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12月7日

手机实名制与垃圾短信的关系

现在都在叫嚷着手机实名制,并说这样可以抑制垃圾短信。我不知道这些专家在提出这样的提议的时候是怎么考虑的。手机实名制真的能够制止垃圾短信吗?所谓的垃圾短信不知道是不是指那些专门发送某某公司开奖这样的内容的短信,我想这些应该是垃圾短信的主要部分吧。如果是为了制止这些人,就不要考虑手机实名了吧。得不偿失。因为现在社会上假身份证多么容易办出来,专家们可能不知道。而且这些人本来就不是什么合法的事情,你难道指望他们去拿着自己的身份证办一个,然后等着警察来抓呀。
所谓的实名制早就有人叫嚷要网络要实名,手机要实名,游戏要实名。不知道这些所谓的专家是做什么的。昨天刚刚看了一位记者写的高校BBS实行实名制的报道。看完了我忍不住想笑。我估计这位记者可能连BBS是什么都没有搞清楚。

上个月,一个名叫“三毛”的网友,在武汉某高校校园网BBS上发帖说:希望“安静地死去”。

  校方领导看到帖子后,通过该生的注册连接地址和信息,迅速找到这名男生,并与其进行了长谈。原来,这名男生并无轻生的念头,只不过与女友分手后,发帖感慨“心要死去”而已,校领导这才放心离去。

  如此迅速的干预交流,得益于BBS实名制。武大校网络信息办的王怀民老师说,实名制后,网络也更为真实,学生对自己的言行也更负责,漫骂、责诘大为减少,校方和学生的联系更密切。

  一次,一名叫“秋叶”的学生将一则未经证实的不良信息,转贴到“珞珈山水BBS”上,造成了恶劣影响。凭借BBS实名制,学校很快查出“秋叶”是学校一名博士生。有关部门找到了“秋叶”,与他谈话并澄清有关事实。可接下来的几天,他再也没上BBS。

  王怀民通过学生转告“秋叶”,欢迎他继续上“山水”。但“秋叶”每次登陆BBS,都只是“灌水”。王老师给“秋叶发了一封很长的邮件,希望他能 发挥出自己的真正水平。“秋叶”深受感动,此后,他在BBS上完全变了一个人,对不少问题都进行深入分析和思考,发表了一篇篇有深度的帖子,深受网友好 评。

我不知道这种实名制带来了真实还是不真实。


2005年12月4日

详解在VMWare中安装与配置Gentoo

详解在VMWare中安装与配置Gentoo
Version1.0

Author:batfree@gmail.com(http://batfree.blogspot.com)

CopyRight: Creative Commons 1.0 署名 非商业用途(http://creativecommons.cn/licenses/by-nc/1.0/)

Abstract: 本文依照个人的安装经验与对Linux的理解,一步步详细介绍了在VMware 中安装Gentoo2005.1,安装VMware-tools,Gnome桌面环境,中文化配置的过程。由于个人水平所限,其中难免有所失误与不正确之处,如果你发现了,请指正。让我们共同促进Gentoo的发展。


首先说明一下为什么用Gentoo。
Linux的发行版这么多,为什么要选Gentoo呢?
理由如下:

1.可定制

因为我喜欢自己掌控系统,不想再用别人为我定制好的系统了。所以我不选择Fedora,Ubuntu,Suse了,虽然他们也很优秀。另外用Gentoo的感觉就像是自已建房子的感觉,有成就感。

2.足够简单

其实这句话不太准确,不过Gentoo确实不是很复杂,其程序的安装管理等都用一个emerge管理了,这也是Gentoo的开发者的初衷,与Debian和Ubuntu非常相似。

3.足够激进

上面我说与Debian和Ubuntu管理相似,不过大家都知道Debian的保守与稳重,于我这样的冒险者精神不符,我想尽早用上新版本的软件,尤其是Gnome,而Gentoo可以满足我,这也是我的一个理由。

4.学习知识

安装Gentoo可以学习到知识这不用说了吧,可能LFS可以学到更多的知识,不过我目前想一步一步的来,先用Gentoo提高一下水平,如果水平真的达到了,再玩LFS。

5.因为Python

我喜欢Python,所以也喜欢Gentoo。

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将我在VMware里安装Gentoo的过程写下来,写一写我的安装经验,为自己作个总结,也算是做个备份,另一个目的是详细研究一下整个过程,官方的手册里以及其他朋友的安装过程就像操作说明书一样,只是一步步的告诉你用那个命令,做什么,有时候我并没有搞懂那个命令为什么,现在我想好好学习一下。算是为我学习Linux的一个阶段性总结吧。

<为什么用虚拟机装Gentoo,原因有三个,一是我的笔记本电脑是ADSL USB Modem,我目前没有找到办法在Linux下连上网络,而安装Gentoo离不开网络,而且我想在安装过程中遇到问题可以上网查找到相关的解决方案。二是我没有把握一次将Gentoo安装配置完好。三是我的许多工作必须要在Windows下进行。基于以上三点,我决定在VMware中安装了。>

我对Gentoo的感觉就是Gentoo是个很好的供应商,它拥有各种原料,通过Gentoo提供给你的各种原料,你可以做出你想要的东西。你想要什么,只要打个电话,他就会给你送来。Gentoo给你一个安装手册,然后你在自己家里按照手册装起来就行了。因为你是在自己家里安装的,所以可以参照自己房子的情况进行充分的定制,不会为你装上许多你用不着的东西,相当的干净。当然了,如果你觉得麻烦,可以使用Gentoo编译好的套件,这就像是买成套的组合好地家具一样,而源代码的话则只是给你材料和说明书,用打造好的家具可以减少你的工作量,节省时间,相对的就缺乏个性一点了。有用Debian的朋友说用Debian的感觉就像是家里开超市,用Gentoo的感觉也是如此,不过与Debian相比,Gentoo的商品以原材料为主,产品更加多,而且产品更新更快,你可以用到最时尚的产品。

Gentoo与其他Linux的发行版最大的不同就是软件包管理方式了,叫做Portage,是从BSD借鉴过来的,兼有Debian的apt和BSD的port的优点。Portage的安装软件的方式就像是一个供应商提供给你原理和安装手册,你把材料买回家去自己组装,有点象宜家的的家具。在你的系统的/usr/portage/下是提供了安装手册,分类放在那里,叫做ebuild,不过这个手册不是给你看的,是给你的系统看的,你的系统可以按照这个手册为你打造出软件来,其实你要做的只是下达一个命令而矣。
在你的Gentoo的目录/usr/portage/distfiles下放着源代码,相当于原料,这些原料其实可以不放在那里,随时从网上下载最新的。
/usr/portage/packages下放着在你的系统上编译出来的二进制软件,相当于成品,而/usr/portage的其他目录下面则是分门别类的放着产品的目录和安装手册。这是最重要的东西了。
在/etc/make.conf下存放着你的个性化参数,这是你的个性化表现。如你不想吃香菜,你就可以在里面加上一句”-香菜“,这样保证以后编译出来的产品里面绝对不会添加香菜这味调料。
好了,做了大体的介绍之后,你可能还不是很明白,不明白不要紧,你只要记住,Gentoo是最好的供应商就行了,你需要什么,打个电话就可以送货上门了。

现在我们正式开始。整个过程就像是建房子一样,呵呵,你想一下你可以自己从头建一套房子该有多兴奋。Gentoo就是整个源材料的供应商,而且是免费供应,要知道现在城市的房价可是飞涨,弄一套房子可不容易,算一下工资是不是要白干个十年?

第0步:准备工作

VMware 5.0.13124,我用的是这个版本的,现在有最新的版本了,如果是最新版本可能会在后面的步骤不一定一致。
再加上一个序列号,我有一个永不过期序列号,呵呵,比较方便。在这里我们建立一个虚拟的世界,我们要在这个虚拟的世界里面建房子。就像是你脑子里的幻想的一个理想的世界,你在里面杀人放火当皇帝都没有关系,不会因此而被老板炒掉或者是被公安局抓去。在我们没有足够的保证能够将房子建起来的时候,我们先在里面做个试验,免得将自己家毁掉了却没有建起新房子而流落街头。
Gentoo 2005.1 Minimal install CD,在http://www.gentoo.org/main/en/where.xml下载,要X86版本的,这很重要。只有50M左右。这个是Gentoo给你的临时住房,你可以先在里面住着,在里面设计你自己的房子。
Gentoo 2005.1 Package CD 这个也要x86版本的,700M大小,不过不是必须的。你可以暂时不下载,在以后需要的时候再下载。
这个是一些已经由Gentoo装好的家具,如果你嫌自己打造家具太费时间,可以在建好后用Gentoo为你造好的家具。
这两个文件是ISO文件可以下载到你的硬盘,不需要刻盘。
网络,至少要有512K以上的宽带,我的是ADSL 2M的。这是交通设备,如果没有足够吨位与足够速度的运输工具,供应原料的速度会影响你的进度的。
4G左右的空间,可能用不完,不过最好有。我的虚拟机现在占用了2.5G左右了,运行时大概3G,4G比较保险。这是地皮,你要为你的房子装备足够大的地方。
安装手册:http://www.gentoo.org/doc/zh_tw/handbook/这里有繁体版的,推荐。这是使用手册,你要照着手册一步一步的打造自己的房子。
好了,现在准备完成了。我们可以开始了。

第一步,准备虚拟机。

这一步没有什么可以介绍的,只要在VMware里建立一个虚拟机就行了。不过要注意重要一点网络选NAT,硬盘选IDE,在建造的时候选择Custom,自定义,然后选择虚拟机为Linux2.6内核,并在磁盘中选择IDE类型的,因为默认选择为SCSI类型的,我第一次的时候就是没有做这个选择,结果没有办法启动机器,装好了也没有办法启动。这个当然有解决办法,不过我以IDE为例介绍,而且我也没有试过那些解决办法,所以我不在这里多说。

第二步,开机

首先编辑一下你的虚拟机,选择CD,选择use iso image,然后选择你刚刚下载的Gentoo 2005.1 Minimal install CD。然后让虚拟要PoweOn,如果这不是你第一次启动这个虚拟机,VMware的Bios里设定会变成HardDisk启动,你按下F2修改,按下+号就可以往上移动,将CD放到最上面一行,用光盘启动。

第三步,进入Gentoo Livecd环境。

开机之后,等一会Gentoo LiveCD就会启动,直到出现要你输入命令的画面。这是Gentoo送给我们的临时住房,虽然比较简陋,属于工地的工棚,不过很实用,里面有Gentoo送给我们的工具,连电话线都装好了。如果你有自己的房子,其实可以不住Gentoo提供的,不过我推荐你住在Gentoo提供你的临时住房,因为工具齐全。现在我们已经住在临时工棚里了。下一步是规划一下房子怎么建了。

第四步,规划你的硬盘。

现在你的硬盘叫/dev/hda。这是你的地皮,你要规划一下要怎么用这块地皮,那里建卧室,那里是客厅,不然建好房子再规划就不行了。Windows与Linux的使用房间的方式是不同的,Windows将硬盘划分为CDEF等区,相当于将其房子划分出CDEF等大房间,然后再让大家住进来,以后随便你让谁住到那个房间。如一般Windows要住在C:盘,其他软件放在那里你自己分配就可以了。而Linux不太一样,Linux一般将所有的东西分为bin boot dev etc home lib mnt opt proc root sbin sys tmp usr var等小组,以后再加东西就按照性质分配到这几个组之中,一般不会再增加组了。房间规划好了之后,再规定这个房间归那个组用,当然也可以将几个组住一个房间里面。
/boot组的人住在门房里,他管着开门,所以我们要将给他在门口建个房间,这个小组的人少,占地方不大,只要32M就够了。还要有一个临时的仓库,以后工作间暂时不用的东西可以放在那里,它叫做交换区swap。
那个叫root的人是你,你有绝对的权威,你的房间叫做/root。
/home组的人,是这个家的住客,以后在这个家里住的人都在/home下面以自己的名子占了一块小柜子,可以在里面放自己私人的东西。
/proc的房间其实不是一个房间,只是工作间也就内存的一个大屏幕,你可以在这里看到你的工作间的工作状况。
/usr是管的公共的地方,家里的一般东西放在那里。如我们的使用手册就放在/usr/portage下面。
/dev管的是各种设备,水电煤气等都归他管,在你的计算机上就是所有的硬件都归他管。连我们现在要用的地皮也归他管,现在叫做/dev/hda。
还有叫做tmp的,它管一些临时的东西,你可以将东西在拿进屋子里以前暂时放在它那儿。
/bin管理着各种工具,你工作的时候需要什么东西可以找他要。
/sbin是只有/root才能够用的工具,一般是一些必不可少,但又比较危险的工具。
还有一个叫做/etc的,它管着各种规章制度,如不可以随地大小便,进屋要脱鞋等,你可以制定各种规则,让他替你执行这些规则。
有个叫做lib的,里面放着其他工具经常要用到的东西,象是各种通用的零件一样,其他的工具都可以拿来用。
/opt叫做可以选择的,一般是一些厂商的软件安装在这里,例如Java一般就安装在这里。
/var管理一些可变的数据,具体内容不是很固定,一般是一些文件记录log的地方,或者是一些程序存放数据的地方,你可以去看一看。
/mnt是车库,外来的东西一般就放在这里,平时这里是空着的。

为了规划房子,我们需要一个工具叫做Fdisk,他可以帮我们将地皮划成块,以后我们可以在不同的块上建不同的房间。你可以为上面的这些组每个划分一个房间,不过我不建议你这样做,因为太麻烦了,也没有必要。我们现在只为/boot划分一人小房间,让他到大门口去看门,你总不想让别人一进门就到你的卧室吧,这样多没有面子。怎么也要有人通报一下才算是大户人家。再准备一个交换空间,这是暂时存放各种东西的,你总不想让工作室里的锯沫,油漆堆到你的书房去吧。然后我们让其他人都住到一个大房间里,将大房间用砖砌开分成各种小房间给他们住,由于是用砖砌的,如果谁的房间不够用,可以轻松的改变大小,不必将房子整个拆掉。由于我们属于桌面应用,这样做也没有问题,有人提议将/home划分为一个单独的分区,到时候可以备份的时候方便。你可以参照你自己的需要,因为分区就像是房子的承重墙,一旦划好了,再移动就很麻烦了。而目录就像是房间里的分隔墙,或者只能够算是屏风,可以方便的移动。
好了。设计好了,我们要开始真正的规划吧。

Fdisk有几个命令我们要用到,p是瞟一眼的意思,看一看目前的规划是什么样子。n是划分一块新地。d是删除,w表示我就这么定了,要在上面打好桩子了。输入w之前都是图纸阶段,你地面上的东西都没有变,你可以随时修改,硬盘上的东西也没有做任何修改,输入w之后就拍板,表示定下了。然后开工,房子的框架就会搭起来了。

命令:
#fdisk /dev/hda

表示我们要将/dev/hda这块地规划一下
输入p,看一看。里面应该什么也没有。现在先为/boot划个小房子的空间,只要32M就行了。输入n,表示要划分新房间,他会问你要建立什么样子的,现在按下p,表示基本的分区,给你的房间编上号码,就是1号了,按下1。接下来是划分范围了,默认是开头,只要按下回车就行了,告诉他要划分32M,输入+32M。这样就得到一个大小为32M,编号为1的房间,叫做/dev/hda1了。你可以按下p看一看。
再给swap划分一个房间,推荐为内存的两倍,我的划分了300M,编号为/dev/hda2,你按着上面划法进行就行了。然后将剩下的所有都编为/dev/hda3,作为一个大房间。
最后签字决定,按下w,现在你已经将你的地皮划为3块了。分别为/dev/hda1,/dev/hda2,/dev/hda3了,地基已经打好,承重墙壁建好,我们已经有了一个大体的骨架了。

第五步,决定文件系统。

房间已经划分好了,现在就要决定要用什么样的地板砖了,也就是文件系统。不同的文件系统有不同的优点。ext2,ext3,ReiserFS,XFS 和 JFS你可以随便选择,不过我推荐你在/boot用ext2或者是ext3,因为经过时间检验,稳定兼容性好,虽然性能不够,但是/boot分区只在启动时用到,不会影响到你的系统性能,而主要房间推荐用ReiserFS,因为他对于小文件管理的比较好,Gentoo中小文件特别多,因为原料嘛,都比较琐碎,都属于砖块级别的,用ReiserFS可以为你节省不小的空间。
好了,决定完了,我们就要铺上地板了。为/dev/hda1铺上ext2:

命令:
#mke2fs /dev/hda1

为/dev/hda3铺上ReiserFS,

命令:
#mkreiserfs /dev/hda3

swap就不用铺地板砖了,用mkswap将那个房间清理一下。

命令:
mkswap /dev/hda2

再指定他为交换区

命令:
#swapon /dev/hda2

第六步,挂载分区。

虽然房间都已经划分好了,现在都是空的,还没有建设好,我们暂时从临时工房里管理他们。在收拾好之后再进去住。因此他将他挂载到我们现在的系统上,可以方便的从我们现在的临时工房进到里面去。

命令:

#mount /dev/hda3 /mnt/gentoo
#mkdir /mnt/gentoo/boot
#mount /dev/hda1 /mnt/gentoo/boot

好了,第一个房间/dev/hda1暂时由你现在的系统上的/mnt/gentoo/boot管着,/dev/hda3暂时由/mnt/gentoo管理。交换区就不用管了。现在我们转到新房子去工作,
命令:
#cd /mnt/gentoo

第七步,安装Stage

所谓的Stage就是Gentoo提供给你的一些基本的工具,因为建造一个房子总要有一些工具才行,如果没有工具的话,光用手是不行的了。不同的Stage代表给你的工具的现代化程度,Stage1相当于只给你几把斧子,锤子这样的原始工具,Stage2则相当于给你铲车等机械化工具了,而Stage3则几乎给了你一个快要完工的房子了。是不是觉得Gentoo很慷慨。当然了,越是原始的工具越难用,你需要花的时间就越多,但是自己可以决定的事情也就越多。我现在选用Stage3,为了方便,因为我觉得Gentoo提供的已经不错了,我对于优化内核也没有什么想法,因为我实在不知道那些参数可以帮我明显提高效率。不过你也可以选择其他的Stage,Gentoo提供的手册非常详细,难度并不大。Stage并没提供给我们,需要我们上网自己下载,这样可以保持你得到最新的产品。
在字符界面下,用Links2是不错的工具。

命令:
#links2 http://www.gentoo.org/main/en/mirrors.xml

在里面选一家最近的,你觉得送货最快的Gentoo分店。我的网络条件下,美国的镜像速度都不错,在realease目录下选择与你CPU相合的,我选择的是x86,下载stage3,按下D就开始下载了,保存文件到/mnt/gentoo目录下面。下载完毕之后为了保证货物没有破损,你可以检查一下,下载md5文件用

命令:
#md5sum -c stage3-x86-2005.1.tar.bz2.md5

看一看签名文件是不是正确,当然了,文件那里换成你下载的。md5sum相当于身份证,保证它是真正你想要找的人,只要中间有一个字节的不同,身份证就不一样了,如果检查不能够通过,你只能重新下载了,这是为了安全起见,你总不想在造房子的时候就将白蚁窝也加进去吧。

Stage是打包发送的,都装在集装箱里,你要将他们都取出来才能够用。
所以用
命令:
#tar -xvjpf stage?-*.tar.bz2

有必要说明一下这里的命令,x表示解开包装,因为tar可以打包也可以解包,所以你要告诉他要解开,v就是在他解开的时候告诉你都做了些什么,当然你也可以不用去管他,tar很忠心的,他决不会偷偷吃掉里面附送的蛋糕的,什么?你没有见到蛋糕,那你打电话到110问一下,让他们帮你查一下。j表示用钳子,噢噢,不是用钳子,是用bzip2这个工具。p是预留权限的意思,如大于十八岁可以看A片了,嗯,不是A片,这可是犯法的。
好了,等一会,这个过程要花几分钟,你可以站起来向远处看一看,为了健康嘛。
嗯,已经解包完了?才两分钟,你的CPU工作真是高效,能不能将计算机借给我用一下,我家那个cpu太懒了,要将近十分钟才干完这活。好了,解压缩完了你就已经差不多有一个完整的的系统了,虽然还没有装修,但是需要的工具差不多准备齐全了,大体上有了个家的样子。

第八步,安装Portage

Portage相当于商品的目录和使用手册,要想买到最近的东西当然需要最新的商品目录了。到刚才下载stage的地方下载Portage,下载完之后放在当前目录下,当然也要解开了。
用这个命令:

#tar -xvjf /mnt/gentoo/你下载的portage名字 -C /mnt/gentoo/usr
参数-C是大写的,指定你要解压缩的文件的位置。现在我们有了商品目录和使用手册了。

第九步,设定参数

现在都是讲究个性化的时候,我的地盘我作主,那个口齿不清的家伙都能够这样说,我们当然也可以这样说了。在办公室时里听够了不准做这个,不准做那个,违反了要扣工资,要罚款,是不是很烦呢?现在有了自己的房子,当然要自己说了算了。你可以将这些规则写到/etc/make.conf里,以后这个房子里所有的东西都按照你说的规则去办,当然规则是你定的,你以后也可以随时改了。噢,现在还没有搬进新房子,所以还是/mnt/gentoo/etc/make.conf,等我们搬进新房子之后就可以用/etc/make.conf了。
现在我们先来修改/mnt/gentoo/etc/make.conf
拿出笔来,Gentoo送了我们一支,叫做nano,就用他了。

命令:

#nano -w /mnt/gentoo/etc/make.conf

现在打开了文件,你可以在里面写你的规则了。例如,你可以规定“请说普通话”,这样以后的产品有中文的都会写着“中国制造”,而不会假模假样的写“made in China”了,当然了你还可以规定各种东西。在这里面的US=“ ”中加就行了,”-“表示不准这样做,如果你不喜欢狗的话,你可以”-dog“规定不准带狗进你的房子,而添加“cat”让猫进来,注意前面不需要用加号,这样以后如果有带狗来的客人,都不会将狗带进屋子里来,而那些怕你讨厌猫有猫而没有带来的,就会将猫带进来了让你看了。USE里面要设定这两个参数“cjk,nls”,这两个参数是规定大家都说汉语。CHOST参数告诉你家的工人也就是CPU的特点,如是年青人还是老人,这样就可以将你家的工具专门设计,这样CPU为你干起活来就快了许多,我的笔记本是Pentium M的,所以我选择“i686-pc-linux-gnu”,估计你的cpu就应该不会太原始。CFLAGS和CXXFLAGS是定义你的优化级别的,分别是C语言和C++语言的优化级别。例如你家的工人是左撇子,房子里的工具就可以专门他设计为左手习惯,以后为你工作的时候可以更高效率一点。MAKEOPTS,如果你家不止一个工人,你可以在这里设置一下, 以后工作的时候可以两个工人一起做,Gentoo建议将其设为实际CPU+1,我不是很明白,先设置为“-j2",虽然只有一个,可是我非要说两个,是不是只给一份工钱却要他做两个人的活,不要让他有闲着的时候。

其实还有两条,是GENTOO_MIRRORS和SYNC,这两个表示你要从那个分店取货,你可以设定为速度最快,他们的货物都与Gentoo.org的货物一样,不过一般来说比送货会比总店速度会快,SYNC是获得最新手册的地方,商品目录有什么变化,你可以快点知道。如果你知道分店的地址,可以自己往里写,如果不知道也不要紧随紧,下面我们会告诉你怎么办。我的设置为GENTOO_MIRRORS="http://mirror.gentoo.gr.jp http://gentoo.gg3.net/ ftp://gg3.net/pub/linux/gentoo/"
SYNC="rsync://rsync.asia.gentoo.org/gentoo-portage"
好了,修改完了之后,按下CTRL+X,再按下Y,回车保存。

如果你不知道有那些分店地址,你可以找个电话问一下Gentoo,用这个

命令:
#mirrorselect -i -o >> /mnt/gentoo/etc/make.conf和
#mirrorselect -i -r -o >> /mnt/gentoo/etc/make.conf

服务小姐会列出一堆的分店地址,你要从这些服务地址中自己选一家或者几家。这条命令会直接将你选中的地址添加到make.conf文件中去的。
我们的规则定好了。
下面就要到新房子里去看一看了。

第十步,变换根目录

在到新房子工作之前,先要将电话线找过去,因为你以后订货还要用到电话的。现在将你的DNS设定拷贝到新式系统中去。

命令:
#cp -L /etc/resolv.conf /mnt/gentoo/etc/resolv.conf

将你的大屏幕也搬过去,这样你可以在新房子里也能够看到整个房子的情况了。

命令:
#mount -t proc none /mnt/gentoo/proc

好了,现在开始搬家了。

命令:
chroot /mnt/gentoo /bin/bash

告诉所有人你搬家了。
命令:
#env-update
登记一下:
#source /etc/profile

恭喜你乔迁新居,你现在已经搬到新房子了。不过还有些事情要做。
先要更新一下时间,告诉别人你用北京时间,别半夜里被人吵起来还要假装从地球另一边回来没有倒过时差来,那岂不是活受罪。

命令:
ls /usr/share/zoneinfo看一看都有那些时区

命令:
cp /usr/share/zoneinfo/Asia/Shanghai /etc/localtime将北京时间设为你的工作时间,作息要有规律嘛,什么现在已经早上五点了,不早了,我要去睡觉了。

然后我们要下载最新的产品目录。
命令:
#emerge --sync 这条命令是与Gentoo同步一下目录,这样你就能够看到有什么新产品了。现在你拥有Gentoo最新产品目录了。

第十一步,检查profile

现在看一看profile,这是Gentoo的参考基础,这个一般不会出错,不过最好确认一下,万一你的房子是中式的风格,却按照帝国大厦的设计去建设那岂不是出了大麻烦。

命令:
#ls -FGg /etc/make.profile
如果是显示是
lrwxrwxrwx 1 48 Apr 8 18:51 /etc/make.profile -> ../usr/portage/profiles/default-linux/x86/2005.1/

恭喜你,正确,如果不是,你就改成上面的这个样子。

用命令:
#ln -snf /usr/portage/profiles/default-linux/x86/2005.1/2.6 /etc/make.profile
链接上去

第十二步,设定核心

因为我们是选择了Stage3,大部分的事情都差不多做好了,如果你选择了Stage1,就照着Gentoo的手册一步步进行到这儿再说。
现在我们要设定核心,也就是你房子的水电设置,以后其他工具要用这些设施都要通过它。现在我们先拿到核心材料,打个电话给Gentoo:

命令:
#emerge gentoo-sources

然后看一看是不是已经送来了。

命令:
#ls -l /usr/src/linux

如果显示是:
lrwxrwxrwx 1 root root 12 Oct 13 11:04 /usr/src/linux ->linux-2.6.14-gentoo-r2

或者是其他的,说明你已经装好了,我安装的是linux-2.6.14-gentoo-r2,如果你的不是,以后遇到的时候换成你的版本号,因为在后面还需要遇到,一定要记住,否则可能开不了机。
现在来开始编译,也就是将得到的原材料组装起来,我使用的是genkernel,还是一句话方便。

命令:
#emerge genkernel

将光盘上的设定复制过来,这样我们编译出来的系统就会与livecd一样了,光盘上的是高手打造,经过很多人测试的,可以放心使用。

命令:
#zcat /proc/config.gz > /usr/share/genkernel/x86/kernel-config-2.6

执行命令:
#genkernel all

好了,出去走一走吧,这需要一会时间,你可以到阳台上去喝杯茶,回来之后就编译好了。
什么已经编译好了,那再加上两句。

命令:
#emerge coldplug 安装这个可以帮你检测到各种硬件。
#rc-update add coldplug default
#rc-update add coldplug boot 让他开机就检查。

第十三步,开机设定

现在你要设定开机了,这可是关键步骤,属于安装大门。怎么现在才装大门,当然了,如果我们先将门装上而里面没有装修好,万一让人家看到岂不是很没有面子,说我们金玉其外败絮其中,我们先将内部整修完毕再开门。
/etc/fstab里记录了打开大门时要打开的房间的门。如果在这里设定了,以后你到各个房间走动就方便了,不设定也可以,你可以在进了大门之后再把其他的房间打开。现在编辑/etc/fstab,

命令:
#nano -w /etc/fstab
将里面的文档按照以下修改。
修改成这个样子

/dev/hda1 /boot ext2 defaults,noatime 1 2
/dev/hda2 none swap sw 0 0
/dev/hda3 / reiserfs noatime 0 0

none /proc proc defaults 0 0
none /dev/shm tmpfs nodev,nosuid,noexec 0 0

/dev/cdroms/cdrom0 /mnt/cdrom auto noauto,user 0 0
这个文件是你的房间记录,要当于你房子的地图吧。你用到的房间都要列在这里。这里每一行表示一个房间,每一行用空格分成六段。
第一段是硬盘的分区,也就是你房子的实际位置。第二段是挂载点,也就是这个房子归那个组使用。第三段是文件系统,就是说房子铺的是什么地板。第四段是挂载参数,是那个组的人在使用房子的时候的规则。第五段是给dump程序用的,一般设为0就行了。第六段是你非正常关机的时候,下次重新启动时磁盘扫描的顺序。
如果你还需要详细的信息,可以好好的看一看手册。

第十四步,设定网络

门装上了,要给你的房子起个名字,名字可以随便起,你将他叫成“狗窝”还是叫成“紫禁城”都可以。我的叫做“Batfree"
命令:
#nano -w /etc/conf.d/hostname

将HOSTNAME改成你的名字,我的是
HOSTNAME="batfree"
再设定你的工作组名,在家里工作就设成homework了,随便设

命令:
#nano -w /etc/conf.d/domainname

设置DNSDOMAIN=“homework"

然后命令:
#rc-update add domainname default

现在给你的房子一个门牌号码,好让网络上的其他找到你。你现在用的门牌号是以前房子的,下次开机就不是你的了。所以你要为你的新房子设定门牌号码。用

命令:
#rc-update add net.eth0 default 这样开机的时候自动将号码登记到网络上。

第十五步 配置系统

给自己配上一把钥匙,免得以后进不了门。

命令:
#passwd
提示你输入新的密码,不过你的密码不会显示出来,这是为了安全。一定要记住密码,不然以后你可进不来了,房子就白建了。

第十六步,增加一些系统工具

现在系统已经完成了,不过为了工作方便,你还需要一些工具。首先是syslog,他将你房子里发生的事情都记下来,以后那里出错了,可以查看一下记录。

命令:
#emerge syslog-ng
#rc-update add syslog-ng default
让他自动运行

安装任务管理器,不是必须的,不过你可以安装上之后以后有些工作可以方便。如周三倒垃圾,这样的任务,你可以定好了,只要到了周三,就会自动有人去倒垃圾,不用你去干予了。

命令:
#emerge vixie-cron
#rc-updater add vixie-cron default

为你房子里的工具建个目录,以后找的时候容易找到。

命令:
#emerge slocate

文件系统工具,定时检查一下房子是不是漏雨。

命令:
#emerge reiserfsprogs

装上部电话,为了以后可以上网。
#emerge dhcpcd

第十七步 安装开机引导程序

现在整个房子已经建好了,不过从外面还进不来,因为大门到街道的那条路还没有修,要想进大门还要把它整个好了。

命令:
#emerge grub

将路指向我们前面设定的/boot房间,通过他再进入其他房间。

命令:
#nano -w /boot/grub/grub.conf

将里面的内容必成如下:
default 0
timeout 30
splashimage=(hd0,0)/grub/splash.xpm.gz

title=Gentoo Linux
root (hd0,0)
kernel /kernel-genkernel-x86-2.6.14-gentoo-r2 root=/dev/ram0 init=/linuxrc ramdisk=8192 real_root=/dev/hda3 udev
initrd /initramfs-genkernel-x86-2.6.14-gentoo-r2


一定要注意以上内容“kernel /kernel-genkernel-x86-2.6.14-gentoo-r2 root=/dev/ram0 init=/linuxrc ramdisk=8192 real_root=/dev/hda3 udev”和“initrd /initramfs-genkernel-x86-2.6.14-gentoo-r2”各占一行,中间不能够换行,否则就没有办法引导了。里面的涉及到的kernel换成你的版本。

然后执行

命令:
#cp /proc/mounts etc/mtab
#grub-install /dev/hda

好了房子建好了。你可以把关机重新启动了,在启动以前做一下清理,

命令:
#exit
#cd /
# umount /mnt/gentoo/proc
# umount /mnt/gentoo/boot
# umount /mnt/gentoo
#reboot
然后就可以从正门进到你的新房子了。是不是很兴奋呢?这可是你从头打造的别墅呀。

第十八步 设置系统

现在你的钥匙开门,怎么,打不开门,就是在第十三步配的那把。打开了吧,你现在是绝对统治者了。不过既然是统治者有好处也有坏处,好处是你说什么都有效,坏处也是你说什么都有效,万一你对着镜头一个人在练习说“我要炸掉房子”,说不定你的房子就真的被炸掉了。所以为了安全起见,平常的时候不要做这种过分的事情。你忍不住?那你可以换个身份,以普通成员的身份在这个房子里生活,这样在你不小心做了过份的事情的时候,系统不会真的将你的房子炸了。而你确定真的要做越出普通权限的事情的时候,可以方便的换成root的身份,毕竟这样的时候不是很多。所以给自己穿个马甲。
用命令:
#useradd -m -G users,wheel,audio -s /bin/bash batfree
这样就增加一个叫做batfree的用户,他有以下权限,具有users表示有普通用户的权限,wheel表示可以用su变成root用户,如果没有这个权限的话,马甲是脱不下来的。audio表示你可以用音箱。还有其他一些权限,如
cdrom 可以使用光盘
floppy 可以用软盘
games 可以玩游戏
usb 以用usb设备
看你自己的需要去设置吧。
给这个用户也配上一把钥匙。

命令:
#passwd batfree
好了。现在我们有了一个新家了。你可以随便的在里面做什么都可以。
不过现在还是一抹黑,什么也看不见,虽然中国人,但在自己家里也要说英语,也只能够说英语,没有电灯,没有电视,只有一根电话线。这样岂不是太寒酸了。所以我们要装饰一下,这年头,连电都没有怎么活。再说在家里也要说汉语呀,在单位里已经被那些豆芽菜一样的英文搞的头晕脑涨了,听着看门大爷说话硬以为他是意大利人。

第十九步 安装Xorg

如果你习惯在文本界面下工作,那就不用进行这一步了,不过现在都已经二十一世纪了,如果不是做服务器,还是装上个GUI界面比较好看,这样你的鼠标等也可以发挥作用。黑字白字的界面虽然酷,可是有点寒酸了。
在Linux下,界面就像是墙纸一样,与你的房子的地基没有什么关系,它不像Windows,Windows的装饰是装在墙里面的,你要换一换界面可能要伤筯动骨。不过Linux不一样,它有专门的一套工具来管理界面,它就是XServer,它是在墙壁上面加了一层木板,让你更容易在上面贴墙纸,否则,水泥墙上贴墙纸总是太麻烦了,贴在Xserver上则方便了多。有了Xserver,以后的桌面环境就可以贴在它的上面了,无论你是用KDE,GNOME,还是用XFCE,FVWM等,可以随时换,如果你喜欢,你可以在上面贴上好几种墙纸, 随时选择其中一种。而且Linux的这种方式让界面与其他的分开,这样你即使墙纸烧了,也不大会影响房子的安全,而Windows上,如果你不小心搞坏了墙面上装饰,可能连房子也塌了。Xserver有两种,一种叫做xfree86,还有一种叫做xorg,其实这两种对我们来说没大有什么区别。Gentoo现在使用的是Xorg。好了,现在我们先做贴墙纸的准备工作。

命令:
#emerge xorg-x11
这个需要一段时间,在我的计算机上大概用了半个小时左右,你可以出去吃顿饭,如果是晚上,可以煮个宵夜了。完成之后,需要要环境变量更新一下。

命令:
#env-update
#source /etc/profile

很多人下一步就开始执行Xorg -configure了,在别人的机器上可能运行正常,不过在我的机器上我执行了之后只是黑屏一片,什么也没有,我一开始以为需要一段时间呢。打个旽醒来还是黑屏。因为是VMware,按下CTRL+ALT就退出,所以也不能够按CTRL+ALT+Backspace来退出X,我只好重新启动计算机了。我这里推荐你不要用这个方法,不过试一试也不要紧,对系统没有什么害处,顶多重新按下Power键重新启动一下。下面我们用别的方法。
命令:
#xorgconfig
这是一个半自动的配置方式,它会问你一些问题。你根据自己的机器做一下回答就行了。可能有些项不太明白,例如垂直扫描之类的,我也不大明白,先选一下接近你的显示器吧,后面还可以改的。
好了,现在生成了一个配置文件叫做/root/xorg.conf.new,
将他放到/etc/X11/目录下面并改名为xorg.conf
命令:
#cp /root/xorg.conf.new /etc/X11/xorg.conf
你现在startx一下看一看效果。
命令:
#startx
是不是看到一个非常原始的界面,里面有个叫做xterm的窗口,你可以动一下试一试,其实这是xorg自带的一个GUI界面,是twm窗口管理器,比较原始,这就象是你买的产品里面附送的测试品一样,我们一般不用他,我们找别的更好的。

第二十步,安装VMware-tools

你是不是已经注意到了,每次启动虚拟机时候,总会跳出个窗口告诉你没有安装Vmware Tools,这个vmware Tools虽然不是必须的,但是安装上之后可以方便很多。
在http://gentoo-wiki.com/HOWTO_Install_Gentoo_on_VMware_in_Windows_NT/2K/XP上有个很好的教程,我就是按照那里的指导安装的。
由于不同的版本可能存在差别,因此我才在开头的时候介绍我所使用的VMware版本,我的是VMware 5.0.0 13124。以下出现b,c,d表示同一步中对于不同的VMware版本所作的调整,根据你的VMware版本选择执行那一步。
如果你的不是这个版本,也可以参考一下,我将整个过程一步步的按照gentoo-wiki上的介绍简单翻译了一下。你一步一步照着做就行了。

1)如果你的虚拟机的光驱里有光盘或者是连接到光盘,先将他退出来。现在退出到Windows下占击vm菜单,选择Install VMware Tools。
2)进入到Gentoo中,执行mount /mnt/cdrom。这是将光盘加载到/mnt/cdrom下。因为VMware Tools是个ISO文件,所以要用光盘的方式来读取。
3)执行命令:cp /mnt/cdrom/*.tar.* /usr/portage/distfiles 将需要的文件拷贝到portage的目录下,因为emerge的时候会从这里找文件。
4)执行命令:ACCEPT_KEYWORDS="~x86" emerge vmware-linux-tools 安装
4b)针对16958版本做的修改,因为最新的ebuild需要旧版本的vmwaretools,所以需要修改一下ebuilds和checksum
4c)nano -w /usr/portage/app-emulation/vmware-linux-tools/vmware-linux-tools-5.0.0.ebuild打开需要修改的ebuild
4d)找到并修改MY_PN的值,修改为MY_PN="VMwareTools-5.5.0-16958"或者是按照你的版本进行修改。
4e)rm /usr/portage/app-emulation/vmware-linux-tools/files/digest-vmware-linux-tools-5.0.0移除原来的checksum
4f)ebuild /usr/portage/app-emulation/vmware-linux-tools/vmware-linux-tools-5.0.0.ebuild digest产生新的checksum,现在执行第四步
5)执行命令 touch /etc/init.d/vmware-tools
6)执行命令 chmod 700 /etc/init.d/vmware-tools修改一下权限
7) mkdir /etc/rc{0,1,2,3,4,5,6}.d 这七个目录,好像VMware认死理,非要用这样目录不可,虽然里面什么也没有。
7b)如果你的与我的一样是13124版本或者是16958版的,生成的目录如下,而不是上面的mkdir /etc/init.d/rc{0,1,2,3,4,5,6}.d
8) 执行命令 nano -w /etc/vmware-tools/locations,找到并修改:
"INITDIR" 设置为 /etc
"INITSCRIPTSDIR" 设置为 /etc/init.d
8b)这是为13124和16958做的一些调节,如果你执行了7b的操作,请将值设为:

INITDIR为 /etc/init.d
INITSCRIPTSDIR为 /etc/init.d
9) /usr/bin/vmware-config-tools.pl执行配置工具,这里面你只要选择显示器的分辨率,其他的只要Y,回车就行了,注意看一看其中有一步编译hgfs是不是成功了,如果编译成功了,恭喜你,以后就可以通过共享文件夹与Windows通讯了,非常方便的。我在第一次安装Gentoo曾经编译成功,但是最近这次没有成功,里面提供的参数也不足,我也不知道什么原因,现在与Widnwos共享文件只能通过安装 个Samba来进行了,如果你的hgfs编译成功,你可以通过为虚拟机添加一个共享文件夹,可以在Windows下和Gentoo之间共享文件了。在Gentoo中会自动加载到/mnt/hgfs目录下面,如果没有编译成功,那你只好另寻其他办法了,如我一样用Samba。(呵呵,被逼着学会用Samba了,倒是学了新知识了)
9b) [build 13124 和 5.5.0-16958] /usr/bin/vmware-config-tools.pl -skipstopstart
-skipstopstart 很重要,因为Gentoo里面的执行文件好象有问题,如果不加的话会无法执行的,以后你再次配置vmware-config-tools.pl的时候,也要记得加上这个参数。
10) rm -rf /etc/rc?.d
10b) [for build 13124 和16958] 如果你做7b)要执行下在的操作:
rm -rf /etc/init.d/rc?.d
11) rm -rf /etc/init.d/vmware-tools
12) rc-update add vmware-linux-tools default
13) /etc/init.d/vmware-linux-tools start 启动vmware
13b) [5.5.0-16958版本]如果程序启动失败你可能需要执行 13c和 13d
13c) rm /etc/not_configured
13d) /etc/init.d/vmware-linux-tools start
14) ln -sf /dev/input/mice /dev/mouse这一步也非常重要,我曾经因为忘记这一步,结果xorg启动的时候找不到鼠标,无论如何也无法启动Gnome,费了我很大一阵功夫,折腾了好久。

现在好了,工具安装完毕,你的虚拟机执行效率会提高很多,而且可以在虚拟机之间与主机之间随便移动鼠标了,不需要按下CTRL+ALT了,不行?现在当然不行了,你还在文本界面下,根本没有鼠标,等我们安装好Gnome之后就会行了。

第二十一步,中文化准备

作为一个中国人,如果家里的工具全写着英文的标签,在家里还要说英文岂不是很别扭,说不定被朋友嘲笑为假洋鬼子。还记是我们在USE参数里添加的cjk和nls两项吗?那就是相当于对于所有的安装工具说,如果有中文说明书,一定要带中文说明来。虽然Gentoo是进口产品,不过现在国际化时代,会几门外语已经不希罕了。Gentoo会说十几种外语,不过他奉行一条国际规则,在你说明你是那国人之前以国际通用的英语与你交流。如果你需要与他讲汉语,先要告诉他你是中国人。locale就是做这个的。
现在输入
命令:
#locale
看一看你的显示是什么。如果你没有按照Gentoo手册上的设定过locale,现在看到的所有的选项应该是posix。

再执行一下
命令:
#locale -a

看一看Gentoo都可以说那些语言,是不是很多,以zh_CN开头的就是简体中文了。分为18030,gbk,utf8。里面zh_HK,zh_TW,zh_SG这些分别是香港,台湾,新加坡的。如果你是大陆人,可以设定为前三种中推荐为gbk和18030。

执行命令:
#nano -w ~/.xinitrc

这里是为root用户编辑的,因为将来你家里可能不止住你一个人,你可以为每一个人设置不同的方式,如美国留学回来的妹妹可能对英文更熟悉,她就可以自己设置英文的界面。
在里面添加
export LANG=zh_CN
export LC_ALL=zh_CN
这样就可以让可以显示中文的地方都显示中文了。更多的设置可以在http://forums.gentoo.org/viewtopic-t-269039.html找到,那里有非常详细的介绍,我也是参照各家的介绍才做成这样的。其实这个设置可以在好几个地方进行,有人建议在/etc/env.d/下面建立一个专门的文件,如99locale这样的在里面添加上“LANG="zh_CN"”这样的参数。不过我是加在了/.xinitrc里面了,这样在启动X的时候会自动将这些执行。
告诉了他们要说中文了还不够,还要教会他们写汉字,这就需要字体了,因为计算机都比较笨,不会一笔一画的写,只能够从一大堆的汉字里面找出想要的,然后给你看,所以你还要给他们准备这些字体,不然他就会随便找个东西代替,反正不是汉字。因为买字体都要钱的,而Gentoo已经免费给你这么多东西了,所以字体咱就自己想办法吧。你不是还有Windows吗?呵呵,让Bill先生帮我们一把吧。从你的Windows中的C:/Windows/Fonts找到SimSun,Tohama,MingLiU几种字体拷贝到我们用的Linux下,呵呵,先前让你装VMware-tools的时候告诉你可以建立共享文件夹的,现在建立一个,在VM的配置里面可以建立,在Windows下将字体放到文件夹中,是不是在Gentoo中的hgfs看到了。没有看到?嗯我的也没有看到,因为我的vmware-tools的hgfs模块没有编译成功。如果编译成功了,就会看到了。如果不行,你可以想一想别的办法,呵呵,我想的是旁门左道。我在Windows下用UltroISO建立了一个ISO文件,将字体放到ISO文件中然后当光盘送给虚拟机,再mount /mnt/cdrom,从光盘里面拷贝过来的。你也可以想其他的招。如果不行,你可以先emerge 个其他字体,虽然不是很漂亮,但是显示已经没有什么问题了。如
命令:
#emerge arphicfont zhkcfonts twmoefonts。
如果你已经拷贝进去了,把他放到/usr/share/fonts下面或者是自己建立一个文件夹往里放。放在那里不是非常重要,不过大家一般都有约定俗成的位置,你可以执行less /etc/fonts/fonts.conf看一看,在其中的项中就是可以放字体的目录,我的里面显示如下:
/usr/X11R6/lib/X11/fonts/Type1
/usr/share/fonts
/usr/local/share/fonts
/usr/X11R6/lib/X11/fonts/75dpi
/usr/X11R6/lib/X11/fonts/100dpi
~/.fonts
就是说你可以将这些字体放到相应的目录下,这样比较简单,还不用改了,如果你放在其他目录下面,就要在这里添加上你所在的目录。放到相应目录下面之后记得执行一下这个

命令:
#chmod 744 /usr/share/fonts/*,
这样改变一下权限,不然只有root用户可以看到,你家里的其他人还不能够享受这漂亮的界面。
在你放字体的目录下面执行两个命令。
命令:
#mkfontscale和
#mkfontdir.
接下来要做一下修改,可以修改/etc/fonts/local.conf或者是~/.fonts.conf 前者是全局的,后者是个人的。
看你的需要进行修改。
然后照着我的这个文件参照着修改一下:






/usr/share/fonts


Times New Roman
Times
SimSun
MingLiU
serif


Tahoma
SimSun
MingLiU
sans-serif


Terminal
Courier New
SimSun
monospace


serif

Times New Roman
Times
SimSun
MingLiU



sans-serif

Tahoma
SimSun
MingLiU



monospace

Terminal
Courier New
SimSun
MingLiU




Tohoma
Verdana
Arial
Times
Times New Roman
Courier
Courier New
SimSun
MingLiU


false





rgb




dual


false




不要问我为什么,其实我也是参照着http://www.linuxfans.org/nuke/modules.php?name=News&file=article&op=view&sid=1184和
http://www.linuxsir.org/bbs/showthread.php?s=&threadid=90849来修改的。还没有完全弄明白,等我花点时间完全弄明白之后再告诉你。

第二十二步,安装Gnome和Fcitx

我喜欢Gnome,所以我选择了安装Gnome,其实还有很多的选择, 如KDE,XFCE等,不过我只安装过Gnome,因为我觉得家里装饰成那样最舒服了。所以我以Gnome为例了,如果你喜欢其他的,不妨参照别人的介绍去安装其他装饰。记得开头的时候我说可以准备一份Package光盘吗?现在可以用上了。不过没有也不要紧,可以现在去下载或者是从源代码编译。如果你准备了,我劝你最好将他用上,因为装修是个大工程,花费的时间实在太大了。我们可以将Gentoo送来的成品直接用上,不用从木材开始自已打造一套家具了。如果你想用最新的,不介意时间的话,可以用这个
命令:
#ACCEPT_KEYWORDS="~x86" emerge gnome或者是
#ACCEPT_KEYWORDS="~x86" emerge gnome-light,
这两者从网上下载编译,前者是Gnome,后者是简化版的gnome,前者源码280M左右,后者45M左右,我只编译过后者,大概用了十几个小时吧,前者要花多长时间不清楚。不过这样你可以用到最新的Gnome2.12版了,我的Gnome尚只是2.10版,如果你不想自己花这么长时间的话,可以用编译好的。将下载的Package ISO文件放到虚拟机的光驱里面,

命令:
#mount /mnt/cdrom
执行

命令:
#export PKDIR="/mnt/cdrom"
再执行

命令:
#emerge --usepkgonly gnome

只要等十几分钟就可以安装好了。现在你就拥有一个漂亮的桌面Gnome了。
不过现在的不着急,因为虽然你告诉了所有工具都要显示中文,但是你还不能说中文,你还需要一个输入法,不然作为一个中国人没法说中国话岂不是要闷死?所以下载一个输入法。我用的是Fcitx,我因为我用五笔,所以觉得不错,也许有人喜欢别的,如chinput,scim等,这些都很优秀,不过我只用过fcitx,我觉得输入法有一种用熟了就行了。现在我们安装fcitx,

命令:
#emerge fcitx

这样就安装好了。然后修改一下。

命令:
#nano ~/.xinitrc
在最后加上

#export XMODEIFIERS="@im=fcitx"
#fcitx &
#exec gnome-session

现在执行startx,
是不是进入到Gnome了,而且界面很不错吧。可能在登入Gnome的时候会告诉你没有xscreensaver,是个屏幕保护程序,如果你觉得需要就安装它。
命令:
#emerge xscreensaver,我的是液晶显示器,觉得没有必要,就让他不要再提示了。
如果你嫌界面太朴素,可执行

命令:
#emerge metacity-themes
#emerge gnome-themes-extras

下载更多的主题,还有更多的主题在gnome-look.org,按你的喜好修改就行了,要多豪华有多豪华,绝对跟得上世界的潮流。
再接下你就随便安装软件了,需要什么就emerge什么,Gentoo会第一时间为你送货上门。

其他

现在Firefox发布了1.5了,你不想试一试吗?
可以用
命令:
#ACCEPT_KEYWORDS="~x86" emerge mozilla-firefox-bin
来安装。
这是安装的二进制的,不过如果愿意自己编译代码,可以从源代码安装
#ACCEPT_KEYWORDS="~x86" emerge mozilla-firefox
现在整个系统已经完全搞好了,顺便说一句关于Java的,因为我经常用到Java程序,而Java程序在Linux上有个著名的中文字体问题,Java程序会出现乱码,不过解决办法也很简单,到java安装目录下找到lib目录,一般在/opt目录下面,在其中执行

命令:
#cp font.properties.zh_CN.RedHat font.properties.zh_CN,复制一份RedHat的,
然后打开font.properties.zh_CN,将最后一行修改为
filename.-misc-zysong18030-medium-r-normal--*-%d-*-*-c-*-iso10646-1=/usr/share/fonts/simsun.ttc
就可以了。当然了,最后的那个文件名要修改成你的simsun.ttc的文件名。
还有一些复杂的方法我没有试过,我觉得这已经足够用了。

到目前为止,你已经拥有一个完整的别墅了。接下来你想做什么都可以了。
好好的研究一下vim,或者是emacs,这两者只要其中之一就行了,因为是Linux上工具的瑞士军刀。还有就是要熟悉emerge命令,需要什么东西就emerge什么东西。呵呵,Gentoo会不时的给你惊喜,例如我的Vmware-tools编译hgfs没有成功,为了与Windows共享文件,专门安装了个Samba,有时间我将接下来的内容也写一写,与大家一起分享学习的快乐。

声明:
我整个安装过程之中不断的上网查找资料,一边查找一边安装,其中主要参考了http://www.gnetoo.org上的繁体中文安装手册,Gentoo-wiki的VMware Tools 安装过程,还有linuxsir.org,linuxfans.org,www.gentoo.org的Chinese Forum等Gentoo及其他发行版的内容,感谢那些贡献出安装与配置经验的朋友们。同时希望我的安装过程会给以后安装Gentoo的朋友有所帮助。
本文以Creative Common (署名,非商业)协议分发,你可以免费使用、拷贝、分发本作品。(更多内容请看http://creativecommons.cn/licenses/by-nc/1.0/ 提供的详细说明),对于依照本文过程操作造成的损失,本文作者不承担任何责任。
接下来的事情
是不是花了不少的时间来安装Gentoo,呵呵,Gentoo属于LFS一类的性质的,据说可以提高性能大概2%-5%,不过所花的时间非一般的Linux安装所能够比拟的,说实话,提高的性能可能你根本感觉不出来,因为毕竟现在的计算机性能已经不是非常重要的问题了,我选择Gentoo是看中他安装之后管理的简单。不过真正要安装好一个可以用的桌面系统可能花十几个小时的时间,虽然这期间需要你亲自干预的时间并不多,但是也要花费不少的精力。如果要在不止一台计算机上安装Gentoo,或者是再次安装Gentoo都还要重复这些事情,每次安装需要10几个小时真的是很浪费时间。因此我们可以将Gentoo备份一下,记得我们安装的时候叫做Stage3吗?那我们可以将自己定制的系统备份一下,作为Stage4来保存,下次需要重新安装的时候只要轻松的将其解压缩然后设置一下启动,大部分的系统就安装好了,可能只要十几分钟就可以拥有一个全新的系统。如果你有多台计算机,你可以将自己编译好的Stage4安装上去,然后调整一下参数就可以拥有一台完全的系统。是不是很方便呢?而且Gentoo的升级可以在安装完成之后升级,只要一个简单的命令就可以将你的系统变成全新系统。这比你从头安装省下了非常多的时间。因此建议你在安装之后备份一下系统,这样无论你如何折腾你的系统也不怕,只要几分钟就可以恢复了。
 

2005年11月28日

关于“再谈Linux发行版的”评论的回应

关于“再谈Linux发行版的”评论的回应
现在Linux真的成为了焦点问题了。我的“再谈 Linux发行版”贴到solidot.org之后又引起了focusoncdr的 痛斥,其实并不想引起论战,只是想通过讨论为Linux的发展贡献一下力量。不过观点的不同很容易引起纷争,只希望在学术的范围内讨论问题,同时也希望理 越辩越明,而不会扩展开去。
这是focusoncdr朋 友对我的理论的驳斥,为了方便,我将其拷贝下来了,原文在这 里。下面的以focusoncdr开头的是focusoncdr的评论,以Batfree开头的是我的回应。

继续论战

batfree又发表“再谈Linux发行版的问 题”
下面黑体是我的评论

没有想到刚刚写的一篇“Linux到底有多大”的文章引起了这么大的反响,说实话,当初写这些的时候只是写给自己看的,没有想到会这么多人关注,所以写的时候只是随心所欲,没有经过慎重的考虑,里面的说法难免偏颇,毕竟是Blog上嘛。不过被一位朋友看到给贴到了solidot.org上了,结果引起了这么大的风波,真是远远超出我的想像了。
为此,我想在这里补充几点。
1。我上一篇文章说的是Linux发行版,可能题目不太严谨,因此造成了许多人的误解。也许应该将题目改成“Linux发行版到底有多大”。特此声明,因为我也明白Linux是Linus Toravlds的注册商标,只是指Linux内核部分,不过我这里说的Linux是指大多数人所指的Linux发行版,因为你可以做个用户调查,估计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人心中说起Linux的时候都是指发行版或者是是Linux系统,而不是专指Linux内核。

=========
focusoncdr:
在这个问题上纠缠确实有点钻牛角尖。


Batfree:
这个问题已经解决,大家互相认同了观点了。

2。我不是一个Linux专业人员,只是一个普通的用户,因此我是以普通用户的角度来看的。不过我并不认为这有什么错,因为毕竟计算机以普通用 户居多, Linux不能够要求所有的用户都能够了解操作系统的架构,都知道如何编译内核。对于普通用户,简单的使用方式是留住用户的第一步。如果一个用户在使用之后又去试用其他的系统了,那说明这个系统不能够让他满意,没有留住他。
=========
focusoncdr:

从用户角度看问题当然不错。但是我注意到作者使用Gentoo来说明很多问题,但是Gentoo面向的社群本身就是Linux的高级用户。你不能用高级用户的要求来面对普通用户。对于普通用户,他们应该使用RedHat、Mandrake、ubuntu这样的发行版。实际上在几年前,RH或者 Mandrake就已经提供了GUI的安装界面,用户只要点击鼠标就可以安装,并不需要编译内核。
至于留住用户的问题,我相信对于任何一个没有任何计算机经验的人,他使用Windows和Xwindow+KDE/GNOME的体验是差不多的。为什么我们会有Windows能够留住用户的印象,我觉得跟我们所处的大环境有关,确实周围使用Windows的人太多了,这其实就是我前面提到的流行歌曲的例子,一首歌难听的歌经过媒体狂轰滥炸我们也会为之改观。因此就像上面有人提到的在国外研究所,别人有点嘲笑使用Windows的人,这也不说明 Windows就不好,只是那个环境都是使用*nix的。
我本人是WindowsXP跟Debian Linux双系统的,我碰到很多次了--当我在KDE里开发的时候,旁边的人(就是所谓的“普通用户”)说“这是什么Windows界面啊?很好看啊。。。”(看到习惯的力量了吧?)然后我得不厌其烦的解释,我这个不是Windows云云。我的例子也许不具有代表性,但是至少说明不是所有的用户都是看了一下Linux就摇头的。

=============
Batfree: 用Gentoo来说明也许不太合适,那是因为我眼下正在使用Gentoo,其实写上一篇文章的起因也是因为觉得Gentoo的portage管理方式觉得其相较于rpm和deb的方便,但是同时又不是很完美,因此才引出了“Linux到底是多大的”的感慨,其他的发行版我也曾经用过,用过RedHat, Fedora系列,Ubuntu,Suse和Mandrake因为机器要求配置太高,如果开启GUI界面慢的无法忍受,所以只试过没用过。说实话,我的工作环境是Windows,作为Java开发并发并不需要我一定用Linux,用Linux只是纯属个人爱好。我文章里的所谓的编译内核的举例只是想说明 Linux对于用户不友好,也许许多人从来用不着,但是一个OS用户肯定会需要定制自己的系统的,在Linux上如果不了解这些内容,可能安装完一个软件在那里找不知道。对于一个没有任何计算机使用经验的人来说,可能确实Windows与Linux是一样的,也有可能他觉得Linux更酷,但是现在的计算机用户那一个没有 Windows使用经验?现在一个计算机用户他可能不会使用Linux,也可能不知道Linux,但是你如果说他也没有使用过Windows就不太可能了,几乎可以肯定他不是一个计算机用户了。现在的Linux用户一般是先接触了Windows才接触Linux的,先接触Linux再接触Windows 的人非常之少。 Windows用户多,也不是仅仅有漂亮的面孔而留住用户的,也不仅仅是大环境的问题,就像许多人关注Apple一样,易用性,人性化设计占的比重是非常大的。我从未否认Linux在这方面做的工作,而且我也从99年就开始关注Linux,Linux在这方面的进步确实非常大,只是说还不够。这不仅仅是我个人的观点,以业界普遍的观点来看,在人性化方面Mac OSX最好,次之为Windows,然后才是Linux。虽然Windows是大环境,但是Mac OS依然被认为人性化设计最好的,也是最能吸引用户的,而Linux排在Windows之后也不是一两个人的说法。

3。与Windows的比较。
这 个问题很有趣,每当有人说 Linux不好的时候,就会有人说不要与Winodws比较,其实为什么不能与Windows比较呢?现在市场上的操作系统,用户接触最多的就是 Windows了,他可能没有见过Linux,没有见过BSD,没有见过Mac OS X,但是一个计算机用户如果说没有见过Windows的估计少之又少了。不与Windows比较是不可能的。除了极少数用户第一次见到计算机的时候就是见到的Linux,估计多数人都是从Windows开始的,因此不与Windows比较是不可能的。而且现在市场上的操作系统,比较知名的就是 Windows,Linux,Mac OS X,BSD了,而尤以Windows最为常见,因此用户在使用Linux的时候自然而然会与Windows做比较。有比较才会有特点,除非Linux用户没有见过其他的操作系统,不然肯定会有所比较的。
==========

focusoncdr:
跟Windows 比较当然需要,通过比较可以知道各自的不足。就像Windows从*nix学习了很多东西,Linux或者其他Unix也需要汲取 Windows的优秀思想。但是怎么比较就是个方法了,用现在的Windows跟几年前的Linux比、挑Windows的强项跟Linux的弱项比。。。这样的比较法,不比较也罢,因为答案摆在这边嘛。这种比较的方法是“田忌赛马”,只能说做比较的人比较“有智慧”,但是是不是缺少一点公平性呢?

=============
Batfree: 我从来没有拿几年前的Linux与现在的Window相比,我所说的那几条现在的Linux同样存在。不过确实挑Windows的强项跟Linux的弱项比,因为我不是在贬低Linux,而是在为Linux找不足, focusoncdr可能误会我的意图了,我不是一个Windows拥护者,相反,我是一个Linux拥护者,找不足也是希望Linux的发展,但如果拿 Windows 弱项与Linux强项比,那样就去找不足的意义了。我并不是在争论谁好谁坏的问题,而是讨论如何让Linux更好的问题。 我不认为这里存在公平性的问题,因为一开始我就没有想将二者放在天平称一称的意思。如果造成了大家的理解错误,在此道歉,我不是要攻击Linux,而是想改进Linux。

4。Windows的用户思维问题。
这 个问题也是会引起非常大的争论的。每一个刚刚使用 Linux的用户都会被前辈告知不要以Windows的思维考虑Linux。这是事实,Linux确实与Windows不一样,不过你不能够强制要求用户不要去思考。IDC的调查显示,Linux在桌面市场占有率仅为2%,在中小企业占有率不中1%,除非 Linux固守这2%的用户,不希望再发展了。要想扩大占有率,就要将更多的Winodows用户拉到Linux上来。而这些从Windows转到 Linux上来的用户,他们肯定会有Windows的思维的,这是生理现象,不能够强求。因此我认为要想用户不以Windows思维考察Linux是不现实的。
==========
focusoncdr:

我不觉得“前辈”们说得有什么大错特错。Windows和Linux/Unix发展到今天,他们的分野已经不仅仅是一个软件环境的差异了,实际上已经上升 到文化的高度。你用一种文化的眼光去度量另外一种文化,很多时候只能得出错误的结论。
占有率的问题在中国是个伪命题。为什么这么说?因为众所周知的盗版现象。在一个盗版非常严重的环境里,Windows和Linux的定价可以认为是一样的。这种环境下基本上就是先入为主的状况。为什么Linux目前所谓的占有率低,很简单,它进来晚嘛!而且进来以后还有很多人说“它不兼容Windows 的习惯”--晕!
实际上我们可以看到的是为了照顾windows用户的使用习惯,中国的Linux的发行版花了很多力气在兼容Windows上--没有办法,要引导用户 啊。
所以从这一点上说,我真心希望微软加强盗版打击力度,说不定“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Linux在中国大放异彩!

============
Batfree:计算机属于工具,也许在Apple迷和Linux迷眼中操作系统的理念已经属于文化的范畴了,不过对于用户来讲,OS就是工具,就像“黑猫白猫的理论”一样简单,并没有上升到文化的高度,评价工具只有好用与不好用的标准。占有率问题也不是仅仅中国的问题,这是一个世界的问题, Linux并不是只有在中国占有率低,而是在世界范围内的占有率低,我所举的Linux占有率不足2%不是中国的数据,而是全世界的数据。这就不能够归咎于盗版的问题了。虽然在国内的盗版问题,其实与Windows全球定价有关系,造成了在中国价格过高。在世界范围,桌面用户仍然是以Windows为主。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即使是 focusoncdr不也同时安装了Windows了吗? 微软是不是会打击盗版属于商业行为,如果打击盗版会给他带来巨大的利益,他可能会如此,但目前看来打击盗版对微软并没有好处。Linux已经处在这样的环境之下,想改变环境是不可能的,在我看来微软加大打击盗版的可能性不大,反而降低 Windows售价,甚至将来有一天可能免费发放Windows,以打击Linux,如果Linux想通过价格来取胜实在是希望渺茫,而且这也不取胜的正道。以这种想法去发展Linux只会阻碍Linux的发展,Linux真正应该做的是如何将Windows转化为Linux用户。

5。中文问题。
Linux 支持国际化,这我知道,但是可以肯定的说Linux对于中文用户并不友好,当然这可以归咎到中文开发人员太少的缘故。不过对于用户来讲,不应该考虑开发的问题吧,你是给用户使用的,不是给开发人员使用的。现在的Linux的中文支持不知道有几个人敢肯定的说很好。如果说很好了,为什么那么多人在论坛上问如何美化界面呢?一个系统安装好之后,中文界面,中文输入法,中文字体这些应该是最基本的。但是就是这一点许多的Linux发行版并没有做好。至少现在很多人认为很好的Ubuntu就没有做好。我用Ubuntu的官方安装之后,他告诉我为支持中文还需要联网去下载中文的相关内容。如果我的计算机不能够联网怎么办?而且既然按照指导安装了中文相关内容,仍旧没有中文的输入法,你还是需要自己apt-get一个中文输入法,和中文字体。虽然并不是很复杂的过程,但是对于一个普通用户来讲,他希望安装完之后至少可以看一看中文网页,输入一下中文内容。否则,他连上网都看不了中文网页,甚至都不能够搜索一下帮助,因为他不知道如何输入中文,浏览中文网页也是一片的方框。其他的发行版如Fedora,Suse可能会好一点,但是仍旧不是很理想的。
=========
中文问题确实是困扰我们的计算机普及的问题。在这一点上不可否认微软确实做得好。但是为什么微软做得好?是因为linux技术力量不够?不是!技术上 i18n和L10n早解决了多语言的支持问题。
请注意Linux发展环境和windows的差异--Linux是社区中生长起来的,对它来说,社区的力量是最重要的。Linux怎么去看中国?就是一些社区嘛,而且这些社区的力量还很小--在国际上的Linux社区,中国人都不是很活跃的,所以社区的力量用在对中文的支持也不会很好。另一方面,国内的一些Linux发行版的中文支持其实做得很好,但是我们这些同胞又不喜欢贡献自己的代码,所以造成了今天的局面。这确实是我们的悲哀。
而windows是一个公司行为,作为公司他要求利润最大化,他们看到中国是什么?一个非常大的市场!所以他当然会投入人力物力去做中文化。


================

Batfree: 这个观点我同意,我所指出的Linux的中文问题没有想批评谁的想法,只是将问题提出来,希望大家关注以解决。

6。软件数量问题。
没有人愿意安装永远也用不到的东西,那只会浪费空间。现在的发行版一般会将许多内容同时安装上去,如常见的GIMP,Openoffice.org等。虽然有人需要,但不是每个人都需要。我就从来没有想过什么处理图像。还有那些Game,只要安装Gnome或者是KDE就附带上去了。 不知道有几个人会去玩那些Game,当然也会有人说Windows里面也安装了许多这样的类似的东西,不过我不认为这是什么好的借口。这些软件应该都可以让用户轻易的选择的,这才是比较好的做法。现在的Linux发行版就是不管你需要不需要都装上去,而你真正需要的可能反而没有装。
========

focusoncdr:
我提到过,作者就是使用windows养成了坏习惯--一路点击next的人。Gimp、OO这些东西确实不是每个人需要,但是所有的发行版在安装程序都提供了你自由选择需要安装软件包的权利,你不使用这些权利,反过来说“Linux不管你需要不需要都装上去”是不是有点过了?
7。软件的安装与删除问题。
随便找来一个用户,问一上在Linux与Windows上安装与删除一个软件那个更容易。虽然Linux上有apt,有rpm,有Yast,但是没有一个能够真正解决这些问题的。虽然Windows上卸载程序的时候也可能引起别的程序不能运行,但是很少见的,至少我很少遇到因为卸载了word而导致IE不能够使用了。而Linux上则不然,复杂的依赖关系让你不得不小心翼翼。就以两种桌面环境KDE与Gnome来说吧,如果你卸载了Gnome,想只使用 KDE,很可能一大串的程序都无法运行了。
=======
focusoncdr:

不用肯定的说“随便找来一个用户”,因为我也是用户。对于我来说,我的WindowsXP差不多隔一段时间就要重新安装一次,为什么?因为越来越慢。这又为什么?因为我装的软件都加上了一大堆的dll和他们需要的文件,而我删除的时候往往很难真正删除干净。我另外一块硬盘上的Debian从今年年初安装到现在,还是很快。而我已经升级到最新的package了。我认为RPM确实不太好用,但是APT确实好用。至于依赖关系就更可笑了--虽然gnome不等于Windows(它只是一个WM),但是我相信你要运行的那些程序都是依托在Gnome之上的,所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gnome都不在了,当然不能运行。至少Linux给你卸载WM的机会,你在Windows把Explorer卸了试试?估计是“一大串的程序都无法运行”,而是windows 无法运行了。

============
Batfree:
可 能我说的“Linux不管你需要不需要都装上去”有点过分,不过确实可以看到Linux的一些发行版在安装的时候给用户的选择并不大,如Ubuntu就没有在安装的时候提供用户模块选择。另外我认为Windows的安装方式并没有给用户带来不便,也没有困扰用户,反而是提供给用户一个人性化的界面,Installshied,Wise Install等都是不错的安装方式,我并不认为这是坏习惯,一个向导式的安装界面容易让用户接受还是一个RPM或者是deb式的安装更容易为用户接受呢?Windows在安装程序方面就既简化了安装过程,同时给了用户一定的可控制性。在我认为这是Windows的优点,而不是坏习惯,如果Linux的安装方式无论是apt-get方式还是rpm方式更容易为用户接受,微软以及各种windows平台的软件公司,肯定会提供更容易占有市场的方式。 Linux现在提供GUI界面的RPM管理或者是Yast也是从Windows的安装方式中借鉴其优点。

8。面向谁的问题。
比较一下Windows与Linux两个平台,你说那一个平台在面向用户方面做的好一些。你可以用命令行,但是你不能够指望所有的人都会用命令行。如果鼠标没有发明,你敢说现在有多少人在使用PC,能够达到这样的普及率吗?没有GUI界面,现在有多少人能够用PC工作?命令行强大不假,但是学习曲线比较陡,如果你不想让所有的人都在第一步就上不了坡,还是提供一个友好的GUI吧。Linux的GUI有了很大的发展了,KDE,GNOME都不错了。不过还有许多软件都要命令行。一个最明显的问题,Windows上的命令行可能有的人从来没有用过,但是他一样可以将Windows用的很好,并不影响他办公之类的。谁能告诉我他使用Linux可以完全在GUI下工作的很好,从来没有用过命令行?GUI可以实现最基本的功能,他可以留住用户。如果用户在刚使用的时候就被吓退了,你再怎么让他留下来?更别说去研究什么命令行的用法了。 只有留住了他,你才能够逐渐让他体会到更深入的功能。GUI在这方面是不是比字符界面好一些呢?
========
focusoncdr:
又是一个伪命题
就像我前面的回贴说的“我很纳闷的是为什么一提到Linux就是命令行界面(CLI)?”
如果要说windows=GUI,那我认为更恰当的是MacOS=GUI,不论年龄还是界面。
“还有许多软件都要命令行。”--这句的潜台词是说Windows下不需要命令行,但是我不得不指出,您对windows的经验可能也限于桌面--很多 Windows下的服务器程序其实都是控制台程序(console application)。另外,对于普通用户来说,如果一般使用Linux,确实可以做到只有图形界面就可以了。另外作为一个开发人员,我即使是在 windows下。我也习惯用CLI的,而且Windows的CLI实在是太小儿科了,没有办法,我只好装了个Cygwin。
===========


Batfree:这是一个伪命题吗?我在第一篇文章是说到”能够用GUI完成的功能就在提供命令行的同时提供GUI方式,因 为命令的方式而吓退了不少人。“请作者仔细看一看内容,我是说”在提供命令行的时候同时提供GUI方式“,我并没有否认命令行方式的强大,因为作为一个程序员,我也经常使用命令行,因为命令行方式提供更多选择的自由,有时候甚至更方便。我也从来没有否认Linux在GUI方面的巨大进步,但是Linux现在许多工作仍然必须要在命令行下执行这是不可否认的吧。我没有讨论Linux的界面问题,只是在比较二者谁更对用户友好的问题。另外讨论范围也只限于桌面应用,没有多少用户在自己用的桌面上架设各种服务器吧,一般只有开发人员会这么做。我的机器上也有Apache,Tomcat,我也经常在命令行编译程序,不过我不认为这是对用户友好的方式。就像是程序员也并不排斥IDE开发环境,更何况普通的用户呢?不知道作者大部分的时间喜欢在命令行模式下工作还是喜欢在GUI模式下工作呢?也许作者是高手根本用不着GUI界面吧。不过对于一般的人来说, GUI更加友好。这也是为什么GNOME,KDE高速发展的原因。我再次强调”能够用GUI完成的功能就在提供命令行的同时提供GUI方式“,请作者不要曲解我的意思。

9。对待用户评论的态度问题。
呵呵,其实不能够算个问题了。现在许多Linux的拥护者一听说别人提出Linux的批评,马上会说你不懂,不专业等等。感觉如果你在他面前说Linux 任何坏话,他都会给你一拳的样子。我觉得这样的态度实在不能算很好。真正的专业级别的用户有多少?如果你只对着那些专业级的用户,那么Linux永远不可能普及,只能固守在一个小团体之内。你想扩展,就要把不专业的人拉进来,专业的人已经在使用Linux了。拥护是拥护,但是我们不应该听不进反对意见,如果反对意见没了,也就说明没有人关注了。
========
focusoncdr:
有个英文缩写叫STFG (Search the fucking google),作为新用户你觉得linux有这样那样的不方便,这是很正常的,但是在发表评论的时候是不是STFG一下,先确定一些不方便是不是由于我们不会使用造成的?在中文IT圈子有个现象很耐人寻味,时不时会有个人跳出来,指点江山--说Linux这也不好那也不好。反之,你什么时候看到过有人出来写个帖子--windows的XXX缺点?更严重的问题在于,发帖的人其实自己都没有怎么用过Linux!别人为什么说你不专业?因为你确实不专业嘛。如果今天Stallman(他老人家对Linux其实还是有话要说的)跑出来说Linux怎么怎么不好,摆出的理由都是经不起推敲的,Linux的拥趸们一样会去嘘他。。。但是反过来说,如果一个普通用户的观点切中肯綮,那我相信Linux的拥趸们肯定支持的。


=================
Batfree:

普通用户就是普通用户,你让他提出专业问题不知道是不是强人所难了。当然仅仅说你提出的问题不专业也无可厚非,但是许多Linuxer的态度并不是友好的帮助或者是解答的态度,而是嘲笑的态度。这种嘘的态度对于Linux的发展确实没有什么好处,在李维的《Borland传奇》中115页说到 Borland的Kynix开发组的领导者Danny Thorpe在开发Kynix的过程中发现了Linux的Bug,他将这些Bug公布在Linux论坛上,被Linuxer斥责,甚至招来Linuxer 的谩骂。他一怒之下,自己修改这些Bug,因此Kynix在安装的时候会首先Patch一下。后来再遇到bug的时候,他不再公布,而是自己解决。后来因为憋了一肚子气,转而开发.net产品去了。这样的大师级人物都被嘘走了,是不是Linuxer该想一想自己的态度了。当然,普通用户可能提出的意见不专业,但是解决与嘲笑甚至攻击的态度却是差的太多了。而且产品是给用户使用的,不是给专业人士使用的,以专业人士的眼光设计出来的产品对普通用户来讲不一定合适,只有依照用户的意见设计才是对用户友好。软件工程中要进行用户需求调查,为什么不是由程序员制定需求呢?作为程序员,要考虑程序的最终用户,许多产品被人垢病,都是因为不是面向用户设计的。当年的世界三大手机厂商的爱立信,技术是一流的,在手机最风光的时候沦落成了索尼爱立信,占有率也不知道排在第几位了,除了一些市场因素,与重技术而轻用户体验有很大的关系。外行人能创造出来而内行人没有创出出来的例子太多了。专业人员可能已经习惯了某种思维,那些不便他也认为理所应当了。在Gmail推出之前,AJAX技术在web邮箱里有应用吗?我不是说Gmail不专业,而是说大家已经习惯某种东西的时候就会忽视他的不足了。

看文档的问题,我也知道看文档,看说明,但是为什么看说明书呢?据我所知大部分的用户没有看帮助文档的习惯,这不仅仅是 Windows养成的习惯,而是人的习惯,你看到谁刚买到手机之后不首先打开手机玩而是把手机放一边去看说明书,同样拿来一个软件,你是先看帮助还是先凭直觉试用一下呢?不知道你第一次登电梯的时候是不是先找来电梯的说明书来看一下呢?其实文档这个东西是产品设计不成功的表现。一个工具最成功的是让人感觉不到他的存在。你日常用品中有多少东西是先看文档再开始用的。如果买来一个杯子还带着1000页的使用说明,你要读完说明书才能用,这样的杯子不知道谁会买。好了,就说到这里了,再说就离题太远了。

最后,我声明一下,这些只是我个人的体会,个人观点,对事不对人。也不针对任何Linux群体。我喜欢开源软件,也正在努力学习Linux,我只保证我现 在持这样的态度,也许以后的态度会与现在相反,那说明我在前进。

关于“再谈Linux发行版的”评论的回应

现在Linux真的成为了焦点问题了。我的“再谈Linux发行版”贴到solidot.org之后又引起了focusoncdr的痛斥,其实并不想引起论战,只是想通过讨论为Linux的发展贡献一下力量。不过观点的不同很容易引起纷争,只希望在学术的范围内讨论问题,同时也希望理越辩越明,而不会扩展开去。
这是focusoncdr朋友对我的理论的驳斥,为了方便,我将其拷贝下来了,原文在这里。下面的以focusoncdr开头的是focusoncdr的评论,以Batfree开头的是我的回应。

继续论战

batfree又发表“再谈Linux发行版的问题”
下面黑体是我的评论

没 有想到刚刚写的一篇“Linux到底有多大”的文章引起了这么大的反响,说实话,当初写这些的时候只是写给自己看的,没有想到会这么多人关注,所 以写的时候只是随心所欲,没有经过慎重的考虑,里面的说法难免偏颇,毕竟是Blog上嘛。不过被一位朋友看到给贴到了solidot.org上了,结果引 起了这么大的风波,真是远远超出我的想像了。
为此,我想在这里补充几点。
1。我上一篇文章说的是Linux发行版,可能题目不太严谨,因 此造成了许多人的误解。也许应该将题目改成“Linux发行版到底有多大”。特此声明,因 为我也明白Linux是Linus Toravlds的注册商标,只是指Linux内核部分,不过我这里说的Linux是指大多数人所指的Linux发行 版,因为你可以做个用户调查,估计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人心中说起Linux的时候都是指发行版或者是是Linux系统,而不是专指Linux内核。

=========
focusoncdr:
在这个问题上纠缠确实有点钻牛角尖。


Batfree:
这个问题已经解决,大家互相认同了观点了。

2。我不是一个Linux专业人员,只是一个普通的用户,因此我是以普通用户的角度来看的。不过我并不认为这有什么错,因为毕竟计算机以普通用户居多, Linux不能够要求所有的用户都能够了解操作系统的架构,都知道如何编译内核。对于普通用户,简单的使用方式是留住用户的第一步。如果一个用户在使用之 后又去试用其他的系统了,那说明这个系统不能够让他满意,没有留住他。
=========
focusoncdr:

从用户角度看问题当然不错。但是我注意到作者使用Gentoo来说明很多问题,但是Gentoo面向的社群本身就是Linux的高级用户。你不能用高级用 户的要求来面对普通用户。对于普通用户,他们应该使用RedHat、Mandrake、ubuntu这样的发行版。实际上在几年前,RH或者 Mandrake就已经提供了GUI的安装界面,用户只要点击鼠标就可以安装,并不需要编译内核。
至于留住用户的问题,我相信对于任何一个没有任 何计算机经验的人,他使用Windows和Xwindow+KDE/GNOME的体验是差不多的。为什么我 们会有Windows能够留住用户的印象,我觉得跟我们所处的大环境有关,确实周围使用Windows的人太多了,这其实就是我前面提到的流行歌曲的例 子,一首歌难听的歌经过媒体狂轰滥炸我们也会为之改观。因此就像上面有人提到的在国外研究所,别人有点嘲笑使用Windows的人,这也不说明 Windows就不好,只是那个环境都是使用*nix的。
我本人是WindowsXP跟Debian Linux双系统的,我碰到很多次了--当我在KDE里开发的时候,旁边的人(就是所谓的“普通用户”)说“这是什么Windows界面啊?很好看 啊。。。”(看到习惯的力量了吧?)然后我得不厌其烦的解释,我这个不是Windows云云。我的例子也许不具有代表性,但是至少说明不是所有的用户都是 看了一下Linux就摇头的。

=============
Batfree:
用Gentoo来说明也许不太合适,那是因为我眼下正在使用Gentoo,其实写上一篇文章的起因也是因为觉得Gentoo的portage管理方式觉得 其相较于rpm和deb的方便,但是同时又不是很完美,因此才引出了“Linux到底是多大的”的感慨,其他的发行版我也曾经用过,用过RedHat, Fedora系列,Ubuntu,Suse和Mandrake因为机器要求配置太高,如果开启GUI界面慢的无法忍受,所以只试过没用过。说实话,我的工 作环境是Windows,作为Java开发并发并不需要我一定用Linux,用Linux只是纯属个人爱好。我文章里的所谓的编译内核的举例只是想说明 Linux对于用户不友好,也许许多人从来用不着,但是一个OS用户肯定会需要定制自己的系统的,在Linux上如果不了解这些内容,可能安装完一个软件 在那里找不知道。 对于一个没有任何计算机使用经验的人来说,可能确实Windows与Linux是一样的,也有可能他觉得Linux更酷,但是现在的计算机用户那一个没有 Windows使用经验?现在一个计算机用户他可能不会使用Linux,也可能不知道Linux,但是你如果说他也没有使用过Windows就不太可能 了,几乎可以肯定他不是一个计算机用户了。现在的Linux用户一般是先接触了Windows才接触Linux的,先接触Linux再接触Windows 的人非常之少。 Windows用户多,也不是仅仅有漂亮的面孔而留住用户的,也不仅仅是大环境的问题,就像许多人关注Apple一样,易用性,人性化设 计占的比重是非常大的。我从未否认Linux在这方面做的工作,而且我也从99年就开始关注Linux,Linux在这方面的进步确实非常大,只是说还不 够。这不仅仅是我个人的观点,以业界普遍的观点来看,在人性化方面Mac OSX最好,次之为Windows,然后才是Linux。虽然Windows是大环境,但是Mac OS依然被认为人性化设计最好的,也是最能吸引用户的,而Linux排在Windows之后也不是一两个人的说法。

3。与Windows的比较。
这 个问题很有趣,每当有人说 Linux不好的时候,就会有人说不要与Winodws比较,其实为什么不能与Windows比较呢?现在市场上的操作系统,用户接触最多的就是 Windows了,他可能没有见过Linux,没有见过BSD,没有见过Mac OS X,但是一个计算机用户如果说没有见过Windows的估计少之又少了。不与Windows比较是不可能的。除了极少数用户第一次见到计算机的时候就是见 到的Linux,估计多数人都是从Windows开始的,因此不与Windows比较是不可能的。而且现在市场上的操作系统,比较知名的就是 Windows,Linux,Mac OS X,BSD了,而尤以Windows最为常见,因此用户在使用Linux的时候自然而然会与Windows做比较。有比较才会有特点,除非Linux用户 没有见过其他的操作系统,不然肯定会有所比较的。
==========

focusoncdr:
跟Windows 比较当然需要,通过比较可以知道各自的不足。就像Windows从*nix学习了很多东西,Linux或者其他Unix也需要汲取 Windows的优秀思想。但是怎么比较就是个方法了,用现在的Windows跟几年前的Linux比、挑Windows的强项跟Linux的弱项 比。。。这样的比较法,不比较也罢,因为答案摆在这边嘛。这种比较的方法是“田忌赛马”,只能说做比较的人比较“有智慧”,但是是不是缺少一点公平性呢?

=============
Batfree:
我从来没有拿几年前的Linux与现在的Window相比,我所说的那几条现在的Linux同样存在。不过确实挑Windows的强项跟Linux的弱项 比,因为我不是在贬低Linux,而是在为Linux找不足, focusoncdr可能误会我的意图了,我不是一个Windows拥护者,相反,我是一个Linux拥护者,找不足也是希望Linux的发展,但如果拿 Windows 弱项与Linux强项比,那样就去找不足的意义了。我并不是在争论谁好谁坏的问题,而是讨论如何让Linux更好的问题。 我不认为这里存在公平性的问 题,因为一开始我就没有想将二者放在天平称一称的意思。如果造成了大家的理解错误,在此道歉,我不是要攻击Linux,而是想改进Linux。

4。Windows的用户思维问题。
这 个问题也是会引起非常大的争论的。每一个刚刚使用 Linux的用户都会被前辈告知不要以Windows的思维考虑Linux。这是事实,Linux确实与Windows不一样,不过你不能够强制要求用户 不要去思考。IDC的调查显示,Linux在桌面市场占有率仅为2%,在中小企业占有率不中1%,除非 Linux固守这2%的用户,不希望再发展了。要想扩大占有率,就要将更多的Winodows用户拉到Linux上来。而这些从Windows转到 Linux上来的用户,他们肯定会有Windows的思维的,这是生理现象,不能够强求。因此我认为要想用户不以Windows思维考察Linux是不现 实的。
==========
focusoncdr:

我不觉得“前辈”们说得有什么大错特错。Windows和Linux/Unix发展到今天,他们的分野已经不仅仅是一个软件环境的差异了,实际上已经上升到文化的高度。你用一种文化的眼光去度量另外一种文化,很多时候只能得出错误的结论。
占 有率的问题在中国是个伪命题。为什么这么说?因为众所周知的盗版现象。在一个盗版非常严重的环境里,Windows和Linux的定价可以认为是一样 的。这种环境下基本上就是先入为主的状况。为什么Linux目前所谓的占有率低,很简单,它进来晚嘛!而且进来以后还有很多人说“它不兼容Windows 的习惯”--晕!
实际上我们可以看到的是为了照顾windows用户的使用习惯,中国的Linux的发行版花了很多力气在兼容Windows上--没有办法,要引导用户啊。
所以从这一点上说,我真心希望微软加强盗版打击力度,说不定“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Linux在中国大放异彩!

============
Batfree:
计 算机属于工具,也许在Apple迷和Linux迷眼中操作系统的理念已经属于文化的范畴了,不过对于用户来讲,OS就是工具, 就像“黑猫白猫的理论”一样简单,并没有上升到文化的高度,评价工具只有好用与不好用的标准。占有率问题也不是仅仅中国的问题,这是一个世界的问题, Linux并不是只有在中国占有率低,而是在世界范围内的占有率低,我所举的Linux占有率不足2%不是中国的数据,而是全世界的数据。这就不能够归咎 于盗版的问题了。虽然在国内的盗版问题,其实与Windows全球定价有关系,造成了在中国价格过高。在世界范围,桌面用户仍然是以Windows为主。 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即使是 focusoncdr不也同时安装了Windows了吗? 微软是不是会打击盗版属于商业行为,如果打击盗版会给他带来巨大的利益,他可能会如此,但目前 看来打击盗版对微软并没有好处。Linux已经处在这样的环境之下,想改变环境是不可能的,在我看来微软加大打击盗版的可能性不大,反而降低 Windows售价,甚至将来有一天可能免费发放Windows,以打击Linux,如果Linux想通过价格来取胜实在是希望渺茫,而且这也不取胜的正 道。以这种想法去发展Linux只会阻碍Linux的发展,Linux真正应该做的是如何将Windows转化为Linux用户。

5。中文问题。
Linux 支持国际化,这我知道,但是可以肯定的说Linux对于中文用户并不友好,当然这可以归咎到中文开发人员太少的缘故。不过对于用户来讲,不应该 考虑开发的问题吧,你是给用户使用的,不是给开发人员使用的。现在的Linux的中文支持不知道有几个人敢肯定的说很好。如果说很好了,为什么那么多人在 论坛上问如何美化界面呢?一个系统安装好之后,中文界面,中文输入法,中文字体这些应该是最基本的。但是就是这一点许多的Linux发行版并没有做好。至 少现在很多人认为很好的Ubuntu就没有做好。我用Ubuntu的官方安装之后,他告诉我为支持中文还需要联网去下载中文的相关内容。如果我的计算机不 能够联网怎么办?而且既然按照指导安装了中文相关内容,仍旧没有中文的输入法,你还是需要自己apt-get一个中文输入法,和中文字体。虽然并不是很复 杂的过程,但是对于一个普通用户来讲,他希望安装完之后至少可以看一看中文网页,输入一下中文内容。否则,他连上网都看不了中文网页,甚至都不能够搜索一 下帮助,因为他不知道如何输入中文,浏览中文网页也是一片的方框。其他的发行版如Fedora,Suse可能会好一点,但是仍旧不是很理想的。
=========
中文问题确实是困扰我们的计算机普及的问题。在这一点上不可否认微软确实做得好。但是为什么微软做得好?是因为linux技术力量不够?不是!技术上i18n和L10n早解决了多语言的支持问题。
请 注意Linux发展环境和windows的差异--Linux是社区中生长起来的,对它来说,社区的力量是最重要的。Linux怎么去看中国?就是一些 社区嘛,而且这些社区的力量还很小--在国际上的Linux社区,中国人都不是很活跃的,所以社区的力量用在对中文的支持也不会很好。另一方面,国内的一 些Linux发行版的中文支持其实做得很好,但是我们这些同胞又不喜欢贡献自己的代码,所以造成了今天的局面。这确实是我们的悲哀。
而windows是一个公司行为,作为公司他要求利润最大化,他们看到中国是什么?一个非常大的市场!所以他当然会投入人力物力去做中文化。

================

Batfree: 这个观点我同意,我所指出的Linux的中文问题没有想批评谁的想法,只是将问题提出来,希望大家关注以解决。

6。软件数量问题。
没 有人愿意安装永远也用不到的东西,那只会浪费空间。现在的发行版一般会将许多内容同时安装上去,如常见的GIMP,Openoffice.org等。虽 然有人需要,但不是每个人都需要。我就从来没有想过什么处理图像。还有那些Game,只要安装Gnome或者是KDE就附带上去了。 不知道有几个人会去 玩那些Game,当然也会有人说Windows里面也安装了许多这样的类似的东西,不过我不认为这是什么好的借口。这些软件应该都可以让用户轻易的选择 的,这才是比较好的做法。现在的Linux发行版就是不管你需要不需要都装上去,而你真正需要的可能反而没有装。
========

focusoncdr:
我 提到过,作者就是使用windows养成了坏习惯--一路点击next的人。Gimp、OO这些东西确实不是每个人需要,但是所有的发行版在安装程序都 提供了你自由选择需要安装软件包的权利,你不使用这些权利,反过来说“Linux不管你需要不需要都装上去”是不是有点过了?

7。软件的安装与删除问题。
随 便找来一个用户,问一上在Linux与Windows上安装与删除一个软件那个更容易。虽然Linux上有apt,有rpm,有Yast,但是没有一个 能够真正解决这些问题的。虽然Windows上卸载程序的时候也可能引起别的程序不能运行,但是很少见的,至少我很少遇到因为卸载了word而导致IE不 能够使用了。而Linux上则不然,复杂的依赖关系让你不得不小心翼翼。就以两种桌面环境KDE与Gnome来说吧,如果你卸载了Gnome,想只使用 KDE,很可能一大串的程序都无法运行了。
=======
focusoncdr:

不用肯定的说“随便找来一个用户”,因为我也是用户。对于我来说,我的WindowsXP差不多隔一段时间就要重新安装一次,为什么?因为越来越慢。这又 为什么?因为我装的软件都加上了一大堆的dll和他们需要的文件,而我删除的时候往往很难真正删除干净。我另外一块硬盘上的Debian从今年年初安装到 现在,还是很快。而我已经升级到最新的package了。我认为RPM确实不太好用,但是APT确实好用。至于依赖关系就更可笑了--虽然gnome不等 于Windows(它只是一个WM),但是我相信你要运行的那些程序都是依托在Gnome之上的,所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gnome都不在了,当 然不能运行。至少Linux给你卸载WM的机会,你在Windows把Explorer卸了试试?估计是“一大串的程序都无法运行”,而是windows 无法运行了。

============
Batfree:

可 能我说的“Linux不管你需要不需要都装上去”有点过分,不过确实可以看到Linux的一些发行版在安装的时候给用户的选择并不 大,如Ubuntu就没有在安装的时候提供用户模块选择。另外我认为Windows的安装方式并没有给用户带来不便,也没有困扰用户,反而是提供给用户一 个人性化的界面,Installshied,Wise Install等都是不错的安装方式,我并不认为这是坏习惯,一个向导式的安装界面容易让用户接受还是一个RPM或者是deb式的安装更容易为用户接受 呢?Windows在安装程序方面就既简化了安装过程,同时给了用户一定的可控制性。在我认为这是Windows的优点,而不是坏习惯,如果Linux的 安装方式无论是apt-get方式还是rpm方式更容易为用户接受,微软以及各种windows平台的软件公司,肯定会提供更容易占有市场的方式。 Linux现在提供GUI界面的RPM管理或者是Yast也是从Windows的安装方式中借鉴其优点。

8。面向谁的问题。
比 较一下Windows与Linux两个平台,你说那一个平台在面向用户方面做的好一些。你可以用命令行,但是你不能够指望所有的人都会用命令行。如果鼠 标没有发明,你敢说现在有多少人在使用PC,能够达到这样的普及率吗?没有GUI界面,现在有多少人能够用PC工作?命令行强大不假,但是学习曲线比较 陡,如果你不想让所有的人都在第一步就上不了坡,还是提供一个友好的GUI吧。Linux的GUI有了很大的发展了,KDE,GNOME都不错了。不过还 有许多软件都要命令行。一个最明显的问题,Windows上的命令行可能有的人从来没有用过,但是他一样可以将Windows用的很好,并不影响他办公之 类的。谁能告诉我他使用Linux可以完全在GUI下工作的很好,从来没有用过命令行?GUI可以实现最基本的功能,他可以留住用户。如果用户在刚使用的 时候就被吓退了,你再怎么让他留下来?更别说去研究什么命令行的用法了。 只有留住了他,你才能够逐渐让他体会到更深入的功能。GUI在这方面是不是比字 符界面好一些呢?
========
focusoncdr:
又是一个伪命题
就像我前面的回贴说的“我很纳闷的是为什么一提到Linux就是命令行界面(CLI)?”
如果要说windows=GUI,那我认为更恰当的是MacOS=GUI,不论年龄还是界面。
“还 有许多软件都要命令行。”--这句的潜台词是说Windows下不需要命令行,但是我不得不指出,您对windows的经验可能也限于桌面--很多 Windows下的服务器程序其实都是控制台程序(console application)。另外,对于普通用户来说,如果一般使用Linux,确实可以做到只有图形界面就可以了。另外作为一个开发人员,我即使是在 windows下。我也习惯用CLI的,而且Windows的CLI实在是太小儿科了,没有办法,我只好装了个Cygwin。
===========

Batfree:这是一个伪命题吗?我在第一篇文章是说到”能够用GUI完成的功能就在提供命令行的同时提供GUI方式,因为命令的方式而吓退了不少人。“请作者仔细看一看内容,我是说”在提供命令行的时候同时提 供GUI方式“,我并没有否认命令行方式的强大,因为作为一个程序员,我也经常使用命令行,因为命令行方式提供更多选择的自由,有时候甚至更方便。我也从 来没有否认Linux在GUI方面的巨大进步,但是Linux现在许多工作仍然必须要在命令行下执行这是不可否认的吧。我没有讨论Linux的界面问题, 只是在比较二者谁更对用户友好的问题。另外讨论范围也只限于桌面应用,没有多少用户在自己用的桌面上架设各种服务器吧,一般只有开发人员会这么做。我的机 器上也有Apache,Tomcat,我也经常在命令行编译程序,不过我不认为这是对用户友好的方式。就像是程序员也并不排斥IDE开发环境,更何况普通 的用户呢?不知道作者大部分的时间喜欢在命令行模式下工作还是喜欢在GUI模式下工作呢?也许作者是高手根本用不着GUI界面吧。不过对于一般的人来说, GUI更加友好。这也是为什么GNOME,KDE高速发展的原因。我再次强调”能够用GUI完成的功能就在提供命令行的同时提供GUI方式“,请作者不要 曲解我的意思。
9。对待用户评论的态度问题。
呵呵,其实不能够算个问题了。现在许多Linux的拥护者一听说别人提出Linux的批评,马上会说你不懂,不专业等等。感觉如果你在他面前说Linux 任何坏话,他都会给你一拳的样子。我觉得这样的态度实在不能算很好。真正的专业级别的用户有多少?如果你只对着那些专业级的用户,那么Linux永远不可 能普及,只能固守在一个小团体之内。你想扩展,就要把不专业的人拉进来,专业的人已经在使用Linux了。拥护是拥护,但是我们不应该听不进反对意见,如 果反对意见没了,也就说明没有人关注了。
========
focusoncdr:
有个英文缩写叫STFG (Search the fucking google),作为新用户你觉得linux有这样那样的不方便,这是很正常的,但是在发表评论的时候是不是STFG一下,先确定一些不方便是不是由于我 们不会使用造成的?在中文IT圈子有个现象很耐人寻味,时不时会有个人跳出来,指点江山--说Linux这也不好那也不好。反之,你什么时候看到过有人出 来写个帖子--windows的XXX缺点?更严重的问题在于,发帖的人其实自己都没有怎么用过Linux!别人为什么说你不专业?因为你确实不专业嘛。 如果今天Stallman(他老人家对Linux其实还是有话要说的)跑出来说Linux怎么怎么不好,摆出的理由都是经不起推敲的,Linux的拥趸们 一样会去嘘他。。。但是反过来说,如果一个普通用户的观点切中肯綮,那我相信Linux的拥趸们肯定支持的。

=================
Batfree:

普 通用户就是普通用户,你让他提出专业问题不知道是不是强人所难了。当然仅仅说你提出的问题不专业也无可厚非,但是许多Linuxer的态度 并不是友好的帮助或者是解答的态度,而是嘲笑的态度。这种嘘的态度对于Linux的发展确实没有什么好处,在李维的《Borland传奇》中115页说到 Borland的Kynix开发组的领导者Danny Thorpe在开发Kynix的过程中发现了Linux的Bug,他将这些Bug公布在Linux论坛上,被Linuxer斥责,甚至招来Linuxer 的谩骂。他一怒之下,自己修改这些Bug,因此Kynix在安装的时候会首先Patch一下。后来再遇到bug的时候,他不再公布,而是自己解决。后来因 为憋了一肚子气,转而开发.net产品去了。这样的大师级人物都被嘘走了,是不是Linuxer该想一想自己的态度了。当然,普通用户可能提出的意见不专 业,但是解决与嘲笑甚至攻击的态度却是差的太多了。而且产品是给用户使用的,不是给专业人士使用的,以专业人士的眼光设计出来的产品对普通用户来讲不一定 合适,只有依照用户的意见设计才是对用户友好。软件工程中要进行用户需求调查,为什么不是由程序员制定需求呢?作为程序员,要考虑程序的最终用户,许多产 品被人垢病,都是因为不是面向用户设计的。当年的世界三大手机厂商的爱立信,技术是一流的,在手机最风光的时候沦落成了索尼爱立信,占有率也不知道排在第 几位了,除了一些市场因素,与重技术而轻用户体验有很大的关系。外行人能创造出来而内行人没有创出出来的例子太多了。专业人员可能已经习惯了某种思维,那 些不便他也认为理所应当了。在Gmail推出之前,AJAX技术在web邮箱里有应用吗?我不是说Gmail不专业,而是说大家已经习惯某种东西的时候就 会忽视他的不足了。

看文档的问题,我也知道看文档,看说明,但是为什么看说明书呢?据我所知大部分的用户没有看帮助文档的习惯,这不仅仅是 Windows养成的习惯,而是人的习惯,你看到谁刚买到手机之后不首先打开手机玩而是把手机放一边去看说明书,同样拿来一个软件,你是先看帮助还是先凭 直觉试用一下呢?不知道你第一次登电梯的时候是不是先找来电梯的说明书来看一下呢?其实文档这个东西是产品设计不成功的表现。一个工具最成功的是让人感觉 不到他的存在。你日常用品中有多少东西是先看文档再开始用的。如果买来一个杯子还带着1000页的使用说明,你要读完说明书才能用,这样的杯子不知道谁会 买。好了,就说到这里了,再说就离题太远了。


最后,我声明一下,这些只是我个人的体会,个人观点,对事不对人。也不针对任何Linux群体。我喜欢开源软件,也正在努力学习Linux,我只保证我现在持这样的态度,也许以后的态度会与现在相反,那说明我在前进。

2005年11月27日

再谈Linux发行版的问题

没有想到刚刚写的一篇“Linux到底有多大”的文章引起了这么大的反响,说实话,当初写这些的时候只是写给自己看的,没有想到会这么多人关注,所以写的 时候只是随心所欲,没有经过慎重的考虑,里面的说法难免偏颇,毕竟是Blog上嘛。不过被一位朋友看到给贴到了solidot.org上了,结果引起了这 么大的风波,真是远远超出我的想像了。
为此,我想在这里补充几点。
1。我上一篇文章说的是Linux发行版,可能题目不太严谨,因此造成 了许多人的误解。也许应该将题目改成“Linux发行版到底有多大”。特此声明,因 为我也明白Linux是Linus Toravlds的注册商标,只是指Linux内核部分,不过我这里说的Linux是指大多数人所指的Linux发行 版,因为你可以做个用户调查,估计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人心中说起Linux的时候都是指发行版或者是是Linux系统,而不是专指Linux内核。
2。 我不是一个Linux专业人员,只是一个普通的用户,因此我是以普通用户的角度来看的。不过我并不认为这有什么错,因为毕竟计算机以普通用户居多, Linux不能够要求所有的用户都能够了解操作系统的架构,都知道如何编译内核。对于普通用户,简单的使用方式是留住用户的第一步。如果一个用户在使用之 后又去试用其他的系统了,那说明这个系统不能够让他满意,没有留住他。
3。与Windows的比较。
这个问题很有趣,每当有人说 Linux不好的时候,就会有人说不要与Winodws比较,其实为什么不能与Windows比较呢?现在市场上的操作系统, 用户接触最多的就是Windows了,他可能没有见过Linux,没有见过BSD,没有见过Mac OS X,但是一个计算机用户如果说没有见过Windows的估计少之又少了。不与Windows比较是不可能的。除了极少数用户第一次见到计算机的时候就是见 到的Linux,估计多数人都是从Windows开始的,因此不与Windows比较是不可能的。而且现在市场上的操作系统,比较知名的就是 Windows,Linux,Mac OS X,BSD了,而尤以Windows最为常见,因此用户在使用Linux的时候自然而然会与Windows做比较。有比较才会有特点,除非Linux用户 没有见过其他的操作系统,不然肯定会有所比较的。
4。Windows的用户思维问题。
这个问题也是会引起非常大的争论的。每一个刚刚使用 Linux的用户都会被前辈告知不要以Windows的思维考虑Linux。这是事实,Linux确实 与Windows不一样,不过你不能够强制要求用户不要去思考。IDC的调查显示,Linux在桌面市场占有率仅为2%,在中小企业占有率不中1%,除非 Linux固守这2%的用户,不希望再发展了。要想扩大占有率,就要将更多的Winodows用户拉到Linux上来。而这些从Windows转到 Linux上来的用户,他们肯定会有Windows的思维的,这是生理现象,不能够强求。因此我认为要想用户不以Windows思维考察Linux是不现 实的。
5。中文问题。
Linux支持国际化,这我知道,但是可以肯定的说Linux对于中文用户并不友好,当然这可以归咎到中文开发人员 太少的缘故。不过对于用户来讲,不应该 考虑开发的问题吧,你是给用户使用的,不是给开发人员使用的。现在的Linux的中文支持不知道有几个人敢肯定的说很好。如果说很好了,为什么那么多人在 论坛上问如何美化界面呢?一个系统安装好之后,中文界面,中文输入法,中文字体这些应该是最基本的。但是就是这一点许多的Linux发行版并没有做好。至 少现在很多人认为很好的Ubuntu就没有做好。我用Ubuntu的官方安装之后,他告诉我为支持中文还需要联网去下载中文的相关内容。如果我的计算机不 能够联网怎么办?而且既然按照指导安装了中文相关内容,仍旧没有中文的输入法,你还是需要自己apt-get一个中文输入法,和中文字体。虽然并不是很复 杂的过程,但是对于一个普通用户来讲,他希望安装完之后至少可以看一看中文网页,输入一下中文内容。否则,他连上网都看不了中文网页,甚至都不能够搜索一 下帮助,因为他不知道如何输入中文,浏览中文网页也是一片的方框。其他的发行版如Fedora,Suse可能会好一点,但是仍旧不是很理想的。
6。软件数量问题。
没 有人愿意安装永远也用不到的东西,那只会浪费空间。现在的发行版一般会将许多内容同时安装上去,如常见的GIMP,Openoffice.org等。虽 然有人需要,但不是每个人都需要。我就从来没有想过什么处理图像。还有那些Game,只要安装Gnome或者是KDE就附带上去了。 不知道有几个人会去 玩那些Game,当然也会有人说Windows里面也安装了许多这样的类似的东西,不过我不认为这是什么好的借口。这些软件应该都可以让用户轻易的选择 的,这才是比较好的做法。现在的Linux发行版就是不管你需要不需要都装上去,而你真正需要的可能反而没有装。
7。软件的安装与删除问题。
随 便找来一个用户,问一上在Linux与Windows上安装与删除一个软件那个更容易。虽然Linux上有apt,有rpm,有Yast,但是没有一个 能够真正解决这些问题的。虽然Windows上卸载程序的时候也可能引起别的程序不能运行,但是很少见的,至少我很少遇到因为卸载了word而导致IE不 能够使用了。而Linux上则不然,复杂的依赖关系让你不得不小心翼翼。就以两种桌面环境KDE与Gnome来说吧,如果你卸载了Gnome,想只使用 KDE,很可能一大串的程序都无法运行了。
8。面向谁的问题。
比较一下Windows与Linux两个平台,你说那一个平台在面向用户方 面做的好一些。你可以用命令行,但是你不能够指望所有的人都会用命令行。如果鼠 标没有发明,你敢说现在有多少人在使用PC,能够达到这样的普及率吗?没有GUI界面,现在有多少人能够用PC工作?命令行强大不假,但是学习曲线比较 陡,如果你不想让所有的人都在第一步就上不了坡,还是提供一个友好的GUI吧。Linux的GUI有了很大的发展了,KDE,GNOME都不错了。不过还 有许多软件都要命令行。一个最明显的问题,Windows上的命令行可能有的人从来没有用过,但是他一样可以将Windows用的很好,并不影响他办公之 类的。谁能告诉我他使用Linux可以完全在GUI下工作的很好,从来没有用过命令行?GUI可以实现最基本的功能,他可以留住用户。如果用户在刚使用的 时候就被吓退了,你再怎么让他留下来?更别说去研究什么命令行的用法了。 只有留住了他,你才能够逐渐让他体会到更深入的功能。GUI在这方面是不是比字 符界面好一些呢?
9。对待用户评论的态度问题。
呵呵,其实不能够算个问题了。现在许多Linux的拥护者一听说别人提出Linux的批 评,马上会说你不懂,不专业等等。感觉如果你在他面前说Linux 任何坏话,他都会给你一拳的样子。我觉得这样的态度实在不能算很好。真正的专业级别的用户有多少?如果你只对着那些专业级的用户,那么Linux永远不可 能普及,只能固守在一个小团体之内。你想扩展,就要把不专业的人拉进来,专业的人已经在使用Linux了。拥护是拥护,但是我们不应该听不进反对意见,如 果反对意见没了,也就说明没有人关注了。
最后,我声明一下,这些只是我个人的体会,个人观点,对事不对人。也不针对任何Linux群体。我喜欢开源软件,也正在努力学习Linux,我只保证我现在持这样的态度,也许以后的态度会与现在相反,那说明我在前进。

2005年11月25日

Linux到底是多大?

现在的Linux发行版是越来越大了,Fedora Linux是六张CD,Ubuntu安装之后连中文环境都没有,告诉我需要上网下载,而Suse  Linux八张CD,除了针对不同的CPU之外选择,如PPC,AMD64等选择之外,我们的Linux要想得到一个可以正常工作的环境,对于中文用户来 说,至少需要2张CD,而微软件的Windows 98是200M,windows XP是一张CD,500M左右,windows安装之后占用空间,Windows 98大概600M左右,而windows XP大概是1.2G左右,而Linux以Ubuntu为例,仅仅安装完第一张CD尚未实现中文环境,如中文输 入,中文字体的显示等就已经是2G多了。如果要想安装中文环境,至少要有3G的空间才能够保证你的Linux的使用。其实Linux也可以作的很小,我下 载QEMU的时候里面带有一个Linux,只用了硬盘空间13M左右,这说明Linux可以做的很小。每一个Linux发行版安装完毕之后,一般来说都已 经安装了GIMP,OpenOffice.org,KDE,Gnome之类的,还有一堆你可能永远也用不着的东西,虽然这些软件很有用,可是在 Windows上我们要吧自己选择安装软件,而在安装这些Linux发行版之后,这些我们都不能够选择了,像GCC,Zip,tar这类的,这些几乎是必 须安装的,因为没有这些,以后再安装软件的时候几乎就无法进行了。而在Linux上安装软件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至少没有Windows那样容易,虽然 有RPM,APT之类的,可是又要解决依赖关系,又要编译代码,这些都对于普通用户来讲是不是太过了,他们更习惯于点击,安装,选择安装位置,然后自动安 装,再在菜单里找到相应的程序就行了。而这些Linux都做的不好,无论是RPM还是APT,还是Gentoo的emerg之类的,都无法像 Windows那样的直观,我在刚刚使用Linux的时候,那时候用的是Redhat,按照RPM的命令进行安装,只见到终端窗口一阵翻滚,然后告诉我安 装成功了,可是软件安装在那里我都不知道,在菜单里也没有,在终端窗口中输入命令也启动不起来,我甚至都不知道我是不是已经安装上了。而在卸载的时候也同 样没有告诉我卸载了什么。
虽然Linux有Linux的逻辑,不过这种对于终端用户不直观的安装方式实在不值得骄傲。做为一个操作系统,在首次安装之后,至少应该满足以下几个条件:
1。只安装最基本的系统。GIMP,OpenOffice,Vim,Emacs,Lex之类的软件,用户可能永远也用不到。
2。一个支持多语言的环境。现在的Linux对于英文那不用说了,可是对于其他语言就不是那么友好了。像我在Ubuntu选择中文安装,安装完毕之后既不 能够浏览中文网页,因为字体的缺失,一半以上的字成了方块,也不能够输入中文,这样的中文安装有什么意义呢?至少应该在安装完相应的语言之后,就可以使用 相应的语言工作了。如中文的字体以及输入法,界面,这些是最最基本的内容。
3。用户可以方便的安装程序。现在的RPM等程序管理方式都不直观,用户安装过程中可以控制的因素很小。不要要求用户用源码安装,因为虽然源码安装可以最 大限度的提高性能,但是许多用户连什么是源码都搞不清楚呢。而且第一个条件所说,用户可能永远不需要GCC来编译程序,用户的计算机上可能没有安装GCC 之类的编译程序,所以一定要可以二进制安装。
安装过程可以控制,如安装向导一样的界面程序最好了,用户可以选择将软件安装在自己喜欢的位置,可以知道软件安装在什么地方,最好能够提供一个删除程序,在用户不喜欢的时候可以干净的删除掉。
  让用户找到安装的程序在那里。程序安装完毕之后应该让用户轻易的找到。最好在菜单项里建立一个完整的链接,用户知道从那里可以启动程序,而不是去看说 明书。如现在的Openoffice.org安装完毕之后启动命令是soffice而不是openoffice命令。应该以用户最自然的方式访问,而 Openoffice就不是这么自然了。
4。用户可以方便的删除程序。对于不需要的程序,用户可以方便的删除,谁也不希望自己的系统中充满一些永远也不用的文件。如,一个普通的办公用户,他可能 不需要GIMP,也不需要什么蓝牙之类的功能,可能他也不会用到GCC。那么就应该让他可以方便的删除这些程序而不影响其使用。而不会因为删除了GCC而 影响到其他程序的使用。
5。能够用GUI完成的功能就在提供命令行的同时提供GUI方式,因为命令的方式而吓退了不少人。虽然不如命令行的方式功能强大,但是GUI更具有亲和力,让普通用户更容易理解。

如果Linux能够做到这些,与普通用户之间的距离就很近了。

2005年11月18日

如何调整Firefox中的搜索框

在FireFox中右上角有一个搜索框,这个搜索框本来是方便用户使用的,用户可以直接在里面输入文本,然后就可以直接利用google.com来进行搜 索,不过不知道是怎么回事,这个搜索框却成了摆设,如果在其中输入文字进行搜索,一回车,并没有开始搜索,而是转到了google的首页去了。你还要再一 次输入,再一次进行搜索,这样这个搜索框岂不成了摆设,根本一点方便也没有。
为了解决这个毛病,我们需要进行一下设置,那就是修改一下参数。在地址栏中输入“about:config”转到参数设置页面,然后找到
“browser.search.param.Google.1.custom
browser.search.param.Google.1.default” 两个选项,将他们的值设为空,然后就可以在输入框中直接输入字符串,回 车,就开始搜索了。现在的搜索是在当前页面进行的,也就是将你当前页面覆盖了,如果你想新开一个页面进行搜索,可以通过安装Tabbrower Preperfence插件,在选项里设置为搜索栏打开新页面。

2005年11月16日

I need the Google talk J2ME Version

在手机上收发IM应该不错的,不过各种IM好像都不是开放的,Yahoo,MSN,QQ,ICQ,他们都只能在自己的协议中使用,Google的 Google Talk采用了Jabber这一开放协议,既然是开放的,那就没有问题了, 只要按照协议来进行处理就行了,Jabber是采用XML的方式包装信息的,那么客户端就要处理XML了,写起来应该比较简单,不过目前没有看到有这样的 产品,也许是因为Google Talk的应用范围尚不够吧。

Google已经在为最酷的IT公司

从计算机业成为一个专门的经济产业,已经经过了几次革命了。而每一次革命都有人倒下,也有人成为焦点。目前的焦点无疑是Google了。
计算机业的第一次革命是苹果掀起的,不过那次最大的得益者是微软。刚开始的时候,计算机主要集中在大型机上,那时候一台计算机还是天价,没有几个个人能够负担得起来。不过苹果发明了个人电脑。虽然苹果现在的Mac一般来说并不划归PC(Personal
Computer),但是其实苹果电脑确实是第一个将PC推向用户的,而且苹果的iMac等产品属于PC。在这次革命中,获利最大的是微软,微软靠MS-DOS站稳了脚跟,又靠Windows占领了几乎全部的PC市场。而在这场革命中,IBM不知道算输还是算赢呢?虽然他第一个推出了标准化的PC,也就现在我们一般概念上的PC,不过IBM从中得到的似乎并不算太多。推出OS/2操作系统被微软涮了一把,估计没有几个人还记得了。将微软养大,而微软却抛弃了他。这位从大型机走来的国际机器公司在软件业方面的没有抓住机会,同时其公司的文化也经常被人拿来于微软对比。那时候微软在人们的心目中是酷的代名词。微软的一举一动都被人们关注着。想一想当年windows95推出的时候竟然万人空巷,这已经不仅仅是去购买一个操作系统,而是一种崇拜了,就像好莱坞的明星一样受到人们的追捧,那时候,微软的比尔盖茨也是青少年的偶像,除了对于其身价的崇拜之外,更多的人是将他当成斗士,因为他领导着革命,他的"让每一个桌面上都有一台PC"的口号应该也鼓舞了很多人。同时他将代表高贵的计算机送到了人们手中。微软的文化成了人们津津乐道的企业文化,相信许多人羡慕微软的工作环境的。人们将微软当作领导者来看待,微软是当时最酷的公司。而IBM则被当成了传统的公司,他在这场挑战中被人们当成了被战败者,尽管人们用着IBM的机器,但是仍旧崇拜微软。
然后互联网带来了第二次革命。由于上次革命带来的影响,使更多的人关注着IT业,所以这次革命更加激烈,涉及的范围也更广,人们也更加狂热。首先掀起革命的应该是Yahoo!,这家公司靠一个网站赚到了一百万,于是大家蜂涌向互联网,互联网泡沫由此而产生,那时候会写个HTML就有可能成为百万富翁。由此产生了Yahoo!等一系列的网站。在这场泡沫中,IBM被隔离的更远了,成了陈旧的代名词。微软也差点错失了良机,不过由于离第一次革命不远,微软的革命精神尚存,而且借其强大的财力,才没有在这次革命中成为IBM那样的角色而被挤出去,不过微软的号召力已经没有那么大了,比较以后几个windows产品的发行,人们的期待心情与之前相比差了很大,明星的魅力在消退。虽然微软还是强者,但是群雄并起,他已经不是绝对的焦点了。至少人们的眼睛中不再只有微软了。这革命到现在为止还没有结束,不过目前看来Google已经成了明星了。先行者Yahoo!已经退居其后了,Google以其平民气息得到了更多的关注,现在人们越来越将Google与微软对比,如果说第一次革命是商人战胜了官僚的感觉,现在是平民战胜商人的感觉,毕竟平民气息越浓,人们越能认同,而现在的环境,平民明星更加容易聚齐人气。现在Google就是如此。Google成了挑战微软的代表了,他的开源,他的简单,他的人性化,得到了更多人的关注,现在Google每推出一项产品绝对不需要打广告,人们会在第一时间知道,因为Google的影响力太大了。他的每一个举动都会成为互联网的焦点。而微软则慢慢的成为了与Google对比的对象了。现在微软在扮演着IBM的角色。而IBM则将PC业务卖了,笔记本业务卖了,硬盘业务卖了,活的并不滋润,已经越越来越远离人们的视线,以前所有的人都知道IBM卖PC,而现在估计很少有人知道IBM在干什么了。人们不再知道他干什么,说明他已经失去了明星的光辉了,人们不再关注他了。微软虽然也吸引着人们的目光,不过许多时候他被当作反面角色了,反垄断,赔偿等新闻越来越成为人们谈论的话题。
这一次革命尚未结束,不过Google已经在成了这次革命中的胜利者了。下次的革命尚未开始,也许下一次革命,Google身上的光环也会逐渐褪去,但目前为止沿未看到下次革命会出现在什么地方。
--
I am thinking.

2005年11月7日

节省能源,变相涨价与损害用户利益

刚刚看到一则新闻,说北京今年开始供暖,为了节省能源,减少污染,今年将降低供暖的温度,今年的供暖的温度室内最低为16摄氏度。然后说了一大通的道理,说什么减少污染,将为国家节约多少能源等等,最后才附加了一句,供暖价格不变。节约能源,减少污染,这些事情我都是同意的,毕竟现在的环境污染这么严重,煤炭,石油等都不是可再生能源,支持保护环境我是举双手赞成的。而且温度降到16摄氏度也没有什么问题。这些措施我都支持,不过我疑问的一点是,节省下来的利益归谁了呢?价格保持不变,也就是说用户的供暖费用没有变化,只有温度发生了变化。温度降低,肯定节省燃料了,既然取暖价格不变,也就是说这部分费用归了供暖公司了。用户的利益的一部分已经变相的被供暖公司给占去了。
这种减量不减价的行为不知道有没有人考虑过,供暖公司是打着保护环境的旗号减量的,进行这番宣传,自我标榜保护环境,不过问题是这种行为同时损害了用户利益。保护环境相信大多数人都会同意的,问题是这种保护的方式是不是经过用户的同意呢?而且这些用户利益的直接转化为供暖公司的帐户上的利润了。这种打着高尚的口号进行着行为中国已经很普遍了,我知道在学校的时候,有过好几次“捐款”,当然这种“捐款”是为了什么洪灾之类的,不过募捐的方式非常强硬,所有的学生每人五块钱,老师从工资中扣除100元。这种情况下与现在的供暖公司的行为有些类似,就象许多人曾经遇到的过的从工资中扣除一部分钱作为善款一样。不过供暖公司的行为更加严重,是直接扣除作为公司的收入了,不过是打着保护环境的旗帜。

2005年11月1日

Tags your Files

为你的文件加上标签,Tags 现在在网络上用的很多,
成为了web2.0的一部分,不过,其实在本地计算机上也可以更好的合用的,因为我们的文件实在是太多了,我的计算机刚刚做了一次全面的病毒扫描,报告了300万个文件,这些文件的数目实在是太大了,而我真正合用的并没有多少,可能不会超过100个,但是这些文件分布在各处,每次我合用的时候都要到处找,而且他们分布的并没有规律,有些我可以将其移动到别的地方,但是大部分的时候,移动到别的地方并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因为在windows中只有通过文件夹一层层的摆放来进行分类,而这些分类很快随着你不知道将他们放在那里而失效,而且许多文件并不允许你进行移动。那样你工作的时候就必须在一层层的文件夹里面翻看了,或者你可以合用快捷方式,但是快捷方式也是非常烦人的一种,并不能够提高多少效率,而现在的tags概念比较适合这样的方式,如果可以通过Tags来将自己关心的文件加以分类,相信可以大大的改善用户的使用体验。

--
I am thinking.

2005年10月27日

IM加密的一些想法

这个想法是来源于我正在使用的Email加密的程序GPG的,我只是最近才开始使用GPG,因为朋友中使用加密的人并不多,其实不光是我,估计大部分的中国人使用电子邮件的时候,无论是加密还是签名,好象并不是很常见,因为Email到目前为止在人们的生活中并不是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也就是说,我们平常使用email只是普通的联系,真正需要保密的东西并不多,不过随着个人隐私的越来越重要,email将会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而加密的email将会越来越多的使用的。这在国外已经相当的普遍的,如Linux发行版上都自带GPG这一软件就可见了。
除此之外,IM现在的流行程序已经超过了Email,现在有网络上IM的联系方式已经成了第一位的了,而且在工作中,IM也越来越重要了,MSN messenger,QQ,Yahoo! Messenger,Jabber等联系方式都已经在工作中应用非常普遍了。但是IM的安全性却没有什么提高,据我所知,除了Skype之外,其他的流行IM好象都是使用明码传输信息的,相对于IM的语音窃听,其文字传输的时候更可能被窃听。在公司里面安装Msn sniffer,窃听局域网的所有的MSN Messenger的聊天信息已经在许多公司公开合法化了,因此你在公司里所发送的所有的信息都是公开的,这足见IM安全性之低了。
随着IM在工作中的应用,IM的安全问题也会是非常重要的问题, 将信息加密之后再传输是非常重要的。既然现在的IM都不安全,因此需要第三方的加密软件或者是插件了。PGP的友人验证方式是非常有效的方式,获得一个人的密钥是通过朋友的保证来实现的,在IM中,这种方式更容易实行,相对于通过Email的友人验证方式,相信IM更容易实现的。这样,其公共密钥的分发更容易进行。因此在IM上实现加密,这样的方式相对于Email更容易普及,而且可以加大影响力,通过朋友之间的相互影响就可以加大安全意识的影响。
当然了,对于IM,除了传输之外,本地的安全加密也是非常重要的, 不过应该没有什么大的问题。因为本地加密已经有了非常好的经验了。实现起来应该是没有问题。
剩下的就是加密的速度问题了, 由于IM的信息交换非常迅速,因此加密速度要求非常高,但是速度与安全性往往是矛盾的,如何取得平衡点应该是一个比较重要的问题,不过目前看来,速度好象并不是大的问题。

Technorati : , ,
Del.icio.us : , ,
Ice Rocket : , ,
Flickr : , ,
Buzznet : , ,
43 Things : , ,

2005年10月23日

关于bittorrent中下载媒体文件的一些改进

bt下载是现在是重要的几种下载方式之一,在分享文件的时候具有速度快,分享迅速等优点,虽然现在受到了 打击,但是相信在将来一定时间之内仍旧是非常重要的下载方式,由于BT下载是针对文件分享进行的设计的,因此使用BT下载,文件是百分之百的下载的,一个 字节也不差,但是对于媒体文件,一般来说,只要媒体的头部下载完全就可以了,并不一定百分之百的完全下载才可以播放,因此,完全可以不需要将文件全部下 载,可以只下载部分就可以了,只要保证其文件头部信息的完整即可,这对于提高实时性,利用bt方式进行实时点播非常有用,可以通过BT的方式进行实时传输,对于流媒体来说是非常不错的。因为可以减少服务器端的负担。而且在这种情况下,并不需要对文件进行百分之百的完整性检验,只要保证其达到一定的下载率即可。

东方微点涉嫌故意传播病毒,副总被捕

为研制生产防御计算机病毒软件,北京东方微点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在公司局域网内测试病毒时违反规定,导致病毒传播到互联网上,成为全国首例涉嫌故意传播网络病毒案。昨天,北京警方宣布,该公司副总经理田亚葵已被检察机关批捕。

7 月2日,多家防病毒公司向市公安局公共信息网络安全监察处(网监处)报案:1月以来,"木马"、"蠕虫"病毒再度爆发,五六月病毒发作达到高峰。7月5 日,警方在对北京东方微点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检查中发现,该公司开发研制生产互联网安全软件产品,但未依法在公安机关备案。同时,该公司未采取安全措施 就在与互联网相连的公司局域网内测试病毒。在民警勒令整改后,该公司仍未采取整改措施。

网监部门进行大量调查后发现,该公司自今年 1月成立以来,为研制生产防御病毒软件,未经相关部门审核批准,擅自从国家明令屏蔽的、危险度极高的国外病毒网站直接下载大量计算机病毒,并在未采取安全 技术措施的情况下,在与互联网连接的局域网内进行测试、运行。该公司的行为直接导致病毒被传播到互联网上,引起部分网络瘫痪,已经造成两家公司直接经济损 失数十万元,并对北京某电信公司的正常业务活动造成严重干扰和巨大经济损失。

8月30日,警方将涉嫌"故意制作、传播计算机病毒等破坏程序影响计算机系统正常运行造成严重后果"的该公司副总经理田亚葵刑拘。据悉,警方将在对该公司进行进一步调查后,做出行政处罚。

据计算机专家介绍,病毒程序即使未被运行,在一定状态下仍有可能复制、传播,因此在进行病毒测试时,正规的公司都会在一个单独的局域网上进行测试,并采取 严格的安全措施。绝对禁止在办公环境或在互联网上测试、运行病毒。同时,在研制防病毒软件时,必须在公安机关网监部门备案。
东方微点好像刚刚发布什么主动防御安全系统,不过从报道来看,这家公司本身的安全意识就不高,在这样的安全意识与公司氛围中,相信其开发人员一定也不会将 安全问题当作什么非常重要的意识,在这样的安全意识与公司氛围下开发安全软件本身就是错误,这样公司生产出来的安全问题实在令人怀疑其质量。
I am thinking.

2005年10月22日

测试一下使用邮件发布blog

这只是测试一下,因为中文问题一直不是一件简单事,总是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因此我要测试 一下了。
--
I am thinking.

Open source的版本应该尽快提高到1

版本号这个问题本来应该是无所谓的, 因为毕竟版本号只是一个代号而矣,而且命名方式也有很多种,有的是以数字命名的,1,2,3,4这样的一次增加一点。有的是以年号命名的,如今年发布的叫2006版,一般提前一年就发布了。也有的是以小数点的方式发布的,不同程度的升级就将小数点的不同位上增加点数。开源项目一般保持如Linux这样的命名传统。这其实并不是要求,只是开源社区的传统而矣,而且一般情况下并不是如商业软件那样分为开发版本号和发布版本号,因为开源社区的升级往往是很频繁的,几周甚至几天就会升级一次,因此随着每次升级,开发版与发布版往往采用同样的版本命名方式。正因为如此,开源项目中版本号码在1以下的非常的多。可以说是大部分的开源项目的版本都在1以下,只是零点几,就以现在炒的很火的<Ruby on Rails>,也只是0.13的版本,在一个Linux发行版中,几乎有百分之八十的软件版本号都在1以下。这些数字本来说明不了什么问题,因为许多只有0.12的项目已经工作的非常稳定了。这些并不会影响真正使用开源项目的人,但是问题不在于这些开发者,而在于商业用途中采用开源项目。因为开源项目大部分是开发者自愿开发的,并不是为了商业用途,因而在这方面上考虑并不多,但是如果从整个商业流行的看法,如果一个软件的版本达不到1,那就是属于连Alpha也达不到的程度,更别提beta测试版了,对于商业应用来说,稳定性非常重要,如果连开发者都没有信心发布正式版,真正要在商业中采用是需要非常大的胆量的。更惶论采用只有0.11版本了。
在商业应用中,一般情况认为1.0,2,0版还达不到实用的稳定与性能,真正能够满足需要的软件只有在市场上发行超过3.0版本之后,才能够达到实用的程度,才会逐渐为商业应用所采用。开源软件迟迟不发布正式版本,有的甚至经过了几年也只是在0.2左右,这除了显示开发者没有信心之外,也让关注者信心不足,一般情况下,这样软件是达不到商业要求的。即使是达到了,但是一个公司如果在自己的产品中采用只有0.2版本的软件,也会影响到自己的产品的发布的。因此一般情况下,达到版本1的产品是很难在市场中进行商用的。
另外,是否发布正式版本与作者的态度也有关系,开源项目一般没有商业诉求,一般来说只是凭开发者的兴趣在维持,因而对于是否是正式版本往往不是很在意,而其使用也只是在爱好者中间流传,因而对于象文档,帮助,用户界面等往往很简陋,总之是非面向用户的。一个商业产品面向的往往是非专业用户,因而在用户界面,文档内容等方面都考虑的较多,这也是发布一个正式版本所应该做到的,一个没有友好界面的产品只能算一个残缺品。正是因为如此,Open source才在用户中留下了难用的恶名。如果作者准备发布一个正式的版本,肯定会考虑这些问题的,如用户的安装,用户的使用习惯等等许多的方面,在实际使用中会有那些问题的出现,如何解决,文档及配置等问题。这些问题都是应该好好考虑的,这些对于开发者也是考验,对自己作品的信心,以及配置问题等许多方面的考验,其实这些都不是简单的事情,甚至比开发软件更具有挑战性。
总之,如果软件开发者对于自己的作品有足够的信心,应该尽快考虑发布1.0版本,这样对于开源项目是非常有利的。



Technorati : ,
Del.icio.us : ,
Ice Rocket : ,
Flickr : ,
Buzznet : ,
43 Things : ,

2005年10月16日

粘贴和粘贴并转到

我现在用着三个浏览器,基于IE的Maxthon,FireFox,Opera,我不喜欢IE,这个不需要理由,不过目前为止,有些网页还需要IE来浏 览,因此我选择了Maxthon,因为这个浏览器基于IE的内核,但是提供了很多的人性化的特点,我一般Opera,因为在3M的小软件里面提供了这么多 的能力,非常了不起,另一个原因是Opera的设计非常人性化。只简单的说一点。粘贴是估计很多人都用到的功能吧, 上网的经常需要在各处进行复制粘贴的,因为象一些网址之类的,有时候并不仅仅点击就可以打开的,而Opera在地址栏里除了提供“粘贴”之外,还提供了另 一个选项,那就是粘贴并转到。就这么一个简单的选项,马上人性了许多,因为在地址栏里一般情况下都是输入之后就需要转到的,我们一般不会为了看一看就将内 容粘贴到地址栏里的,因此提供这样一个选项,虽然只减少了一个步骤,但是舒服了许多。
其实设计并不是非常复杂的事情,就以手机为例,相信没有人会对自己现在用的手机感到满意,除了功能上的之外,很多时候就是一些琐碎的小缺点让人无法忍受。 如Nokia经典的换电池需要重新调时间问题,一些手机显示时间不显示日期,或者是没有闹钟,有些手机菜单反应速度慢等。相信你手中的手机肯定也有一些让 你不爽的小问题,也许你可以找到没有这些缺点的型号,不过,很可能会有更多的缺点。
这就是设计问题,一个小小的地方就可以让人感觉不同,软件同理,雕琢软件一点不为过。

2005年10月15日

关于五子棋

一直以为五子棋只是一个简单的游戏,虽然自己玩的很不好,不过也没有觉得是什么高深的游戏,与围棋,象棋比起来应该是小孩子玩的游戏吧。不过刚刚看到的一本《五子棋入门》却让我惭愧,原来五子棋也与围棋,象棋一样是一样高深的学问呢。而且还有专门的国际比赛,也有段级之分,而且其复杂程度不输于其他的游戏,虽然象五子棋这样的游戏可以随时在网上下到,但是中国的五子棋的选手水平与国际水平竟然差了很远,从我的观点来看应该与宣传有关吧,象我一样认为五子棋是小孩子的游戏的人恐怕大有人在吧,主要是因为五子棋的规则太简单了,结果大家都不将其作为一项高雅运动来看了。
相比起围棋与象棋,五子棋更容易入手,但是能够达到很高的水平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易于上手,难于精通,这正是游戏设计的精髓,就象暴雪的游戏《星际争霸》和《魔兽》等都奉行着这样的原则,而五子棋其实是各种棋游戏中最符合这一条件的吧,不过不知道为什么一直没有象象棋围棋一样呢?有点费解。

为什么要用subversion

文章是改出来的。我不知道这是谁说的这句话了,不过记得是一个名人,忘记是那一位著名的作家了,稿纸上每行字下面要留两行的空间留作以后修改用。现在我们有了计算机了,当然不需要专门留有空间了, 因为随时可以在原文上修改了。不过,在稿纸上修改来改去可以随时返回原来的样子,因为在纸上记下了每次修改的痕迹。无论何时都可以回溯到原来的版本,我不知道多少人用过重复取消这一功能,经常使用电脑的人应该是经常使用ctrl+z这个组合键吧。不过这个键只在当时有用,一旦你关闭了程序,这样的功能就没有了。而且我想修改应该是不断的改来改去吧, 不仅仅是改一次就算了,可能改了许多次之后,又觉得原来的反而更好。如果你想达到这样的功能,一个选择是每改一次都要保存一个复本,按照时间或者是修改的次数来进行保存,不过你不觉得很浪费空间与时间,即使你修改一个逗号也要保存一个文件的副本,如果是一个几十M的文件这样你每改一次都要成倍的变大一次。为什么我们不只保存变动的部分呢?当然可以了,这时候就需要我们的版本控制系统来起作用了。所谓的版本控制就是记下你每一次的修改,每改一次都会有记录,可以让你随时回到任何一个想要的版本。每一次修改都是一个版本。但是各个版本之间只保存差异。这样你可以只保存修改的地方就行了。而且版本控制系统自动完成这些功能,不需要你去管理,你所需要的只是告诉你要存什么,你需要取回什么就行了。如,你建了一个文档test.txt,写了一句话“这是第一句话。”,然后保存起来,传给版本控制系统让他帮你保存,这就是版本1,然后你可以将自己计算机上的删除掉了。几天后,你心血来潮,又想写几句,于是从版本控制系统中取出这个版本1的文件,再加上一句话,现在test.txt变成了如下的内容”这是第一句话。再加上一句话吧“,现在,然后让版本控制系统帮你保存一下。这是版本2。又过了几天,你觉得前几天写的那句话有点问题,想改一下,你于是取出版本2,将最后那句话加了个标点符号,现在内容变成了”这是第一句话。再加上一句话吧。“然后传回给版本控制系统,这就是版本3。现在你有了三个版本,这三个版本之间的差别很小,版本2和版本3之间只差一个标点符号。现在你可以随时回到任何一个时候了。你可以取出版本1,你得到的是”这是第一句话。“也可以取出版本2”这是第一句话。这是第二句话“,当然也可以取出版本3了,”这是第一句话。这是第一句话。”你可以随时在这些版本上修改内容,然后于传回去,变成版本4。就是这样,什么时候都可以后悔,无论修改几次,都可以回到任何一个时候,就象CTRL+z和CTRL+y一样方便。现在你知道什么是版本控制系统了吧。当然这个软件叫的这样拗口主要是因为这样的功能程序最早应用于程序员,现在使用最多的也是程序员,因他们的程序总要改来改去的,就象写文章一样,有时候一个小小的标点符号就可以使计算机崩溃,因此能够随时回到任何一个点是非常重要的。这就象windowsxp增加的还原点功能。其实除了程序员,很多人都需要这样的程序,例如你写一本书,写一篇文章等等。甚至你的QQ聊天记录也可以保存在里面。是不是有点心动了?
好了,说完了版本控制系统就应该说一说subversion了。说到版本控制系统就不能不提到CVS,这是目前使用最多的版本控制系统了,很多的开放源代码项目都用他来进行版本控制,不过由于CVS太早了,随着用户的应用,一些不足也逐渐显现出来。有不足,当然有改进了,subversion就是这样的产品,其实他的设计者与cvs的关系也非常紧密,记不清楚了, 好象是原来的cvs的设计者,觉得cvs不足,于是设计subversion来代替cvs。我也不比较二者了,反正subversion的目的是替代cvs的。不过cvs现在应用也非常的广泛,不过二者的使用习惯差不多,如果你会用cvs,subversion应该也很快上手,不过二者还是有一定的差别的,cvs我也用过,现在也会经常用到,我认为subversion比较好用一点,不过二者在一般应用上差别不是很大,因此在本机上,我选择了subversion,如果你不习惯用命令行,选择一个好用的客户端也可以,其中的rapidsvn很不错,还有一个集成在右键菜单的tortoisvn,这些都可以在网上下载到,看个人的习惯了。

2005年10月14日

清点一下我计算机上软件

因为使用计算机时间长了,自己都不清楚到底用过多少软件了,不过每一个软件都不错,都是在用过很长时间之后留下来的一些用起来比较顺手的软件。我不是一个狂热的版权拥护者,不过我也尽可能的不惹上这些官司,但是现阶段让我完全买正版是不可能的,因此我清点一下软件不要来与我讨论正版与盗版的问题。
以下是我的软件的列表吧。
1.windows xp professional
这是买笔记本的时候带的,应该算是正版的,也是最基本的工作环境,虽然我也很喜欢Linux,不过我的笔记本上被我折腾了好几次,始终不能正常运行,所以只好放弃了。还是用windows xp吧,不然白白浪费了。
2.FlyakiteOS 我喜欢苹果,不过没有能力买一台,所以就用它来配置成苹果的样子了,非常好用的软件,只是里面自带的theme好象中文字体有点问题,不过可以通过更换style文件来修改。不过这对我来说没有什么,因为我最习惯用Brushed 风格的界面,感觉浅灰色的金属感很强,而且很酷,最主要的用久了也不会感觉眼睛不舒服,我也换过其他的style,不过还是它用的最多,不过我还是保留有其他的style文件,用腻的时候可以换着玩,不过一般我还是会换回Brushed风格的,我已经记不大清楚windows xp到底什么样子了。
3.Kapersky Antivisus &Kaprsky antiHacker
杀毒软件与防火墙,这年头上多不装这两样不行了,而这一套组合是我用的最舒服的了。设置简单,每三小时就自动升级,让我的多孔的windows 安全了。

4.Acronis True Image
我用它来建立了我的C盘的镜象,可以在想重新安装系统的时候5分钟就恢复好了,这帮了我大忙,因为重新安装好一次系统可是费上几个小时的事情,而windowsxp又不争气,象我这样经常折腾的人,经常需要必得系统,我在安装好常用软件之后,用它备份一下,可以一键恢复。采用最大压缩,可以将我5G的C盘里面的3G文件压缩成1.7G,很省空间,主要是省时间。
5. Y'z dock
我将大部分的快捷方式放在上面,常用的程序都可以在那里找到,很方便,自动隐藏,启动程序方便。不用我到菜单里面找来找去。
6 .CCleaner
用它来清理计算机很不错,我经常用它来清理我的硬盘,也可以清理注册表,这个免费的软件经常帮我省了许多空间。
7.winrar
因为没有办法,经常下载到rar文件,所以必须安装它,而我压缩文件的时候不多,顶多用个jar就够了,所以我就安装winrar了,用于解压缩的话很不错,不过我另安装了一个7zip来备用压缩的时候用。
8.7zip
开放源码的压缩软件,可以将文件压缩到非常小,不过耗时间比较长,本来就是时间与空间不能两全的,我用它来压缩一些文本文档的时候可以压缩的很小。非常好用。
9.Kmplayer
我的默认播放器,自从用了它之后, 我再没有用过其他的播放器软件。当然了,我的计算机也有安装RealPlayer和Mediaplayer了,前者是因为我可以边用FTP下载边播放,而Kmplayer好象播放之前先要扫描一下文件,不能够进行流式的播放。而后者是微软送的,自已已经在windows xp里面了。
10.QuickTime Alertive
有时候看一看mov文档还是要用到它的,这只是一个解码器,可以让我播放mov文件。
11. KLite codec pack
这是一个比较全的解码器,几乎支持所有的格式,只是为了以防万一Kmplayer没有带的不会出现麻烦。

12. WPS 2005个人版
有了wps 2005虽然还不是很完美,不过一般情况下都可以用了,office 套件我是买不起的,如果不是很必要,我用wps 2005也不错,虽然我以前都用盗版Office xp的。
13. 五笔加加 这是用五笔输入法,这个输入法是我用的时间最长的了,用起来很顺手。
14.极点中文
也是五笔输入法,比五笔加加多了简入繁出功能,用起来也很顺手,支持自造词,刚刚输入的人名可以当作词组使用,很方便,不过我刚刚开始用。
15.XnViewer
图片浏览程序,以前用过ACDSee,不过用了XnViewer之后就一直用了,绿色程序,免费,小巧,启动快速,功能全,很方便。

16. 金山词霸
不认识的单词就用它,我安装的是最小版本,已经足够用了。

17.FireFox
这个不用说了,我比较喜欢他的扩展功能,安装上compact menu,Weather Forecast,QuickNote,TabOpition再加一个Milk theme,我的FireFox变的非常的简洁而且用起来很顺手。
18.Opera8.5
很小很完整的浏览器,我一直惊讶为什么一个只有3M的小软件竟然能够包含这么多的功能,浏览网页,收发邮件,新闻阅读,更换皮肤,笔记功能,鼠标手势,页面缩放,IRC聊天,而IE和FireFox做的那么大为什么只具有浏览网页的功能呢?由于这个软件小巧玲珑,而且使用起来非常人性化,其实我一般情况下都在它下面浏览网面的。
19.Maxthon
没有办法,谁让IE这么大呢?许多网站只好用IE浏览,而比较合适的IE浏览是Mathon,很不错的软件,也很人性化。是我以前的标准浏览器,不过现在的使用次数逐渐减少,只有在不得矣的情况下才打开。
20.Flashget
这是下载东西用的。这个不用说了。
21.Bitcomet0.58
这是bt客户端,是我用着最顺手的bt客户端了,而且不用安装,我最喜欢这样的软件。
22. EMule
下载东西用的,虽然不如bitcomet快,不过一般需要的东西都可以在里面找到。
23.FileZilla
FTP程序,我以前用过FlashFXP和CuteFTP,不过用了Filezilla之后再也没有用过其他的了,因为开放源码,绿色程序,而且用起来非常方便,我主要用它来下载电信服务器上电影,很方便。
24.QQ
与同学联系用的,没有不行。
25.MSN Messenger
同上,没有办法的事情。
26.Picasa2
Google的图片管理程序,管理图片很方便,里面的功能挺炫的,用了没有多久,与blog结合比较紧密,用起来不错。
27.Hello
同picasa一样,是google出品的软件,我的Hello只用来向blog上发文章很好用。
28. Foxit Reader
一个只有1.5M的小软件用来读PDF文档的,Acrobat Reader有的功能都有了,我搞不清楚为什么Adobe的软件是40M我浏览繁体PDF的时候还要再安装繁体字库,而Foxit Reader只要1.5M就全部搞定了呢?有了它之后,我再没有安装过Acrobat Reader。
29.Feeddemon
最好用的RSS阅读器,不用多说了,这是我用过最最顺手的了。
30.Zoundry
我正在用的软件,这篇文章就是用它写的发布的,刚刚开始用,感觉还不错。
31. Context 我的其中之一的文本编辑器,主要用来与Borland C++结合起来很好用。
32. Notepad++
也是文本编辑器,是我的主要用途,大部分时间是用它,偶尔用一用Context。

33.Python 正在学习,也在使用。边学边用。
34. JDK
开发java专用的
35.J2ME WTK
开发J2ME程序专用的,没有不行。
36.Borland C++ Compiler
开发C++用的,其实我是为了不要忘记在学校学的C++和C,用的不是很多。
37.Freemind
很方便的大纲工具,写个提纲,定个计划,写个文章等经常有到它,它帮我思考。 我用的是0.8完全版,比官方发布的正式版本多了很多功能,是我经常使用的一个工具。
38.subversion
不论写文章还是写程序,肯定要修改东西,如果你不是一次性完成所有的东西的话,我觉得一个版本控制系统是很有必要的,subversion安装在计算机上帮我管理不仅仅是程序代码,还有我的各种文档。我可以随时将其必得到任何时候。
39.RapitSVN
subversion的GUI界面,可以帮助快速的使用subversion,里在的bookmark功能很实用。虽然我经常使用命令行来输入svn命令,不过有个GUI界面的程序也不错。
40.Eclipse+EclipseMe
开发Java程序的IDE环境,是一个扩展的平台,几乎可以做任何事,不过我只用它来开发Java程序。


41.ComicViewer 看漫画用的,经常上贪婪下一些漫画,用它看最方便了。
42 QEMU+Slax或者Knoppix
Linux的运行环境,很好用,也很好配置,可以让我在Windows中运行Linux,给我一个干净纯净的Linux环境。
43 极品飞车5
这是最喜欢玩的游戏了,在我笔记本上跑起来很顺利,新版的好象要求挺高的,而且玩过,好象不如极品飞车5好玩。
44红色警戒
偶尔玩一玩,不需要动脑筋的战略游戏
45看谁守得住
很好的小游戏
45连连看
小游戏,不过耗眼力
46.Dweepgold
超级耗脑力的小游戏,通过组合镜子,冰桶等让小精灵走过充满各种激光,冰块,火焰等陷阱的迷宫,通关还早着呢?基本关我只过了二十关,好象加上奖励关一共是150关,看来一时之间我是无法通关了。

2005年10月13日

测试一下zoundry

刚刚找到这个软件zoundry,不知道好不好用,如果可以顺利的话,应该是一个很不错的工具了。

2005年8月7日

How to install a gentoo Linux

This is a good question.I have test many distribution. I want to selected a good one.But until now ,I find the gentoo is the best one.I can selected what I need and installed just I needed.I don't liked to be given many programms that i may never used.I just need a clear system with just the programm i need.The gentoo give me.I like it.So I decided to just use gentoo to make my own desktop .

2005年6月3日

another test

this is to test my lost blog.

2005年4月14日

为FireFox增加翻译插件

今天使用了FireFox的ButMeNot插件,真的不错
,可以让一些需要输入密码的页面不再需要注册,这对于帐号共享很有用,因为你经常只是浏览一下文章而需要注册一个帐号,而可能你再也不会到那个网站了,整个注册过程既是浪费又是一种很烦的过程,而ButMeNot正好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他可以将帐号拿出来共享。受到他的启发,我想到了网页上的文章,我们经常上网浏览各种文章,其中不仅仅是中文网页,经常浏览的也有英文网页,以及各种语言的页面,但是无论是何种网页,读起来都以自己的母语的页面读起来最舒服,有时候我们也许希望将应的页面翻译过来,有时候只想将中文的页面显示出来。而许多时候,也许已经有人将文章翻译过来了,但是你并不知道,如果有一个插件可以报告该文章的各种语言的翻译,那将会方便很多人。如一个英文页面上的文章,同样已经有中文的页面了,你可以告诉别人,你的中文页面的位置,那样,当一个习惯使用中文的人浏览到英文页面的时候,他可以知道这个页面已经有了中文翻译了,他就可以转到中文页面上去阅读。而如此这样,可以让翻译的人也拥有更多的读者,使其劳动成果为更多的接受,而这也会增加其页面浏览率,这无论是对于原作者,翻译者还是读者,都是一件很好的交易。

2005年4月12日

为手机纹身

玩弄手机的时候,看到手机上的累累伤痕,突然想到,为什么不在手机上该上几个字呢?既然如此,人都有纹身,为什么不为手机纹一个身呢?现在的手机都是通过定制模板来进行生产的,一款手机设计出来之后,就要定制模板,而通过这一模板制作出来的手机是千机一面,一个款式就是一个样子,顶多如Nokia的一些手机让你换一换壳,而所谓的换壳也只不过是多几个颜色而矣,并不有什么实质性的改变。现在的时代是个性化的时代,只有特有的才是个性化的,再而换壳也只不过是几个颜色的选择,我觉得纹身才更能够体现个性化。我并不是指简单的在手机上蚀刻上几个文字就是纹身,我觉得手机厂商也许应该生产一种白板手机,就是外表是白板一样的,没有任何装饰的手机,在用户购买手机的时候,可以自己决定在上面刻上什么样的花纹,而这样的花纹可以由一定的模板,也可以由用户自己设计,这样的通过蚀刻或者是喷涂上不同的花纹,相信用户可以更大的自由度的定义自己的个性化手机。我喜欢这样的自己选择,估计有很多人都有这样的要求吧。

在现在手机还不能够象PC一样达到随意采购配件加以组装的时代,我觉得在外壳上下功夫还是很有必要的,因为现在的手机在功能上的突破已经是非常复杂的,无论是加摄像头还是增加什么上网的功能,其受众都不如改变外壳吸引人,毕竟在基本功能相似的条件下,一款漂亮的手机更加能够吸引人,我觉得如果能够生产出这样的高度定制化的手机,一定可以吸引许多的用户,尤其是那些年轻的讲求个性化的用户。

希望很快有手机厂商能够生产出这种白板机,有实力的厂商不妨考虑生产一款低端的手机探测一下市场。我觉得象Nokia,Samsung应该考虑一下。说不定能够引领一代市场潮流呢

2005年4月11日

Sony 的PSP不知道能不能显示到电视屏幕上

现在最火的可能要数PSP了,Sony的这款掌上游戏机在北美刚刚上市两时间内就售出了50万台,而各路玩家与黑客们也想到了各种方法来最大范围的扩大 PSP的用途,用他上网,浏览RSS源,装上Linux,播放电影等各种各样的方式。看来这个小东西真是扩展能力丰富呀。其实是与Sony一贯的风格一样,豪华配置,最在扩展功能,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只要你想将他做成什么样,你就可以让他变成什么样。我想到的一个方法是将PSP的内容输出到电视屏幕上或者是计算机显示器上,这样的话就可以在电视上或者是电脑上欣赏游戏了。因为PSP虽然画面精美,但是毕竟是很有限的显示屏幕大小,虽然掌上游戏是他的主流应用,但是如果在有条件的情况下,也就是如你在家里的时候想玩一玩游戏,如果可以利用家里屏幕上的大的显示面积,岂不是更加好呢?我想在有大屏幕选择的情况下,估计没有多少人愿意死硬的非要使用那么小的显示屏幕。如果可以将游戏画面输出到电视机上,就可以充分利用电视机的显示效果了。我想只要采用输出画面就可以了, PSP本身可以作为手柄,这是最适合的选择。虽然你可以在电视上玩PS系列的游戏或者是XBOX,不过黑客精神当然是完成不可能的任务了。我想信PSP的游戏显示效果肯定比你玩的那种插卡式效果好上百倍,还有3D效果,因此,如果可以在电视上玩上PSP游戏,估计有不少人愿意用。

2005年4月7日

为何不有优盘作为数码相机的后备存储装置呢

现在的数码相机越来越普及了,不过各种接口的卡也是让用户闹心的,CF卡,SD卡,MD卡,记忆棒等,各种各样,都不兼容,数码相机的容量永远不够,因为我们总是想将更多的风景带回家,就象硬盘永远不够用一样,数码相机总在你需要他的时候报告存储满了。因此有了各种的后备存储,可以让我们在需要的时候将相机里的相片备份出来。象什么数码相机伴侣,移动刻录机等,一般都是带有读卡器,可以让你将卡里的内容读出来进行备份。我见过各种接口的读卡器。也有着各种样式的读卡器。不过我奇怪的事情是为什么数码相机为什么不能够与优盘或者是MP3播放器交流,将优盘或者是MP3 播放器当成后备存储呢?现在的优盘以及MP3的普及程度已经很高了,而这些玩意体积小,而且一般容易随身携带,是最理想的后备存储装置。因此如果可以让数码相机读写优盘里的文件,就可以将其备份到优盘或者是MP3播放器了。MP3播放器与优盘一般都采用标准的USB接口,相信一个这样的读写装置应该不是很难,我只是奇怪为什么没有人愿意开发这样的装置呢?其实这是数码相机开发商的责任,他们完全可以在数码相机里集成读取优盘的接口,我不知道在技术上有什么特殊的难度,不过相信很快就会解决。这应该不是问题。不过如果可以开发一个独立的装置,专门用于在数码相机与MP3播放器或者是优秀之间传输数据,相信这是非常有吸引力的。

2005年4月6日

关于Blog功能的一些不足

我是一个Blog写作者,觉得Blog非常有用,但是Blog并不是非常完美,可以说是初级阶段,有很多功能上仍旧有待提高。
现在的Blog的对于笔记的处理与纸质的非常相似,是一个线性的过程,这个模型对于纸质的笔记来说是不得矣的,但是对于真正的知识管理则有点过于简单的了,以目前看来,很有一种黑瞎子掰玉米的味道。现在的Blog成了——来过,看过,想过,写过,扔过。这样的过程,虽然采取了一些其他的功能,如分类等等,但是由于人的思想是跳跃性的,而不是线性的。目前的Blog以时间为主轴进行的组织,属于线性的结构,而无法满足这种结构的需要。因此我们所看到的是,一旦有一些想法,就写下来,然后呢,有了别的想法,再写下来,往往前一则与后一则的关系很远或者是根本就没有什么关系,虽然Blog软件提供了分类的功能,但是与需要差别的太远。例如有的时候只是一个想法而矣,属于某一个主题,而不是一个很细的分类。但是这样的想法可能今天灵光一闪,虽然记了下来,但是由于没有时间或者是知识所限,可能并不是很成熟,你很快就去做别的事情去了。而这点灵光就在以后的其他的Blog中被掩盖下去了,如果你的BLog时间够久,可能很难再想起以前的相类似的主题放在了那里,甚至不会记得自己是不是写过这样的主题。

这个方法的一个解决办法是采用Trachback功能,进行回溯,不过目前看来,这并不方便易用,而且也不直观。使用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并不符合大多数人的使用习惯。至少我是很少使用这个功能的。
后来有了Wiki的出现,是与Blog的不同的一个观念,采用公共编辑的方式,不过这更适合公共场合或者是集群的方式,共同创作,对于个人来讲,似乎并不合适。因为很容易迷失在写作之中,缺乏条理性。
目前看来,好象并没有比较理想的解决方式,我觉得加强Blog中的前后结合性会比较有前途,至于采用何种方式,目前还没有想到解决方案,考虑的方向不妨向NewsGroup的将同一主题的回复按照顺序放在一起的方式考虑一下。存此为照。以期解决。

新式鼠标的一些想法

鼠标现在是计算机的基本输入设备了。除了那些绝顶高手之外,离开鼠标我们的电脑几乎就无法正常使用了。鼠标也经历了各种样式,不过除了技术上的进步之外,好象形式上并没有什么变化,与键盘一样,几十年不变。我不知道别人使用鼠标的时候会有什么样的感觉,不过我总是努力学习各种快捷键,尽量减少使用鼠标的次数,不过目前看来效果不大,因为有时候鼠标更加方便使用。我喜欢使用鼠标的原因是因为其简单与准确,移动迅速,但是我有时侯又觉得鼠标非常的讨厌,因为我要不断的在键盘与鼠标之间进行转换,我不知道其他人进行的这种转换的次数有多少,但我使用的次数已经令人厌倦了。无论是上网还是工作,都要在这两者之间不断的转换。就以上网为例,你要不断的输入用户名,密码,然后点击鼠标,输入网址,回车,点击,输入点击,输入,点击。。。。。。估计每天之间的转换不下千次。我们的手臂,一般是右臂,不断的在键盘与鼠标之间的换来换去。即使你将鼠标放的再近,相信也要有三十厘米左右。每天这样千次的转换,可以计算一下这其中的距离了。
我们的鼠标以前以两键为主,现在以三键为主了,我的想法是为什么不将键盘分裂成两半呢?如果你是一个比较有经验的计算机使用者,相信你的左右手在键盘上是各司其职的,左手管理键盘的左半部分,而右手管理鼠标与键盘的右半部分,既然如此,为何不将键盘的右半部分移到鼠标上呢?如果将鼠标的功能与键盘的功能结合,是不是就可以不用在二者之间不断变换了呢?当然了,这不是一个简单的在鼠标上增加几个键的想法,单纯在现在的鼠标样式上增加几个键是没有办法用的,因为右手管理着十几个键。鼠标的主要功能是指示,以及移动光标,再加上点击。而移动光标及定位是靠底部的移动来进行的,以前的是采用滚轮鼠标,不过现在主要以光电为主,但其原理都是通过在表面上移动来计算光标的移动的。我的想法是将右半键盘的底部安装有光电鼠标的光电部分,整个键盘随着手的移动而在桌面上移动,带动光标的移动,完成定位的功能。至于鼠标的左键功能可以进行一些微调,将其安置在掌部,就象是苹果电脑的单键鼠标一样,是通过掌部的点击或者是整体的下压完成点击的功能的,而对于右键功能也可以放在手掌部分,通过按压左右部分来达到分别左右键的功能。我设想的这种是一种鼠标的增强形式,也就是既有一个完整的键盘,又有一个这样的增强型鼠标,这个增强型鼠标与完整键盘的右半部分功能是重复的。如果是完全的采用左右分离的键盘的形式,可以将左右键分置于这种左右键盘的左右掌区,这样通过左右手的掌托部分来完成左右键的功能。
这样设计出来的新式鼠标其实是半个键盘的样式,但是右半键盘底部整合个鼠标的功能,可以整个在桌面上移动来完成鼠标的功能。这样的设计可以完全消除手臂的移动。不过我现在只是这样设想,这种想法似乎有点大胆,至于用户会不会接受仍是个未知数,各位有什么想法,不妨讨论一下。

关于笔记本上的键盘与鼠标的设计的一些想法

刚刚写到了通过将键盘分裂,将右半个键盘放集成鼠标的功能,来减少用户的移动手臂的次数,从而提高工作效率,提高用户的体验。我突然想到了笔记本电脑上的设计。台式机上一般是使用鼠标,而笔记本上由于体积的限制与便携性的要求,为了方便,代替鼠标功能的是触摸板,还有一些IBM机,Dell机上的采用了指点杆的设计。无论是那种设计,好象都不如鼠标的使用方便。我的联想笔记本上使用的触摸板。我觉得是非常的不方便,估计许多人的使用起来也不方便。相对来说,我更喜欢指点杆的方式。不过如果情况许可的话,我一般使用的是鼠标。对于现在的触摸板的设计,我觉得如果将左右键放在上部,而触摸板放在下部,这样是不是更好呢?这样更符合用户使用鼠标的习惯。不过现在的制造商们仍旧不习惯按照用户的想法去改进产品,我不知道会不会有人考虑到我这样的想法呢?我今天要讨论的并不是说将触摸板的键放到板的上方与下方的问题,我想说是更进一步改进的问题。这是来源于前面的鼠标的想法。我的想法是将其功能添加到键盘下面去。不过我觉得光电的设计似乎不太方便,因为作为键盘来讲不能够移动很大的位置。如果结合指点杆的设计,在键盘的底部安装压力装置,如,你将键盘往下方推,光标开始持续向下移动。真正的键盘实际上移动的位置非常的小,主要是靠压力作用。通过时间来换空间。这样就可以将触摸板取消了。而是通过键盘的压力来控制鼠标的移动。虽然不是很完美的解决方案,不过还算是一个选择吧。

2005年4月4日

关于Ebay API的一些想法

早就听说过EBay提供的API了,可以让你不用登录到EBay上去处理各种拍卖事件。其实现在的EBay已经不再是一个简单的拍卖平台了,更是一个交易平台,支付平台与网络商城,其特点有点类似于一个将店面租出去的商城管理者,他拥有商城的所有权,其用户租用商城的使用权,然后由EBay来提供支付平台,宣传等。其特点就是一个这样子的实体。只不过是存在于网络上的。我只是听说过EBay的API,是专门提供给开发者来开发与EBay相关的处理程序的。我不知道都提供了那些的API,也就是提供了那些功能。
我现在看到的是所有的EBay上面的活动都是在EBay或者是EBay中的易趣上进行的,也就是你所有的东西都是放在EBay提供的服务器上面的。虽然这样可以使用户尽量减少投资,可以使一些用户简单到通过定制好的模板就可以处理拍卖,以及商品的展示等,但同时也就无法体现用户的个性化了。这是其优点,同时也是其弱点,相信用过EBay的人或者是浏览过EBay上拍卖物品的人,都知道其单调的设计及千店一面的模板,由于服务的限制,EBay不可能给每个用户太多的自由去处理如何建立一个个性化的店面的。如果你只是初级的拍卖者,这不成问题,因为可能你只拍卖一两件物品而已,但是现在许多人已经不再是将 EBay当作一个拍卖的地方,而是一个真正的网络商店来经营了,对于这些高级的用户,他们肯定想将自己的店面设计的更加个性化,或者是有更多的自由度,但是他们又没有大到要开一个独立的网络商城的地步,因为涉及到工商注册,交易平台的建立,安全,支付等各个环节,这不是一般人能够承担得起的,但他们又不甘于建立一个千人一面的店铺,也许他们希望将自己的店铺整合到自己的个人网页中或者是Blog中,利用自己的个人网页或者是Blog对店铺进行更好的宣传,以及通过Blog这个以兴趣聚合起来的小圈子里得到更多的机会。或者是想对网络商店进行很好的宣传,但是EBay提供的那个商店的页面实在难以启齿。因而,如果建立一个前端是定制的,而后端采用的是EBay的服务的,如交易平台,支付平台等,的一个既具有个性化的又充分利用EBay的品牌优势及免费的平台的系统,可以建立自己的独立的个性化的商店,相信许多EBay的用户都用得到的。我不是很清楚EBay的API都提供了那些功能,如果提供的功能足够多的话,可以开发这样的系统,帮助EBay用户建立自己的网络商店。

Gmail大扩容-无限大+1

我的Gmail已经是2.5G了,好象还在增长而没有停止的意思,我不知道到底要增长大多大,不过从Google的意思看来就是你要用多大就给你多大,所说是G代表Growth,就是无限增长的意思,不知道何时是个尽头,不过Gmail确实改变了email服务的风气,首先将收费邮箱打入了冷宫,绝了想从 email捞钱的ISP的想法,然后给给用户带来了全新的体验,改变了人们使用web email的习惯,总之,gmail的革新不仅仅是在容量上,还对email的功能,概念上进行了颠覆,去年的4.1,他宣布了1g的巨大容量,今年的 4.1,他将容量的概念彻底颠覆了,其实是向互联网各取所需的方向迈进了一大步,从根本上不用再考虑容量的问题。有人说google将会成为 intenet os,看来google也在向这个目标前进了。

2005年4月3日

加密SMS程序

现在手机上最火的应用不是语音,而是SMS,也就是短信了。不过有人将手机形容成手雷,来源于冯小刚的电影《手机》中的形容,不过有的时候短信里面确实有一些比较私密的内容不愿意让别人看见,无论是夫妻还是朋友,但是手机不总是在自己手中,一不小心就可能将一些私密的内容泄露出去,如果可以对短信息加密,相信就会解决这个问题了,其实对于短信的操作在J2ME中,Symbian中都是可以的,只不过好象尚未有这样软件来处理。如果时间充裕,我倒想做这样的一款软件。在J2ME中,MIDlet程序可以截获收到的短信。在Symbian中,也是可以的。这些都是基本的功能。首先我们来研究一下这样一款软件的功能。我设想的软件的功能应以加密与解密,管理加密的短信。由于现在的多数人的手中的手机并不支持编程扩展,因而加密的短信只能够在能够解密的手机中相互传送,不过如果想传送加密信息,相信双方也愿意采用相同的加密与解密软件了。因此设定手机截获专门加密过的软件,而对于普通的短信则按照正常的处理方式进行处理。使用时,用户输入密码,就可以登录入程序了。程序的主要功能项如下:浏览信息,管理信息,编辑信息,发送信息,修改密码等。这样的话,双方可以以专有的二进制形式来收发信息或者是加密的信息,如果是双方采用程序内置的格式的编码方式来发送与收取信息,那么如果采用同一软件,不需要输入密码就可以读取,是一种专有的格式,但是不是加密的内容,普通的手机显示的内容是乱码,根本没有办法识别,而只有本程序能够识别,这是相对简单的加密方式,如果是采用密码加密的话可以根据用户设定的密码进行加密,这样显示的内容即使是具有本程序,但是没有密码也无法识别,但是如果这样的话,用户在交流之前需要事先交换密码。如果有一个类似的数字签名的中立系统会比较好一点。不过建立这样的一个系统有点复杂。但是可以用于需要高加密需要的场合。
我的想法是再加一个欺骗系统,如果你被迫要输入密码,不妨设置一个欺骗密码,输入正确的密码的时候,进入的是正常的程序,而输入欺骗式密码的时候,进入的时侯是一些事先设置好的内容,如,你可以事先输入一些短信,冒充收到的或者是发出的短信,这样可以在一些逼不得已的情况下,即使被逼输入密码,也不会泄露机密。不知道这样的设计是不是合理,如果是丈夫被妻子逼迫要输入密码的话,这样就帮助他掩盖一些与情人的一些秘密短信了。

2005年3月31日

龙芯可以这样用

最近又听说龙芯的新品了,据说达到了P4 1G的水平,不过我对于这样的产品不大抱有什么期望,虽然其是通用CPU,但是由于各种原因不能够支持Windows,而绝大部分的用户采用的操作系统是 Windows,所以其在零售市场上的路已经断了,而且现在的频率只有1G,而象Intel以及AMD的早就已经超过3G了,所以对于绝大部分终端用户来讲,去购买一台龙芯的计算机是不可能的,因为他们使用的大部分功能龙芯好象都没有办法满足,虽然是说制作是通用CPU,但是由于不支持Windows,那样其实与专用CPU差不多了,因为Linux本身就可以支持各种CPU,从ARM到PowerPC到各种各样的CPU,因此支持Linux的通用CPU其实并没有什么意义。现在的市场上的通用CPU好象有Intel的系列,AMD系列是占有绝大多数市场的,威盛生产的汉芯,还有全美达的,以及龙芯了。与前面的几者相比,龙芯好象是一点优势都没有。与Intel AMD相比没有意义,而汉芯据有低功耗,而且有威盛的支持,仍旧可以用于各种场合,而全美达在笔记本电脑中还可以占用一席之地,在市场上我都有看到前面四家厂商的产品,Intel,AMD的PC与笔记本都有。威盛的CPU的PC和笔记本电脑也有,全美达的CPU也被用于许多的低功耗超便携笔记本中。而龙芯的产品到现在为止我没有看到过。因此在通用CPU市场上竞争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我不是很清楚现在中芯国际已经卖出了多少块龙芯,也不知道他们都用于什么的计算机中。不过我倒是想到一个主意,那就是走个人服务器的路。现在的宽带已经非常的普及了,几十块钱包月,反正是按月份算钱,因此二十四小时在线也没有什么问题,现在不是流行搞网站吧,或者是个人的Blog吗?在那些免费的ISP那里申请总是不爽,要受各种的限制,也不能够随心所欲的发表文章或者是上传内容之类的。而申请虚拟主机也要受到各种限制,如不支持某种CGI了或者是有多少容量的限制以及还要忍受不时的停机维护之类的,有时候甚至你申请了之后而服务商走人的事情,钱自然是没有办法要回来的了,而放在人家机器上的内容自然也一并没有了,那才是欲器无泪呢。毕竟将东西放在人家的手里总是不如放在自己手里放心一点,而且自己宽带中的上传带宽几乎一直是空闲着,这样是一种非常大的浪费。为什么不利用起来呢?自己在家里架设一台服务器。既然是服务器当然与手中的台式机不同了,虽然也可以拿你现在手中的台式机来架设,而且功能强大,但是也有很多的问题,如一般的PC并不是很稳定,你的Windows即使什么也不干据说也要四十八小时之后就要重新启动一次,更何况你一直用他来上网,同时玩游戏呢?你不想你的服务器一两个小时就重新启动一次吧。而且手中的计算机经常中毒,这对于服务器来说可不是什么好事情。
还有就是PC一般的功耗都非常的大,从开机开始就全速开着风扇,300瓦的功耗虽然不是很高,但是二十四小时开机的电费仍旧不是一个小数目。
因此在自己使用的PC上架设一台个服务器并不是很合适。不过如果可以买来一台便宜的专用服务服务器是不是就可以解决了呢?一般的小公司或者是是个人的网站不会有很大的流量,也不会有很多的并发访问,如果你的并发访问超过六十,你的网站这么流行,肯定有钱买一台专用的服务器了。我这里说的是一些流量很小的小公司或者是个人。如每天的访问量在一千以下,这对于大多数的非门户网站来说,是很高的访问量了。这样的访问量,没有必要买一台上万元的高级服务器吧。而用一台很低频率的服务器就足够了。我以前见过联想出的一种NC,好象是采用的是方舟的CPU,大概是32M的内存,运行的是 Linux,功耗只有25W,而据说龙芯功耗只有1w左右,相对于现在的上百W的P4来说,用这样的产品作出来的服务器肯定是非常的适合的冷静的,没有任何的机械部分,安静,而且由于Linux的稳定性,长期运行也不没有什么问题。其他的象显示器之类的根本不需要,我觉得如果出这样的一款产品给一些想在自己的家里架设一台小小的服务器的人应该很有市场前景。如果可能,我倒时想买这样一个产品,价格应该是在千元左右吧,内置了Linux再加上Web服务器, PHP,Perl之类的就可以专门做为我的Blog服务器了,那样我就可以不用天天来BlogChina.com,而安装上我喜欢的WordPress,按照自己的想法进行设计,怎么用都可以。不过我没有在市场上找到这样的产品。昨天我刚刚在一家网站上看到了德国一家厂商生产的PicoTux,是采用了 Intel的ARM 50到200M的CPU,安装的是uClinux,32M内存,装有网卡,价格只有130美元,当时我就想如果有我也有这样的一台多好。不过看来国内的厂商并没有这样前瞻性与创新性,也没有这样的魄力去推出一款产品来测试一下市场。他们更习惯向人多的地方去抢食吃,听说他们都集中在NC上,不过我并不看好 NC的前途,因为你想要政府的部门的公务员用NC,在上班的时间用Linux,那你就是剥夺公务员们上班玩空档接龙的乐趣,你让他们做什么去呀。他们可是掌握着买与不买的权利,前一阶段北京政府的政府软件采购风波,国产软件的败阵我想与那些公务员们玩不上空档接龙很有关系的。

关于Google对搜索欺骗清除的一些建议

相信许多人现在都在谈论Google对于那些搜索引擎中的欺骗进行清理的消息,其实我觉得早就应该这样做了,因为我早就发现进行Google搜索的时候,无论是英语单词还是汉语,好象排在前面的条目经常是中国的一些乱七八糟的空洞的网站,这些网站在网络上就象垃圾堆一样,里面堆放的是不断重复的关键字,什么内容也没有,而有一些网站我点开之后,结果是什么百度的搜索结果或者是嵌套的搜索引擎的搜索结果,我不知道那些做搜索引擎优化的公司是一些什么人或者是做这些网站的人是一些什么样的人,但给我的感觉是一种比刑事犯罪更加卑劣的一些人,这种人已经没有什么道德了,虽然现在以道德进行评判已经不再是标准了,但是这些人的行为我的个人感觉是够上刑场的份了。现在的垃圾邮件已经立法了,我觉得对于搜索引擎欺骗也应该进行立法,因为这是比发送垃圾邮件更加严重的事情。我很早以前就开始使用Google了,其主要原因是在于其公平性,这也是我弃用百度的原因,只因为我听说百度搞什么关键字购买,我就知道他不能够给我想要的了。所以我使用Google,不过由于搜索欺骗的存在,因此Google的公平性也受到了挑战,不过这场战争从来就没有停止,Google终于开始向他们回战了, 这是自Alexa之后的新的回应,我觉得很有必要,这对于其形象来说相当于一次洗脸,不过目前看来效果并不是很理想,因为我在Google使用的时候仍旧会看到那些关键字垃圾堆占在前面的位置里。我觉得很有必要在Google的搜索结果加上一条小小的信息,那就是举报垃圾网站,只要用户看到这样的网站占据了搜索引擎的前面,而且被这样的网站欺骗了,就可以点下旁边的链接,将这样的网站举报上去,然后Google可以进行专门的处理,或者是人工,或者是由计算机对其网站进行重新分析,将他从搜索结果中搜索出去。虽然这项工程可能会给用户带来一些麻烦,不过这是自愿的功能,相信许多被这样的关键字墓场欺骗过的人都有一种愤慨,从而会很愿意的帮助Google将这样的网站清理出去的。我建议 Google不妨这样一试,因为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而且这种通过用户的回应来进行清理的话,目标会相对的集中,结果会比计算机的自动清理更加优良。因此不妨一试。

2005年3月30日

Gnome 桌面将超越Apple

一直以来Linux最让人诟病的我想是没有一个合适的桌面系统,没有漂亮的桌面。我想这在以前可能是这个样子的,不过自从有了KDE和Gnome之后, Linux在桌面技术上逐渐赶上并超过了微软的Windows,谁如果现在还说Linux没有Windows漂亮,那他一定是没有用过Linux了,不用算那些黑客们以及Linux精心打造的个性化的桌面主题,仅仅是各种发行版自带的最大众化的默认主题我相信已经比Windows XP漂亮了,不信的话你可以找来Fedora,SuSE,RedFlag等试一下,或者是一些LiveCD来测试一下,而Gnome也发行一种专门的演示 Gnome的LiveCD,可以让你体验漂亮的Gnome桌面技术,现在的最新的Gnome是2.10版,而这仅仅是现在。从Gnome的开发者那里我们更是得到了下一代Gnome的趋势,那就是全面超越Apple及Windows Longhorn 的渲染技术,它可以使你的桌面更加生动。看过Apple的Mac OSX的人一定为其的漂亮桌面所吸引,如动态的换用户,象炊烟一样升起的窗口,以及窗口缩小时的如同电影中收到瓶子里的妖怪一样的技术。这些都是靠后端的渲染系统完成的。这些技术将很快出现在Gnome里面,而且不止这些,Gnome还有更先进的技术,如你可以将窗口半透明,让窗口象一块舞动的布条一样晃动,菜单弹出的时候不再是突兀的出现,而是可以有动态的飘动的样式等,切换桌面时可以更加动态。总之,让你感觉窗口不再是方方的了,而是一个可以有各种体形的漂亮女人了。这些技术并不是空谈,而是已经成为现实了,在http://www.gnome.org/~seth/blog/xshots可以看到作者在自己的Fedora系统上的演示,这样的技术与微软演示的下一代Windows技术已经先进了许多了,也已经超过了MAC OS X的桌面了。
以后谁再说Linux桌面技术不行,你完全可以将这些演示给他看。我觉得微软已经被Linux超过了。无论是那一方面。

基于FireFox打造一套办公套件

已经不知道多久没有使用过Office系列工具了,象Word,PowerPoint,Excel可能是微软Office里面使用频率最高的吧,不过我估计已经很久没有使用过了,上一次使用是什么时候也已经记不清楚了。不过我觉得很是正常,因为我现在的工作完全可以脱离Office软件,如果是一般的文字操作,输入的话可以用最基本的文本编辑器,最简单有微软的NotePad,不过我经常使用的是EditPlus,因为他更适合于使用。也是顺手的缘故。如果真的是需要有格式化的文本,我觉得HTML网页就很不错,相对于有限的Word文档来讲,HTML网页的显示功能,以及样式设计远远超过了 Word。可以说是Word中你要做到的样式,在HTML中也能够做到,一个Word文档要达到的功能,HTML都可以完成。而HTML页面的优点更是远远的多于Word,如不需要特殊的软件就可以打开,跨平台的浏览,可以使用各种编辑器进行编辑,可以包含各种信息。而且如果加上XML和CSS, JavaScript的功能,更是可以完成以及超过Office的所有的功能。我们可以分析一下Offie套件的功能。Word是一个排版工具,主要用来制作各种打印格式的文件。但是Word文档无法跨平台,也无法保证显示样式,也就是说无法达到"所见即所得"(这里是指在电脑屏幕上显示的与打印出来的一致,目前好象只有Adobe的PDF文档及开源的Tex可以达到这样的功能,而Word并不能达到这样的功能)。如果你使用网页编辑器,上述功能都可以取得,而且可能比Word更加易用,跨平台,可以插入各种样式,结合CSS,使用标准的XHTML更可以取得比Word强大的多的功能,而达一这些功能并不需要一个上百M的安装程序,只要一个文本编辑器就可以完成,如果你喜欢文本编辑器,也可以使用象Nvu,BlueFish等等大量的网页编辑器,这些免费的小巧的工具完全可以让你轻松编写出各种样式的页面,而且可以如我现在使用的BlogBus线上编辑器就可以编辑,完全不逊于Word。当然了, HTML页面显示与打印的时候也可能不会一致的,这与Word是一样的,不过如果你使用标准的XHTML,可以通过XSL转化成任何标准的样子,而不会有任何的损失,但一般情况下,在屏幕上显示的内容与打印内容并不会存在可察觉的非常大的差别,对于非出版社用户而言,已经足够用了,而如果是对出版社而言, Word其实也是不可接受的,他们一般会采用PDF格式或者是Tex格式。因此在这一点上,网页编辑器完全不输于Word。
接下来的可能就是PowerPoint演示工具是最常用到的了,不过采用XML,CSS,JavaScript也是完全可以达到相同的功能的,现在有开源的S5系统,只有几十K的CSS模版,就可以让你用来制作出应该于各种浏览器的演示文档,而且FireFox也有S5 工程,使用FireFox制作演示文档,Opera有Opera Show,可以通过按下F11就开始演示文档,而这样的产品完全是符合标准的,各种演示效果完全看你的个人能够,既可以最简单,也可以非常复杂。不过相对于PoiwerPoint来讲,制作起来可能不如PowerPoint一样的直观方便。不过基于网页编辑器可以通过编写这样的一个程序来完成,如果基于 FireFox可以通过Plug-in来添加这样的功能。
再接下来是Excel的功能了,Excel的功能与HTML中的Table标签的功能类似,不过HTML中显示起来比较有效,不过功能不如Excel,不具有高级功能,不过如果通过添加一个嵌入式的数据库服务器,如HSQL或者是Sleepycat的,再加上一个比较好的前端界面,则完全可以制作出强于 Excel的电子表格软件。而且标准统一,不会产生专有格式的问题。
其他的如Access之类的功能很少有人使用,而且Access本身也只是一个桌面数据库,许多数据库系统都非常强大,如MySql之类的,更有嵌入式数据库可以比Access更好的完成数据库的需要。
如果以FireFox为基础,建立一套办公套件,以HTML/XML为格式,采用CSS/JavaScript SQL技术等可以打造出一套轻量级的办公套件。而且使用起来更加的方便。打造这样的一套系统并不是很大的工程,现在的FireFox的插件开发功能已经非常强大了,而且有许多的用户的支持,因而如果有这样的套件,肯定可以得到更多的用户的支持,同进也是FireFox的拓展市场的重要砝码。

2005年3月27日

用Flash实现Linux操作系统

刚刚看过了Lispire,也就是以前很出名的Lindows,后来被微软给逼的改了名字,以于Lispire5.0的内容我没有什么太多的要说的,因为其实已经非常好用了,简单比Windows更好用,已经超过了WindowsXP了,不过最让我感觉亲切是该公司网站上用Flash技术制作的一个演示模型,觉得非常的好。大家可以在这里看到,现在的Linux发行版这么多,多的让用户不知道如何选择了,不过我相信许多初级用户一定希望找到一个可以最易用的,而我在刚刚接触Linux的时候,也是选择最易用的,不过除了Linspire之外,我还没有在任何的其他Linux发行版的网站上看到Flash演示,顶多是一些官方的截图,这已经是不错的,对于一些象操作系统之类的软件,用户的体验往往是最主要的,因为这是用户每天都要面对的,是用户最好的体验,除非是Linux打算永远只呆在服务器里,不用面对最终用户,不过看来情况不是那个样子的。我们不能够要求用户来做什么,而是我们能够为用户做些什么。因此一个简单易用的界面很有必要。 Linux的发行版如此之多,不象Windows仅此一家,你要想用户选择你的产品,那么一个很好的让用户了解你将是最好的推销。目前为止,除了 Lispire之外,我尚未看到其他的发行版向桌面用户很好的推销他们的产品,他们并不是不想占领桌面用户这个巨大的市场,而是没有找到方法,仅仅几张截图说明不了大的问题,最好是一个演示,我并不是说Lispire的演示很好了,只不过Lispire比其他的领先了一步了,而其他的发行版根本尚未觉醒呢。
现在的情况是如果想要向最终用户演示,目前多数采取的方法是用户下载相应的ISO软件,刻录成光盘,安装,然后体验,这是一个风险非常大的步骤,尤其是一些初次接触Linux的用户,那几乎意味着将计算机系统毁掉重来。因此就有了LiveCD的方式,不过LiveCD的方式仍旧是要求用户下载将近700M 的光盘内容,象SuSe甚至用DVD来做成LiveCD,如果不是去商店或者是盗版市场去购买一张LiveCD,那就只有自己去下载了,虽然现在宽带比较普及了,不过下载这么巨大容量的光盘内容仍旧不是一件容量的事情,何况还要刻盘,在多个Linux发行版之间进行比较。如果不是服务器端的用户,多数的桌面用户希望能够第一时间的体验到软件的操作。这才是最重要的,一个交互式的操作远比几张截图好的多了。Lispire采用了演示的方式,用户不能够互动,这仍旧不是很完美,因为如果用户能够象在实际操作中一样的操作,就非常完美了。借助于现在的Flash技术,就比较容易做到这一点了。这只是给用户一个伪系统,并不是一个真正的Linux系统,但是用户仍旧可以在这个系统里面体验一些基本的功能,体验Linux发行版带来的最佳体验。而不需要一个 LiveCD或者是在自己的计算机上进行死亡实验。
这只是一个Flash制作的互动的演示系统,也许用户并不能够在上面安装软件,但是最基本的操作将会是于实际操作一样的。但是用不着开发一个复杂的完整的系统,只是一个互动的演示,这样系统如果对于Linux社区来说是很有必要的,如果可以开发这样的一个框架,可以在此基础上,由各个Linux发行版的制作者根据自己的需要简单的进行调节,就可以用来演示自己的发行版,可以将图标,桌面内容,互动方式,几个小时就做成一个互动的演示。这对于Linux的发行版制作者来说是一件非常好的礼物,他们可以不再仅仅使用截图来演示自己的系统了。而是一个互动的Flash。这超越了Lispire的简单的按步骤的演示,是一个更加智能实用的演示系统。
这样的系统我在SlickEdit里看到这,我觉得很有用。不知道有没有Flash高手愿意为Linux社区制作这样开源产品呢?

2005年3月26日

一个管理CD/DVD的工具--光盘管理器

看一看你的手中有多少CD/DVD了,我是指盘片。我并不是一个DVD/CD发烧友,我只关心软件,可是我手中的软件之类的光盘已经有超过百张了?我是指手中剩下的,而不包括已经被划的没有办法再读取的,以及不知道丢到那里去的。有朋友是音乐发烧友,手中的盘片估计已经超过了千张了。我不知道他是如何管理的,我只知道这百张盘片已经让我很头痛了,虽然我不是经常使用,但是每用一次都要找来找找去的,因为我不知道各张光盘里面到底是什么内容,尤其是光盘里面经常会有重复的内容,以及各个软件的不同的版本,而且有的是合集,有的是试用版,总这,这些盘片放在一起让我非常的头痛。还有一个原因也让我非常头痛,那就是盘片的划伤问题,虽然现在的CD已经比软盘健康了许多了,不过相信仍旧是寿命不长的,虽然是厂家宣称CD盘片的保存时间为50年以前,不过那是最最理想的情况下了,如果你经常使用,估计不会超过几个月就已经划伤的没有办法读取了,所以说,那所谓的50年对我们没有任何意义,没有人需要保存50年,十年以后说不定你已经无法找到能够读取CD的机器了。而现在我们的情况是我们甚至没有办法将CD保存超过一年,其主要原因是划伤问题,而划伤主要来源于我们的换盘片以及保存的时候没有办法好好的保证他的安全,而在读取的时候是根本不会划伤的,因此我们很有必要想一个完全之策来保存盘片的安全。我想最好的解决办法是减少我们的手工的步骤,在我们买回盘片之后交给一个可以信任的机器,让他们来管理,你所需要的只是使用而矣。
我相信这样的机器非常必要了。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样的需要呢?我知道我有这样的需要了。不过市场上好象并没有这样产品出现,我觉得很有必要设计一个,虽然这只是原型,不过我想很有可能会有人愿意将之变成真正的产品的。不知道我申请专利是不是可行呢?不过先研究一下,与大家研究一下。
我设计的这样的一个产品,它是一个将播放器与管理器结合起来的产品。现在的光驱读取器已经很便宜了,这样产品再加上一个二百元左右的光驱装置完全是可行的。整个系统附带一个软件,是一个专门的文件管理器,专门用于盘片的内容的管理。使用时,当盘片第一次放入的时候,自动由光驱管理软件扫描一遍,并建立索引,如文件名,文件信息,文件内容,建立时间,用户自己添加的备注,以及分类等等,这些是一次性的,专门用于以后的方便使用,以后再次使用的时候并不再是按照盘片来进行管理,而是根据内容来管理。然后,该盘片由机械装置安放在一定的位置,而这一切对于用户来讲是透明的,使用时,不需要考虑到底要放入那一张盘片,而只是搜索到自己所需要的内容,由该装置自动找到相应的盘片放到激光头前,开始读取。相信这比起用户一张张的换盘查找自己所需要的内容会方便了许多。
这样的一个系统,我相信很有市场。我已经设计出了产品的原型,可能需要更进一步的研究,做出一个实际的可以实用的产品。

2005年3月20日

315之争

看来这个315的域名归属问题真是一个大问题了。最近都要闹到法庭上见了。不过无论结果如何,相信都不是我们想要的。如果是公司胜利,那么将会有许多人不知道为什么被引起到那个网站了,许多按照习惯输入网址的人要失望了。如果是消费者协会胜利了,看起来是占我们多数的人胜利了,毕竟我们每一个人都是消费者,都希望有一个可以看起来很正宗的消费者协会网站。如果从私心讲呢,这个315我是希望能够归到消费者协会的。不过从长远看,我觉得还是消费者协会输掉这个域名更有意义一点。岂今为止,中国的法律始终于人情在掰腕子。自古以来就有法外开恩,法不责众之说,法律在中国从来没有真正的站直过。相信这不是我一个人的想法。我们需要一个能够站直的法律或者是法规。中国要走向法制社会,光喊几声口号是不是够的,但是中国的传统从来就没有尊重过法律,提到法律的时候总是自然而然的想到人情,从来没有想以,有法律之后,人情将永远是第二位的。法外开恩本身就是违法的事情,而法不责众更是一句借口,"众"并不是代表正确,也不代表真理,多少次我们已经自己证明,真理并不总是站在人多的一面,也不是站在少数人的一面,而是站在他应该在的位置,在真理面前,"众"与"寡"从来就没有位置,真理只在他所在的位置,从来不管众还是寡。
如果这次消费者协会得到这个域名,或许是在某些条款的不确定解释之下,不过我总是觉得这个域名不会非常明确的合理的归消费者协会的,如果那样,我们也就不需要在这里讨论了。如果消费者协会得到了这个域名,我会相信,公司在政府或者是政府背景的组织面前又展示了他的弱小,以及中国的法律的难以置信。因为我会觉得这是一个来自于众多,各方面的压力之下的屈服。
如果是企业胜了,我也为域名的归属感到一点点不合适,虽然中国的企业什么的事情都会做出来,但是如果他弄一个与消费者权益保护完全无关的网站,其实人们顶多错一两次,然后会转到真正的315网站,这并不会对于中国的消费者维权带来什么问题。但是如果他弄了一个模仿消费者权益保护协会的网站,或者是有误导的网站,那就是该企业的错了,相信有相关的法律对于这些事情有什么判断的。无论是版权还是欺诈都不是一个小罪名。不过,这已经与哉名的所属无关了。而且这是在法律的允许的情况下,不过我多少对于中国的法律多了点信心,相信法律就是公正的,站在他面前的无论是一个人,两个人,一千人,一万人,还是13亿人,还是一个亏损的公司,一个跨国企业,还是任何的媒体关注,法律就是公正的,他才不管是谁呢?那样虽然暂时会有人走错门,不过从长远看来,并不是一件坏事。

2005年3月18日

关于合作建立一部开源的动画片的想法

刚刚看过了去看的电影排行,很不错,几部动画片都取得了不菲的成绩,《超人特攻队》,《鲨鱼帮》,《怪物史莱克2》,《极地特快》都是成绩菲然。看来大家都对动画片非常感兴趣了。我突然想起了我很早以前就有的一个想法,那就是象开放源码的软件一样,打造一部开放源码的电影。也许这个称呼不太准确,就是一部通过互联网协作,由爱好者们打造的完整的一部电影。制作一部动画片需要上千万的投资,只有象Pixel,迪斯尼这样的大公司才负担得起,但是制作动画片的想法就不仅仅是这些公司了,估计许多人都有想过,但是,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无论是资金还是制作能力,都无法完成一部完整的影片,因此我们看到网络上各种个人制作的作品都是短短的几分钟片子。不过我想如果将这几钟合成九十分钟,就是一部完整的影片了。也许制作一部九十分钟的影片我们无法办到,如果让你制作一段三分钟的短片,你是不是可以做的很精彩呢?如果将这些短片集成到一起,不就是一部完整的影片了吗?
有这样想法已经很久了,甚至我都已经想好了故事的背景了,以及整个影片的故事了。现在的计算机的爱好者们已经有足够的能力做出一部精彩的短片了,通过 Flash就可以做到很漂亮的动画片,如果制作的精美,你根本看不出用Flash制作的影片与迪斯尼的作品有什么区别,这无须举例了,互联网上比比皆是的精彩作品已经说明问题了。如果有一个统一的脚本,统一的角色设定,以及一个完整的制作过程与指导,完全可以由爱好者们打造呈部自己的动画片的。如果考虑到现在流行3D动画,现在的 3D爱好者们也如此之多,使用3dMax等等,就可以完成一部完整的3D动画,不过这比Flash制作可能难度要大一点。不过仍然是可行的。
这样的一个工程需要一些统一的地方,毕竟这是一部由不同的人,在不同的地方制作的一部影片,如果不能有一个统一的风格,统一的剧本,统一的人物,很容易变成一个过于个性化的,不连贯的碎片连接起来的补丁式的影片。因而首先要有一个统一的剧本,这没有什么难度,我都已经弄好了一个,然后是一个统一的人物形象,毕竟如果每个镜头里的角色看起来不一样,那就很有问题了,通过制作角色的各种形象,将他作为一个共用的库,由各部分的制作者拿来使用,这样可以保证人物形象的统一。而且可以根据剧本设计几个比较有特色的,相对固定的场景,将镜头划分到几个相对的独立的场景之中,就可以保证不会有过于突兀的变化了。这样大家虽然互相不了解,但是制作出来却是一部完整的电影了。
这样的工程,我现在只是在考虑其是否可行,目前我看来是可行的,不过我也知道这里面有很大的困难,因为相对喜欢协作的程序员来讲,艺术家们似乎更富有个性,他们不喜欢与人一起工作,也不愿意看别人对他们的作品指手划脚,将这些天才但是特立独行的艺术家们聚焦到一个工程上来,还真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另外象版权,以及工程维护等都是要考虑的。不过我认为版权采用Creative Common的版权比较合适。而工程维护与作为指导的Director都是要慎重考虑的。
只是还有一个问题了,那就是一般影片放映之前是保密的,而这样的一部电影却是在众人的眼中一点点清晰起来的,会不会失去神秘感,从而失去了观众呢?不过我相信,在完成象音乐,配音等后期制作之前,电影仍旧是很粗糙的,我仍旧然喜欢一部完整的电影。

2005年3月15日

Use Picasa,throw off Acdsee

使用Picasa,扔掉ACDSee。我正在使用Picasa,是因为从Google那里看到的,这也是Google的一个产品,虽然是收购的,不过确实不错,秉承了Google的一贯的易用的特点。使用起来非常的方便,而且更加人性化,我更喜欢它那平滑的滚动,漂亮的界面。高效的索引,这一切都让我感觉足够用了。这个只有2M的小软件,功能并不比ACDSee差,而且使用起来更加的方便。我其实使用ACDSee也就是用来浏览图片而矣,其他的功能我很少用到,甚至可以说是从来没有用过。使用Picasa来浏览管理图片,足够了,而且就目前的功能来说,甚至比ACDSee更加的强大,它的监视功能可以随时探查到图片的变化,及时更新,第一次安装的时侯会扫描整个硬盘,将所有的图片找出来,而不是ACDSee那样要自己查找图片的存放位置。另外,就是一个功能就是Label的功能,我们总是希望将图片分门别类的存放,但是以前的存放好象只有采用分目录的方式,如果一个图片想放在两个类别下面,就只有重新复制一份或者是使用快捷方式,前者造成空间的浪费,而后者则会造成快捷方式的失效问题。Picasa采用标签的方式,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一个图片完全可以位于不同的标签下,这对于使用者来说,很方便。
Picasa还有图像处理功能,不过简单的很, 除了图片旋转及缩放之外,其他的都聊胜于无,不过,与网络的结合却是非常的紧密,与Gmail,Blogger.com,Hello等完全结合在一起,可以相互配合,一起工作。
有了Picasa,我已经决定将ACDSee卸载了。

关于BitTorrent式浏览器的应用

前几天写过一篇文章,想将BitTorrent的原理与浏览器结合起来,但是当时想法是通过这样的浏览器来加速网页浏览的速度,不过当时自己也感觉并不是很有前途,因为毕竟网页的内容不会很大,一个图片即使再大,随着宽带的普及,将也不再是问题。不过,现在我在想,这样的技术还是有前途的,因为随着各种技术的应用,将来的网页会走向多媒体的方式,Flash,音乐,电影,等都会在网页中呈现,而且这样趋势还刚刚出现,这些内容的加入,使网页的加载速度降低了,同时,也加重了服务器的负担,如果将BitTorrent用在这样的网页方面,将会很大的提高用户体验,降低服务器的负担。相信这应该算是一项应用前景吧。

危言耸听的中国Blog

在BlogChina.com上看文章总感觉危机四伏,因为看一看那些大的吓人的题目,总是让人感觉这是一个充满危机感的人群,因为一个个写的题目都大的吓人,什么"为中国经济把脉","百年中国懊悔录","2005年社会蓝皮书——中国农民的"幸福感觉",揭穿中国第一谎言,盛大死去的机会,这些题目是刚刚在BlogChina.com的首页上摘录的,看到这些题目,总觉得是在大学的论坛上,或者更象是人民大会堂里议政一样。但是如果你真的被这些题目吸引,去文章内容的话,你会很失望,因为整个文章看下来,你会觉得不知所云,都只不过是一些人的一家之言而矣,或者是软件广告,或者是故作高姿态的讽刺,或者是一些不知所云的分析,但是真正的有价值的东西并不多,因为那些所谓的分析之类除了煽风点火之类的话之外,真正的符合逻辑的没有几句,估计作者连自己也没有办法说服。
Blog本来应该是表达个人想法的地方,虽然是公开的,但毕竟应该是比较个性化的。但是在中国,Blog好象已经成了报纸一样的东西,所谓的个性化已经被新闻媒体的夸大的特性被抹的一干二净了,好象BLog不再是个人的日志,而成了所谓的第几媒体。而各位写Blog的人,也不由自主的失去了自我,成了新闻记者了。这是中国的BLogger的幸运还是悲哀。我估计与中国几十年来的新闻不自由有关,正因为有了BLog这个可以做记者者的机会,大家于是蜂涌而上,终于可以过一下当记者的瘾了。Blog在中国只不过是报纸的另一张皮而矣。

2005年3月14日

给笔记本装个把手

经常抱着笔记本走来走去,因为距离比较近,所以不想将它装入包里之后再移动,那样子太麻烦了。不过这么贵重的东西,只能够捧在手里小心翼翼的,因为不仅仅是一台笔记本,更有许多资料与源代码在里面,虽然谈不上价值连城,但是一旦坏了,也是一件非常麻烦的事情。可是不知道笔记本电脑的设计者是怎么想的,外面光溜溜的,笔记本如果不用包的话,拿起来并不是很顺手,因为你发现现没有地方可以把持。可能笔记本的设计者们认为人们一般会从包里拿来出使用,然后用完之后就会又放回包里,没有考虑到象我这样的拿着它走来走去的室内移动用户。因此也就从来没有想到给笔记本一个顺手的把手。
我考虑如果给笔记本安装一个把手的话会更好,现在的笔记本如果裸露着的话,实在是要小心翼翼的,如果要从这个房间到另一个房间,只能够捧着了。而不能够方便的象提工具箱一样提起来,可能是因为工程师们考虑到一般使用者是白领,所以从来没有想到将笔记本设计成象维修工提的那个工具箱的样式,不过我实在是觉得工具箱的方式使用起来更方便。因为我希望能够将计算机合起来就可以移动,而不是装到包里之后才可以放心的走动。给笔记本添加一个把手应该是很容易办到的事情,但是却方便了许多。因为我可以随时将其提起来就走,而不用担心会滑到地上,损失惨重。希望下一台笔记本上可以多一个把手,让我移动起来更加放心一点。

2005年3月12日

我如何退出?

注册,同意,注册成功,登入,使用。现在的网站几乎都是这样的步骤,如果你要想使用网站的主要功能,你就必须要完成这些步骤。但是如果我不想用了呢,有没有地方提供我注销呢?现在的网站如果不注册的话几乎大部分的功能都没有办法使用,其实有时候你并不是真的想成为他的会员的,例如,也许你只是想到某个论坛看某条消息,或者是通过Google找到了某个可以解决的方法,但是许多网站,尤其是论坛,都要求你注册之后才能够看这些内容。于是我们违心的去注册,看完了,然后离开。然后再也忘记要注册的是什么?甚至根本不记得自己曾经注册过,下次再次来到这个论坛的时候,再次注册,再次重复上述的步骤。我不知道经历过多少次这样的事情了。但是好象都没有提供注销的方式,也就是说一旦你成为他的会员,你就这辈子再也没有办法离开了。这是不是不公平呢?在银行开个户,当我们不需要的时候还可以注销这个户头,为什么互联网的帐户不提供注销呢?
由次带来的后果是什么呢?因为注册的时候要求用户提供资料,而在注册的时候用又必须你同意那些卖身的协议,就是无条件服从的协议,虽然现在都讲什么霸王条款,但是消费者协会并没有评点一下互联网上的那些用户协议,对于安装软件的协议也从来没有点评过,如果你仔细阅读过那些协议,可能就会知道那并不是什么公平的协议了。如免责之类的,而这些正版软件可是你花几百块钱买来的。说远了,我们继续说注册,你注册之后就会受到协议的限制,而同样的协议,对于他们则几乎没有什么约束力了,不信你读一次用户协议看一看,看一看你有什么权利和他们的权利。
现在的问题是,我一旦注册之后,就再没有办法离开了。这是不是有点问题呢?你看一看现在的Sina,163,Yahoo,MSN以及各种各样的论坛及邮箱提供者还有各种各样的需要注册的地方,那一个地方提供注销了呢?为什么不让注销呢?因为他们要展示用户的注册数,有多少用户注册了相关的服务,这是向VC展示实力的一个方面,表示有多少人关注你,但是里面真正的活动用户又有多少呢?就以BlogChina.com为例,这是我的Blog统计信息文章:84 评论:15 访问量:2973 访问量排名:在193422个博客中,您名列第3543,加油!文章数排名:在193422个博客中,您名列第1430,继续努力!你看一看文章数的排名,就知道里面有多少活动用户了。
如果我不再需要了,为什么不让我注销呢?现在我看到可以注销的帐户似乎只有Gmail提供了注销的选择,虽然我并不想注销我的Gmail,但是我对于 Google的服务的完整性表示满意。这是一种态度。

下一个门户是Google-Google推出了新闻定制页面

不要将Google仅仅当作是搜索引擎,我相信,Google马上会成为新一代的互联网门户网站的。我不知道已经有多少人将Google定义了浏览器的首页了,估计应该不是一个小数目。随着Google的触角的伸展,现在的邮件,新闻,桌面,新闻组,Blog(相当于个人网页),购物搜索等等,这些服务虽然现在是独立的,但是已经离整合不远了。现在Google又推出了新产品,可以定制的新闻页面。相信许多人与我一样,喜欢到新浪上去看新闻,或者是去新华网上看新闻。不过那里的新闻更新总是要速度的,而且新闻也是很多,你必须要许多新闻中找出自己感兴趣的。不过我想以后我登录新浪的机会会大在的减少的。因为Google News推出了新闻定制服务。这是一个全新服务,以前Google推出过Google Alert,是通过将Google的新闻搜索定制的关键字输入到Google中,然后一旦有了新闻,就会通过Email来通知你,我试用过这个功能,不过后来因为没有习惯去邮箱里读新闻,所以后来就放弃了。不过现在不需要再到邮箱里面读新闻了,因为你可以在浏览器里面定制自己的新闻页面。Google刚刚推出的新闻定制服务,可以通过几下简单的鼠标拖拉,定制你自己的新闻页面。这样功能以前在Yahoo和MSN里看到过,不过很受限制,因为你只能够在有限的几个栏目里面添加相关的新闻栏目,但是Google 不同,它是让你通过关键字来分类栏目,你要吧定义任意数目的关键字,添加任意数目的新闻栏目。Google就可以将新闻以分栏的形式显示给你。我相信有了这项服务,许多到网站上读新闻的人会转向Google的新闻搜索。因为他太个性化了,你可以定义自己的页面,那就是你自己的门户,这是Google的新创意之一。新闻有了,邮件有了,搜索有了,Blog有了,IM有了,新闻组有了,下面还需要什么,Google已经成功的拥有了一个门户网站所拥有的一切,而且还具有其他门户网站所不具备的网民的忠诚,Google已经成了互联网的新门户了。Yahoo,Sina,MSN之类的走了十年的路,Google已经在二年之内全部达到了。 这就是Google,一个新的互联网神话。