail里同样可以搜索邮件,这应该是Google的优势。同时可以自己定义页面显示的选项。如显示inBox,Starred,Sent Mail,Drafts,All Mail Spam, Trasht以及标签,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定制。这应该是非常好的作法,可以将一些常用的选项放在里面,同时也支持联系人,可以不需要手动输入联系人,方便了很多。另外一个实用的功能是可以直接查看一些格式的附件,如word,pdf,text格式的附件,gmail自动为你转化成可以在手机上阅读的格式。这个功能非常实用。

总结,Gmail移动版的功能一如web版以实用为主。尤其是附件查看功能,可以方便的查看各种格式的附件。收发邮件都没有问题。通讯录功能只显示常用的几个用户,其他用户只能够通过输入用户名进行查找才能够显示出来。但是登录困难,估计许多人无法通过m.gmail.com登录上去。另外登录页面不适合手机,这是最大的问题。如果能够通过前两关,Gmail将是非常的好用。

3.Yahoo Mail! Yahoo的移动Mail是我测试过程中使用最顺利的一个。首先登录wap.yahoo.com会让你选择国家。这里很重要。我测试用的一帐号是属于US的,因此我第一次选择的时候选择了Yahoo!US,但是发送出的邮件全是乱码。再一次测试的时候,我选择了Yahoo!China,界面是中文的,收发邮件也正常了。同样的帐号,选择不同的服务器收发邮件就会有不同的反应,看来Yahoo是根据你所选择的服务器选择邮件服务器的。在使用Yahoo!Wap的时候,登录之后可以在显眼的地方看到邮箱,点击之后输入用户我和密码,就可以使用了。没有任何的附加步骤。在使用过程中都是中文界面。也可以通过通讯录直接添加联系人。只不过每次发信必须回到邮箱的首页才能够进行。不过Yahoo 的邮箱不能够查看附件,在wap版里只能够看到有附件,但无法查看。

总结,Yahoo邮箱登录顺利,使用方便,而且界面全中文。收发顺利。非常适合手机上使用。通讯录是按照字母排序的,查找联系人的时候根据首字母进行查找,有点繁琐。有些操作项可能设计的不太合理,无法查看附件。另外Yahoo!Mail不记录用户的登录信息,每次退出浏览器再次登录的时候必须要重新输入用户名和密码,这可能是为了安全,但是为用户带来了麻烦。总的来说Yahoo的邮箱还是非常实用的。

4.163.com 通过wap.163.com可以登录网易的wap页面,首页很简洁,没有多余的内容。邮箱项可以直接在首页找到。点击邮箱之后,显示让你选择后缀名。可能是由于网易邮箱的后缀名太多的缘故吧。可以登录的邮箱有188,163,126,yeah.net,netease.com这些都是网易的邮箱,只要你是使用以上的邮箱都可以通过这里登录。进入页面页面之后,显示的是《写信》,《收信箱》,《草稿箱》,《已删除》,《退出》,而不是如我上面测试的直接显示收件箱。在测试过程中,写信完全没有问题,但是在查看信息的时候出了问题。我始终无法进入收件箱,每次都显示“Error Page,不完整的响应内容”。因此我无法测试收邮件。可以成功的发送邮件,但是收件人必须要自己输入,网易Wap邮箱不提供通讯录的功能。因此你必须准确知道对方的地址才能够发送邮件。
由于始终无法进入收件箱,因此我也没有办法测试收邮件。我又在计算机用opera进行了wap测试。同样无法打开信件,在Opera上显示的错误为xml分析失败,无法获取URL。
看来网易的wap邮箱真的有问题。

总结,可以发送,操作也简单,但是无法正常接收,实在是遗憾。如果不解决收件的问题,网易wap邮箱属于不可用的。

5.Hotmail 邮箱。许多人可能并不知道Hotmail可以通过wap登录,mobile.msn.com.cn上提供了短信的方式与msn messenger通讯。但是实际上也可以通过wap与msn messenger上的朋友通信。这也是我在使用hotmail移动版的一个发现。MSN移动版并不是如许多人所认为的http://wap.msn.com而是http://mobile.msn.com。在进入页面之后,就可以选择登录了。 Hotmail提供的功能非常多。包括Windows Live Mail beta,Windows Live Search Beta,MSN Hotmail,MSN Messenger,Msn Spaces beta, MSN Calendar等非常多的内容。我们这里只测试Hotmail和Messenger。其他的内容大部分需要服务商的支持,如Calendar等,中国用户无法享用。Hotmail的用户界面是英文的。界面也是非常简洁,直接进入了收件箱,显示你有多少封邮件,多少封未读。非常直观。操作也不复杂。大部分的常用选项在每个页面中都有提供。还提供check mail选项。可以在查看是不是有新邮件到达,提供通讯录的功能,可以直接发送邮件给通讯录中的朋友。Hotmail最显著的特点是与Msn Messenger结合在一起。相信许多人是为了使用Msn Messenger才去申请的此邮箱的。通过mobile.msn.com登录之后,就可以在线使用MSN Messenger,收发信息,收发邮件都非常的简单。不需要使用http://mobile.msn.com.cn上提供的短信的方式与MSN Messenger上的朋友联系。另外,如果你的手机上的操作系统是Microsoft smartphone的,可能其他的如LiveMail等都可以使用。我的手上没有这样的手机,因此没有测试过。

总结,Hotmail功能最齐全,提供了许多MSN的功能,尤其是MSN Messenger,方便了用户的联系与沟通。选择记住用户,下次登录时不需要再输入用户名和密码。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我在Hotmail里发送出的邮件到了Gmail中显示乱码。可能存在编码地的问题。但是邮箱中的中文邮件可以正常显示。应该是邮件传输的过程中编码转换的问题。

6,Sina Mail。关于新浪的wap Mail我没有测试成功。首先在http://wap.sina.com.cn上没有找到邮箱的选项。后来才在导航中找到了新浪邮箱,在输入用户名和密码之后就没有了反应,每次登录都说服务器不存在。我不知道是不是我的手机的原因。反正试过各种方法一直没有登录上去。

目前,我所测试的这几个邮箱之中,可以正常工作的是梦网邮箱,Yahoo!Mail,Hotmail。Gmail在我的手机上需要先登录http://gmail.google.com之后才能够登录,但是一次登录之后,选择记住用户名和密码,下次可以直接输入http://m.gmail.com登录了。
163.com的邮箱发信顺利,但是收件箱无法打开。无法收信。Sina邮箱始终无法登录。在可以正常工作的邮件中,各有各的特点。梦网邮箱容易小,但是与手机绑定,速度最快,发信方便,同时可以收发短信和彩信等,可以作为手机的网络硬盘使用。Yahoo!Mail中规中矩,非常稳定,界面清洁,使用方便,注意使用的时候选择Yahoo!China才可以正常发送中文邮件。Hotmai也不错,提供了与msn messenger功能。可以即时与朋友联系。Gmail除了登录时出了问题之外,使用起来是最方便的一个了,无论是收邮件,发邮件,都对中文兼容很好。还可以调整邮件的选项,与PC上的Gmail完美结合,尤其是附件查看功能比较实用。因此,如果你有Gmail帐户,并且http://m.gmail.com登录顺利,不妨使用Gmail。如果只是收发邮件,可以使用Yahoo!Mail。为了与MSN Messenger的朋友联系,可以使用Hotmail。而梦网邮箱由于容量小,并且与手机绑定,可以作为手机的后备存储,但不建议用它做为主要邮箱。因为如果你的手机欠费或者是出现问题,你的邮箱也同样不能够访问,在手机号码销户时,邮箱也会被同时注销。以上测试都是在Nokia 6020上进行的,通过包月的cmwap GPRS连接访问,为有时候需要在手机上浏览邮件的朋友提供一个参考。

2006年2月20日

左手鼠标

我更喜欢用左手使用鼠标。虽然自己不是左撇子,不过我已经习惯使用左手了。虽然不能在日常生活中所有的事情都试一试用左手,但是在计算机上总应该可以吧。计算机上倒是比较简单,键盘不可能改了,但是鼠标可以简单的通过切换主要次要键进行转换。可惜的是仍旧存在问题。

第一个问题就是箭头是向左上的。虽然主要次要键进行了转换,也就是鼠标的左右键进行了转换,但是从左手使用鼠标的时候,箭头向左非常的别扭。我于是到网上到处寻找左向的鼠标方案。可惜的是目前为止没有找到过。虽然网络上各处都提供鼠标方案下载,但是却没有一个提供方便左手使用的鼠标theme。最后,我只好采用朋友的建议,安装cursor xp来将系统的鼠标指针进行镜像反转。用起来已经不像以前那么别扭了。
这让我感叹,原来使用右手的人这么多,从来没有人想过用左手。IT产品从来都是为使用右手的设计的。其实我想微软在设计OS的时候既然想到可以切换主次键,为什么不在切换主次的时候将鼠标的指针进行镜像呢?这应该是顺理成章的事情啊?否则那个切换主次键就太别扭了。

第二个问题是,游戏中的鼠标全部不能够切换左右键。也就是说所有的游戏都是为右手玩家设计的,即使你在OS中切换的主次键,但是在玩游戏的时候,仍旧要用右手来玩。游戏设计者们从来没有考虑过左手的玩家。

搬家完成

搬家完成
从03年开始写blog,首先就是在blogger.com,当时它还不属于google。不过那时候对于中文的支持实在是一塌糊涂,中文内容只显示一个个的问号。因此又选了当时国内最早的blogcn.com和blogbus.com。这两者最早是blogcn.com。但是其速度实在是让我难以忍受。当时blogchina.com提供了测试。觉得界面简单。应用方便,非常不错。因此就主要转向了blogchina.com。后来的大段时间都在blogchina.com。不过也就是blogchina.com差点断送了我的blog生涯。blogchina.com在2005年收购了blogdriver.com之后。服务完全变了个样子。不仅仅 使用复杂。而且添加了许多不实用的功能。完全与geek的观点背道了。在转换期间更是将未测试的系统切换过去。我甚至连主页面都无法进得去。深深的打击了我的热情。在blogchina.com转换完成之后,我再次登录了自己的页面,发现导出文章等项目都不见了。看来blogchina.com是想将所有的用户拴在他身上了。而转换过来的系统更是难以忍受。不知道是采用了什么样子的系统。我在firefox里面连页面都无法正常浏览。而现在更是经常无法登录了。在这期间。由于blogger.com被伟大的中国长城block了。基本上成了可以说没人听的地方了。所以这一段时间基本上也不说只看了。只是偶尔在maillist上说一两句话而矣。
不过终于忍不住了,经过对msn space,blogger.com,blogbus.com,yahoo 360,blogchina.com的考虑之后以及最近发生的blog被封事件之后,权衡再三,终于决定还是回到这里。虽然这里不能从中国正常的访问,但是我信任google。就冲中国政府的态度,相信不能够选择中国BSP。而微软最近不断的封杀msn space,作为一个喜欢开源和自由的人,当然也不能够选择他了。yahoo 360应该也不错,不过可惜的是用起来有点复杂,而且自己不能够定义,不过也可以考虑一下,因为毕竟yahoo在中国被封杀的可能比较小。
我已经不指望blogspot.com能够在中国访问了,因此这里也只是写给我一个人看的,也许偶尔会有人路过吧。不过,日记就是写给一个人看的。偶尔记录一下而矣。

再说一下这次搬家。由于blogchina.com不提供原文导出。因此只有一篇篇文章的进行拷贝,为了保证前后的延续性,我将时间设为当时发表贴子的时间,时间精确到了分。因此虽然现在有110多篇blog,但是首页好仍旧没有什么变化,只不过多了些archieve而矣。 另外为了自己的方便访问,将atom.xml通过feedburner转过为了http://feeds.feedburner.com/batfree这样做主要是为了自己访问方便。因为原来的http://batfree.blogspot.com/atom.xml不使用代理是无法访问的。不过在转换的过程中发现了不少的问题。由于以前贴子中有些字符的问题,无法正常的输出。至于这些不可见的字符是如何加进去的,我自己也不清楚。不过这个过程可是花了不少的工夫。一遍遍的根据xml验证器报了的错误进行修改。一行行的修改。最终还算是满意。
现在终于将整个的blog系统完全迁移到这里来了。算是了却一件心事,可以安心的在这里写给自己看了。

2006年2月19日

Google黑板报的中国习气

其实知道Google中国的blog开通是前几天的事情了不过没有过分注意,因为当时只有一篇文章。今天又去看了一看,文章增加到了五篇。不过看的非常的郁闷。总的一个感觉,像小学老师在改作文。
一直在我的印象中Google的家伙们不是那种规矩的老实学生,而是一群最具有思想与活力的家伙。不过Google中国的员工真的象是小学生。带着那种诚惶诚恐的态度在写这些文章吗?在我印象中的工程师可能语文不及格,但是写出来的文章绝不是这种小学生的态度,骨子里都带着一种不羁。但是看了google中国的员工写出来的文章,立刻让我回到了十年前了。
以我大胆的推测,这些文章的出现可能有如下几个原因。
1.上级任务。也许是开复同志指定新进的员工,说“小郑啊,今天刚来,写一写进公司的感受如何?”,于是,就有了“一个 Noogler 眼中的 Google”这样的小学生春游式的作文了。
2.确实诚惶诚恐。估计许多人都对google有着一种近乎崇拜的感觉。能够进google工作更是感觉幸运。因此写出了这样的以崇拜的角度看google的文章。不过,我觉得一个公司被大众崇拜说明名声好,但是如果被自己的员工崇拜就有问题了。除了滋长自恋的感觉之外,很可能会扼杀创意。而google正是靠创意一直走到现在的。如果真是如此,我非常怀疑google中国的生产力。很可能会沦为google总部的翻译。
3.经过筛选的文章。Google黑板报代表Google中国的形像,因此刊登在此当然也要审查了。这与国内的新闻审查应该差不多。因此就审了这规规矩矩的google黑板报了。估计开复同志也亲自审查过这些文章吧。

最后说一说我的感觉,googl中国在李开复先生的招聘中可能招到了最优秀的工程师,但是这个团队已经因为开复先生的中国化而失去朝气了。 我个人无意贬低李开复先生,他是我尊敬的一位前辈。不过尊敬归尊敬,我仍然觉得李开复先生不适合领导google,也许是考虑他在中国学生中的名声吧。但是google的领导者更应该是一个年轻人,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个性年轻人更加适合google的风格。聘用李开复先生更大的目的应该是为了改善与政府的关系。当这个目的达到之后,相信李开复先生的任务也完成了。如果google总部真的想不浪费那些顶尖的中国精英,应该会让李开复先生让路。

2006年1月13日

我为什么不再信任百度---搜索结果前四页是广告

说起国内的搜索引擎,大家首先应该想到是百度,而且据报告说百度也是国内搜索引擎使用率最高的,而Google与Yahoo都不及他。我不知道这样的报告是如何作出来的,不过我是不使用百度的,因为他给我的感觉太差了。在最近的一次搜索中,我竟然得到了四页的广告,真正的搜索结果竟然排在了第38个。
在各个搜索引擎之中,google,yahoo,msn,百度,相信是国内用户比较熟悉的,也是世界上用户最多的搜索引擎吧。至于其他的一些搜索引擎所占的份额太小,实在难以计算。对于中国人来说,msn似乎远了一点。Yahoo在国内的影响也太小,虽然是以搜索引擎起家的,不过由于所走的是门户路线,因而真正用其搜索的人相信并不是很多,虽然刚刚变成了搜索引擎了,不过在用户中的影响力也太小了。目前看来搜索引擎市场真正对中国用户有所意义的应该是 google和百度了。Google是我使用最多的搜索引擎了,现在在网上查找什么东西,记忆网址的时候很少了,除了几个常用的网址我是通过地址栏输入的,大部分的时候是通过google来查找,而google一般会让我非常满意,尤其是通过产品的名称来查找的时候,google往往将厂商的页面放在第一个搜索结果中,这让我相信google为用户服务的想法。而且google将搜索结果与广告分开,确实让我们用起来不再感觉自己是被骗的。对于人和对于机器的公正,我更倾向于机器的公正。
同样作为搜索引擎,百度则给我了完全不一样的感觉,感觉是这是一个利益至上的公司,与google的那种不作恶的精神完全是对立的。有时候我也在百度搜索一些东西内容,因为有时候去百度吧看一看。那里的气氛还是不错的。一开始我并没有注意,因为同样作为一家专业的搜索引擎,应该不错的,而且毕竟是国内用户最多的搜索引擎,能够超过google,肯定有可取之处的。因此也没有在意,不过随着使用次数的积累,我逐渐发现我查找的内容怎么都非常靠后,为什么一些著名的站点都排在一些我从来没有听说过的站点后面,而且那些排名在前面的站点根本一点价值都没有,难道同样作为搜索引擎,技术上差别这么大?难道这号称国内最大的搜索引擎根本不是搜索引擎?再怎么离谱,也与我的预想结果差的太大了。因为经常排名前几名的结果有时候根本就是一些所谓的小的不能够再小的根本不可能排到的网页。后来我仔细查看了一下我的搜索结果才发现,原来这些全都是广告,他们的显示方式与搜索结果完全一样,只有在搜索结果的最后一行的浅色小字稍有不同,排名在前几名的是"推广",而真正有价值的显示的是"百度快照"。
在结果中仅仅有这样的不同,这一结果让我完全明白了为什么?因为百度将前面的搜索结果全部卖出去了。而更令我惊讶的,不仅仅是前几个,而是前几页结果都被卖了。我输入搜索"玻璃",发现前面的三页全都是推广,直到第四页的最后才出现真正的搜索结果。而前面的37个结果全部是广告,也就是说如果我为为了找到搜索结果,我需要翻四页才开始,至于这些搜索结果中,百度有没有作手脚我就不得而知了。我为了证明我是错误的,又试了一下"石英玻璃",有价值的结果出现在第三页,第21个结果中。"英语"有价值的结果出现在第二页,第17个结果中。"石墨",真正的搜索结果出现在第四页最末,第40个结果之中。我不想再测试下去了。
我以前听说过百度竞价,虽然我觉得可能搜索结果中有可能会为厂商作一些优化,不过我并不在意,如果对于用户有价值,而且百度作为一家网络公司,这么做也无可厚非。对于国内的厂商的,我奉行鲁迅的话"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但是百度能够做到如此极端也是我所不能推测到的。以前曾对于"狗屎"百度这样的说法感觉有些过分。(所谓的"狗屎"百度,是指在百度的搜索框中输入"狗屎"这样的词,就会在右边出现" 找狗屎在eBay易趣
访问通用网址狗屎
点此查看狗屎在阿里巴巴" 这样的搜索结果。)还对于以此来嘲笑百度的同学进行反驳,但现在看来是我太幼稚了。百度早已经将用户抛在脑后了。我相信百度的上帝不再是用户,而是广告商了。不过不知道如此下去,用户是不是还愿意继续接受这种广告搜索引擎呢?如果用户都没有了,他的上帝是不是还愿意继续让百度来服务呢?国内的企业总是喜欢做这种杀鸡取蛋的事情,没有长远打算,如果百度继续这样下去,我不知道在几页才能够找到自己的搜索结果。
我并不反对搜索引擎作广告,因为作为一家公司获利才能够继续经营下去,但是我觉得商业需要一定策略,而不是通过牺牲用户的利益来获得。将广告与有价值的搜索结果分开对于用户是起码的尊重。用户使用搜索引擎相信不是冲着那些广告去的,使用搜索引擎是为了找到有用的内容。而现在这些内容已经完全被广告取代了,我们再也找不到有价值的内容了。而且百度的作法明显是在欺骗用户,将广告与搜索结果并列,广告与搜索结果并无明显的区别,大部分的用户将广告当作有价值的搜索目标了。如果百度明确的告诉我什么是广告,什么是搜索结果,我并不会非常反对,但是百度现在的作法明显是在误导用户。一方面欺骗的用户,同时也欺骗了厂家。因为用户的目标肯定不是那些广告,这样做只是无目的的将用户导向厂商的页面,而用户并不是真的感兴趣,其效果与骗取点击率是一样的。并没有起到真正的商务作用,并没有发现真正在目标用户。
从现在为止,我已经决定不再使用百度了。我将完全使用google,因为他告诉了我那些是广告,那些是搜索结果,不会让我有受骗的感觉。而用百度的感觉是我完全被百度利用了,百度利用我为他点击广告。

2006年1月8日

手机上使用QQ的各种方式的比较与总结

一直在考虑是不是要在手机上开通移动QQ,因此查找了不少的信息,现在总结一下。目前通过在手机上使用QQ有如下几种方式,1,通过短信
2,通过wap,3,手机自带的QQ,4,自己下载java版QQ,另外还有sis版本的QQ。而网络连接方式中GRPS分为两种,一种是可以包月的 cmwap,一般是10元不限量或者是限量,是最便宜的。另一种是cmnet,没有包月,费用为1k是0.03元或者是0.01元,虽然感觉价格不是非常高,但是一个月下来绝对不是一般人能够承受的,以一般10M的流量来看,需要300元或者100元,而且你很容易就超过了这个量,没有几个人承受得起。
1.通过短信收发QQ当然就不用说了,只要你的手机支持短信就行了。这是最普遍的,收费自然也贵,发一条短信是0.1元,还有腾讯公司也要收你的费用。一百条信息就是10元钱。
2. 是wap版本的QQ,要求你开通GPRS,你的手机支持wap浏览,目前看来大部分的手机都支持,如果你开通了gprs包月的话,可以使用这种,这相当于你通过浏览器上QQ,只不过这个浏览器是手机上的wap浏览器,而不是你的计算机上的IE。因为使用的是cmwap浏览,因此可以包月。
3.手机内置的QQ,一些品牌的手机内置了QQ,这是腾讯与手机厂商的合作,在手机出场的时候就内置了。这样的QQ可以使用cmwap连接上,你可以使用10元或者是20元包月。每月费用为你的gprs费用,目前这里最便宜的了。
4. 许多手机没有内置QQ,自己下载java版本的QQ安装,你要到3g.qq.com上自己下载,需要你包月,每个月交给腾讯8元的月租费,除此之外,你的手机上网必须设定为cmnet上网,也就是无法包月的那一种,每个月为Qq付出的钱为8元+gprs,估计为200元到500元之间。目前的javaQQ 必须是如此,否则你无法连接。以前版本的javaQQ是可以通过cmwap连接上的,也就是包月的那一种,不过从目前看来的贴子,许多朋友在近期都不能够使用cmwap上网了,你要想QQ可以用,必须设置为cmnet。主要原因不清楚,从以前的版本可以通过cmwap上网看来,技术上应该是腾讯为移动QQ 设置的服务器对连接版本作了限制,这样大家只能够重新下载每月交月租的那种,腾讯可以坐收月租费了,并且估计与移动有协议,可以从中抽取一定的利益,因为 cmnet不可以包月,其中的利润比cnwap大多了。手机内置的QQ可以通过cmwap连接,而自己下载的则不可以通过cmwap连接,估计是腾讯在服务器上做了客户端识别,那些内置版本的QQ有特定的标志可以连接上服务器,因为内置版本的是手机厂商与腾讯达成了协议,估计要交给腾讯一定的费用,而其他的则不让连接上cmwap上的服务器。
5.SIS版本我不清楚。因为没有注意到。

总结,如果你的手机不能够使用GPRS,不能够上网,你只能够用短信版本了。如果你的手机有内置的QQ,恭喜你,这是最便宜的了,你可以开通10元或者是20元的GPRS包月,然后用就行了。如果你的手机没有内置QQ,你可以选择wapQQ,可以通过gprs包月来降低费用,不过功能非常有限,费用为你的上网浏览的GPRS费用。如果你想拥有全功能的QQ,必须你的手机支持java功能,并且开通GPRS,这样到3g.qq.com上每月交8元月租,再用 cmnet上网,估计每月费用为200-500元左右。
以上内容为我通过各方发言得出的总结,可能有一些不正确之处,请大家补充指正。

--
I am thinking.

2006年1月6日

Windows Live Messenger

今天 偶尔登录上Hotmail,发现在邮箱里有两封来自微软的邀请,一封是 邀请测试live mail的,另一封是邀请测试Live Messenger也就是原来的msn messenger,接受了邀请之后,我下载了live messenger的8.0beta版,我用另一个没有接受邀请的帐户登录没有成功,看来是不行的。我使用接受邀请的邮箱登录了之后, 发现果然变化了许多,现在的界面舒服的多了,带有金属质感,感觉非常平整,很有未来气息。 整体感很强,与7.5版本相比有了非常大的进步。将来有了正式版,绝对值得使用。其实这种金属感也是我的偏爱,与我的windows的themebrushed非常搭配,因为这种金属灰是我唯一不会看久了生厌的颜色。
8.0版本的功能上改进就是支持离线留言了,我觉得这是最大的改进了。因为我们总有不在网上的时候,以前的如果不在线就只能够发email,不过据我所知许多人虽然使用msn messenger,不过大部分只使用hotmail的邮箱地址而矣,真正使用hotmail的人没有几个,也许在国外确实hotmail邮箱用户不少,不过在国内,以gmail,163,sina居多,虽然用其他邮箱也可以使用msn messenger,不过大部分人不清楚,因此注册hotmail来使用msn messenger的人占多数,其实我也不大使用hotmail,因为hotmail邮箱里我每天可以收到达到30封垃圾邮件,而gmail到现在为止也总共没有收到超过10封垃圾邮件。以前msn messenger不支持离线留言,只能够发送邮件到hotmail里,而许多人并不使用hotmail邮箱,因此很多时候相当于如果对方不在线,就无法与之联系了。现在live messenger里增加了离线留言了,这绝对是一件好事。
另一个改进是将面板放到了侧边栏里了,突了出来,不过说实话,那些面板里的提供的服务对中国用户没有什么用,估计是微软为做广告而留出来的。里面提供的功能与原来的msn messenger都 是一样的,没有什么亮点。
底部多了一个live video的窗口,应该是播放实时视频的,可以使用嵌入的windows media player观看网络上的视频,想 法不错,不过内容就不够了。也 许可以增加网络电台还差不多。
在操作上增加了不少的方便用户内容。具体就不说了。
界面 上还有一点亮点之处是可以换面板的颜色,不过不是整个面板,只是顶端的面板的颜色,只要点击颜料桶就可以立即换颜色了,也算是增加一点趣味吧。
live messeneger增加了一个share文件夹的选项,可以将自己的PC上的文件夹与远程用户共享,不知道微软是不是想向p2p进军呢?在安装之后,会增加share文件夹,不过我没有用过这个功能。不过确实与朋友共享文件就方便了许多呢。
整体相live messenger上确实人性化了许多,功能也有大的增加,看来微软确实做了大动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